活动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路径

2022-04-03 12:15李玉香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水平课堂活动专业发展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经常借助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同时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活动教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路径。针对活动教学过程中目标淡化、内容泛化、效果虚化等问题,教师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着力于活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从转变教学理念、优化内容、改进评价、丰富内涵等方面探寻解决路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教学水平;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編号】1005-6009(2022)22-0055-03

【作者简介】李玉香,江苏省高邮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高邮,225600)研训员,一级教师。

“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基于该理念的“活动教学法”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被一线教师所青睐,走进了许多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乃至常态课中。活动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活动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向动作的活动,对应学生的动作技能;二是指向思维的活动,对应学生的认知过程。它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科学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积累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活动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以笔者观摩过的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活动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表面热闹,目标淡化。成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教师有明晰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组织教学。当下,一些道德与法治教师一味追求课堂的表面热闹,以为让学生玩得开心就实现了教学目标。可冷静思考后,我们会发现这节课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甚微,与教学目标更是相距甚远。这样为了活动而活动的课堂,我们很难说其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其二,形式过多,内容泛化。课堂组织形式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存在一些错误认知,即认为课堂活动的次数越多越好,环节设计越复杂越好。短短四十分钟的一节课,教师用上了十八般武艺,如小品表演、诗歌朗诵、辩论赛等,以此营造一派热闹非凡的活动景象。这种表面热闹的课堂并不能掩盖内在的空洞,还容易导致课堂类型定位不明,让人分不清这是道德与法治课,还是艺术课、语文课或研究性学习课。

其三,深度不够,效果虚化。学生不只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是深度参与实践活动的主体。很多教师只是一味重视活动的外在状态,仅仅关注活动的数量、频率、趣味性等,而忽略了活动中学生的体验深度。这样,受内容和环节的限制,活动节奏紧凑,学生始终忙于完成任务性活动,几乎没有时间内化活动的意义,其思维品质和价值观念并不能得到有效发展。

活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明理、导行,是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深入反思活动教学误区的深层原因,着力于活动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最终在活动教学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从转变理念起步

一些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课时,会组织学生唱赞美父母的歌、跳感谢父母的舞,但这些活动既不能让学生将赞美与感恩父母的情感认知转化为让父母少为自己操心的实际行动,也不能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的知情意行一致的根本要求。课堂看似感人热闹,其实“以实际行动体贴父母,培养主动为父母分担的意识”这一教学目标并没有真正实现。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获得深入的情感体验,发展道德认知,形成积极的生活观。由此看来,转变理念是提升活动设计效率的保障,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以活动促发展,以实践提素养”是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活动设计与实施方面要讲求实效,重点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形成了正确价值观。可从下列几个基本维度进行考量:是否引领学生深化了对学习材料中生命情感价值的理解;是否增加了学生生命价值理解的高度;是否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水平;是否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否促进了学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发展;等等。

二、从优化内容推进

内容是活动的核心和关键。活动内容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日常生活相链接,因此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观摩《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一课时,教师预先将学生分成三个活动小组:一组去采访企业附近的群众,了解该企业的总体环境;二组到工厂去考察排污设施,总结治理措施;三组到有关环保职能部门了解相关环保法律。借助这种活动形式,学生的人际交往、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得以发展,生活体验与课本内容得以链接。

再如在学习《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时,教师发现学生对“减塑”行为还停留在认知层面。此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补充相关新闻、案例等,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农业都离不开塑料,但它的危害又如此之大,我们如何趋利避害?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辩证思考,学生逐渐意识到“减塑”才是最好的办法,继而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从改进评价深化

新课标提倡教学评一体化,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中应客观记录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情况,关注学生间的差异以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评价可采用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等方式。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个调查表。而在课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谈话帮助学生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你知道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吗?”“你知道公民应该尽到哪些义务吗?”“我们小学生可以享受哪些权利?”课前组织小组调查,既可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准备,也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相关表现做初步评价,链接学科要求与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从而确定合适的活动内容。

四、从丰富互动提升

课内的多元互动是课堂活动的基本方式,通常可采用提问与应答、要求与评价、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方式。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活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要注意以下四个原则。

1.互动要彰显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去丰富学生的体验。不管采取哪种活动方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应是双向的。如一位教师在上《情绪需要调节》一课时,在讲完几种情绪调节方法后,他让学生猜想自己的情绪,学生们立马讨论开了,有回答“兴奋”的,有说“激动”的,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回答道:“你肯定很紧张,因为来了这么多听课的人。”接下来,这位教师又问:“那你们认为我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呢?”学生们又叽叽喳喳地说开来,“自我激励我很棒”“多做几次深呼吸”“唱一首歌放松一下”等方式都被提及。最后,竟然有一位大胆的男生提议:“我们现在就陪老师唱一首歌吧!”教师欣然接受,和学生一起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可以这么说,这位教师的做法打破了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实现了情感的有效互动。

2.互动要前后贯穿。

多元互动应成为组织活动教学的线路图。这种线路图包括学生个体与群体在全班的榜样示范、角色表演、观点发表等所产生的心灵碰撞。一位教师在执教《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一课时,特别设计了“环保局局长现场办公”这一活动,课上请一位学生上台演局长,其他同学在台下提问,现场解答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各种环境问题,效果非常好。如此互动,既能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现实问题的严峻性,又能增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体会到问题解决后的喜悦之情。

3.互动要提升认知。

多元互动要向课外延伸,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互动包括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竞争等形式。针对内容、目标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先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然后组织学生到课外进行群体互动,如可安排学生走访工厂、社区,撰写有关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成立环保小组,鼓励学生争当“环保志愿者”……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型道德与法治课,是教师教育活动和学生自我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一体化的生动例证,是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主动实践的本质要求和行为表现。活动型道德与法治课不等于休闲课、游戏课,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主动体验,自觉解决社会问题乃至人类问题,真正让活动教学成为学生素养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杨志敏.议题式活动教学的五要素[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11):24-27.

[2]穆科虹.活动教学在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初探[J].文理导航,2021(10):86-87.

猜你喜欢
教学水平课堂活动专业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