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用策略

2022-04-03 12:27李定清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2期

李定清

摘  要: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的运用。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情境、整体化解读、多角度表达、关注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探讨,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找准语用的起点,夯实语用的基础,习得语用的方法,提升语用的能力,凸显语用目标等教学策略,让语文阅读教学关注文本的语用策略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整体化解读;多角度表达;语用策略

一、贴近生活,找准语用起点

在语用课堂教学上,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开始更加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发展学生。从学生生活出发,用学生的眼光解读课文,可以贴近学生语用的最近发展区,找准学习的起点。课堂教学以语言应用为主线,带动对课文内容、情节和思想的理解,即教师强化学生对语言的表达特点及语言对思想内容的表现力的认识,引导他们学习语言表达的方式。以语言带动内容其主要的特征可表示为:语言感知——内容理解——语言感悟——语言应用。进入文本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语用策略。在教学中学习文本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情感。并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在表达过程中的语用策略。如教学《落花生》片段,上课开始,激趣导入,“同学们,有一种农作物,它的果实人们都喜欢吃,你们看它长着绿绿的叶子,果实成熟了就必须挖出来才知道,猜猜是什么?”让学生去猜一猜,有土豆、地瓜、花生等依次出现。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了解花生,联结课文资源,了解作者,其用意是想引导学生将课文与作者联结,从而更好地读懂作者。又如,统编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花钟》教学片段:

师:有一个小朋友把花开的句子全部写成了“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了”这样的句式,(出示)请同学们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呢?为什么?

生:不好,因为她都用了开花了。

师:你真会发现。一个词用多了就显得特别的重复单调了。

师:那课文又是怎么样写花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读)

师:两种写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交流:

(1)先来看一看牵牛花(出示)写牵牛花用了哪个动作的词语?(吹)

师:吹字把牵牛花的花开写得特别生动,他把牵牛花当作人来写而且还把牵牛花比作小喇叭,写出了牵牛花的形状。

(2)艳丽的蔷薇作者又有了哪个动词呢?绽开笑脸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读)

师:课文把花开写成花笑是多么的生动啊,其实在古诗词当中啊,也有许多诗人把花开当作花笑来写,你看(出示)这是什么花在笑?

师:文中还有一种花开,也是在写花在笑的?昙花。你知道昙花有什么特点吗?请看视频(学生观看)

师:为什么昙花只能在晚上九點左右开放呢?交流,出示句子。

小结:因为昙花花瓣娇嫩,白天气温高,光照强,容易被灼伤。深夜温度低,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湿度更适宜昙花的开放,这也就告诉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二、品味语言,夯实语用基础

(一)目标定位凸显“语用”

语文教学有四个主要内容:1. 语言习得;2. 思维培养;3. 人文渗透;4. 常规训练。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一个以语言为主轴,以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为两翼的教学体系。如,教学《花钟》中片段:

什么是花钟?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齐读。

(2)指导读好长句子。

师:长句子在朗读时注意停顿,就能把它读通顺了。

师:默读课文第1段,学会概括。

1. 默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哪句话提示了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说说理由。

2.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句子:

师:要是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3. 引导学生借助这句话,把这段话的意思说得更简洁。

师:在借助关键句来概括段落大意时可以把不必要的内容删去。这就是常说的“减一减”的方法。

师:谁来试一试。生说

4. 师:是的,第一自然段的大意就是——(生读)

因此,根据文本内容可以确定“语用”目标1.学生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自然段的大意。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学习了长句的读法和表达,而且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

三、读写结合,提升语用能力

学习整合、巧用表达,既达成提取信息的目的,又锻炼了连贯表达和整合思维的能力。如教学《花钟》,根据文本特点以及单元目标、口语交际和习作,确定“语用”目标4,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1. 关注时间,谈感受。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师:同学们,这些花什么时候开呢?学生交流,请读一读这些词语。(学生读)

读了这些时间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1)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是按什么时间顺序来写的呢?时间顺序。

(2)时间的位置不同。有的放在句子的前面,有的放在句子中间,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让读起来不会觉得呆板。

(3)有的地方加上了左右,有的没有,无论用与没用,都是表示大约的时间,这也体现了用词的准确。

2. 关注词句,善表达。

师:有一个小朋友把花开的句子全部写成了“什么时候,什么花开了”这样的句式,(出示)请同学们评一评,他写得怎么样呢?为什么?

生:不好,因为她都用了开花了。

师:你真会发现。一个词用多了就显得特别的重复单调了。

师:那课文又是怎么样写花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读)

师:两种寫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3)交流其他花开的动词,以读为主。

师:作者用上了动词把花当作人来写,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花开的样子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花的姿态就像在面前绽放一样。带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配乐诵读)

3. 熟读背诵

师:这么美的语言,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记忆在头脑里呢?

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好……

四、揣摩写法,习得语用方法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习惯于咬文嚼字,一咏三叹,但对文章的表达顺序、写作方法的揣摩重视不够,揣摩写法有所淡化,造成学生读写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这实际上已经成了阻碍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一大瓶颈。可以说,引导学生揣摩表达已经迫在眉睫。

如教学《爱如茉莉》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真爱,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爸爸妈妈的真爱”这一主线,寻找细节,理清结构,揣摩写法。重点抓住“熟睡图”中的细节描写,以点带面,进行互文阅读,前后勾连,学习课文抓住细节,从动作、神态、语言和环境等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学生从“紧握”的动作描写感受到爸爸对妈妈非常关心,以至于晚上睡觉的时候随时注意妈妈是否醒了;从“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的神态描写感受到妈妈很幸福;从周围的环境描写感受到初升的阳光也被爸爸妈妈相互之间的爱打动了。学生通过揣摩细节,明白细节不“细”,看似平常却饱含深情,看似信手拈来却匠心独运。

当然,揣摩写法更多的是着眼全文,从整体的角度了解表达顺序的连贯、构思的巧妙,体会描写的细腻、用词的准确,从而习得表达的方法,打牢运用的基础,逐步内化为运用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又如教学《花钟》九种花开,作者用了不同的写法,作者要么抓住花的特点,要么联系花的名字,要么写花的颜色和形状,更多是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花写活了,也来学学作者写写上面这三种花吧,或者也可以写写自己喜欢的花!你可以采用平时积累的词语,也可以采用刚刚学会的方法。这样,既理解了文本内容,又渗透了观察事物的变化方法、认真思考的方法和习惯培养,还为单元训练观察事物的变化和思考奠基。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安排随文练笔时,要贴近学生生活,打通练笔与生活的藩篱,让学生有“似曾相识”之感,找到表达的支点,真正做到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五、单元策略,凸显语用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实际学情、文本内容和文本特点确定清晰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语用”目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的每个自然段不必都讲得透彻,应从“教课文”向“用课文教”转变。“用课文教”就要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用课文的哪些内容教?”“教什么?”——教语言文字的运用——“语用”,“用课文教”必须围绕“语用”目标这个核心进行,而不是围绕“理解内容或体验情感”打转转,这样阅读教学才会和“内容分析式说再见”,才能“华丽地转身”。如教学《花钟》第二自然段,有一个关键句为提示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找一找。

引导学生把写到影响花开时间的句子都找出来,并用一句完整的话说一说植物开花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相机点拨: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仅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昆虫的活动有关。这其实就是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读读这两个关键句,会发现它的位置不同,知道关键句的位置可能在开头,可能在结尾,也可能在中间。小结方法:(1)从文中找关键句。(2)从句中找出关键词。(3)用自己的话归纳。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关键语句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能帮助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有时可以直接用来概括,有时候要对句子稍加修改来概括主要内容。那花钟里有哪些花?它们是在什么时候开放呢?这样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语用”是学习个体的“人生之需”。叶圣陶先生早在60多年前就做出明确的回答:“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这是因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而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因此,倘若不学好语言运用这一基本技能,恐怕连与人交往都有障碍,更遑论胜任工作,享受生活了。

语用教学作为落实课改精神、回归语文本质的课堂,实际上是传承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在学习语言中学运用。只要立足学生和文本实际,找准语用的起点,夯实语用的基础,习得语用的方法,提升语用的能力,凸显语用目标就一定能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实效,使语言文字运用真正成为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实现语文课堂的真正回归。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 焦明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语用问题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2] 于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用教学的有效性方向[J]. 文理导航(上旬),2021(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