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影视动画作品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2022-04-05 19:33程曦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民族元素影视动画少数民族

程曦

摘要:近年来,好莱坞常用中国的民族元素来收割全球影视市场,高度折射出我国民族影视题材的重要性和价值性。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动画产业中,从欧美日韩为原型的动画题材转向独具本国特色的民族动画主题显得尤为重要。《铜鼓传奇》作为少数民族影视动画作品的代表,不仅将颇具壮族特色的“铜鼓”题材运用在创作当中,而且利用视听符号和双渠道传播等策略实现了少数民族影视动画作品的跨文化传播,在丰富中国影视动画作品创作的同时也发扬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拉近了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文化间性,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少数民族    影视动画    民族题材    民族元素    双渠道

广西作为众多少数民族的集合体,历来有“绿城”的美称,它兼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纷繁复杂的文化特色,可以为影视动画创作带来众多的题材和灵感,因而,影视动画创作可以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型发展和转化的重要途径。

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伟大盛典,广西千年传说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了原创动画连续剧《铜鼓传奇》。该剧于2018年9月13日起登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动画大放映”栏目,每日播出两集。《铜鼓传奇》是中国首部以铜鼓文化为题材的动画连续剧,列入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精品项目、2016年度国家广电总局重大影视题材扶持项目。2018年6月泰国中央电视台购买并播出,受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观众的好评。①

《铜鼓传奇》是继《漂移岛之天空历险记》《漂移岛天空之城》(精华版)登陆央视后,千年传说公司第三部登陆央视的动画连续剧。②它将壮族颇具特色的“铜鼓”符号融入影视制作当中,并运用幽默诙谐、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铜鼓的形成和演变、铜鼓波纹样式的差异、铜鼓的功能效用以及铜鼓对壮族人民而言蕴含的深刻人文内涵和传承精神。

壮族铜鼓习俗是广西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鼓传奇》以铜鼓文化作为整部影视动画作品的核心元素,讲述了以此为背景的诸多神话故事,在故事中引入蛙神,映射出壮族人民对于蛙的崇拜信仰,在他们看来,蛙神是铜鼓的守护者,更是他们的守护者。《铜鼓传奇》作为少数民族影视题材作品的典范,其传播策略不仅表现在标新立异的题材上,也体现在声画的处理上,更着眼于传播的渠道上。

一、少数民族题材打造独特视角

銅鼓是我国南方的青铜礼乐器,兴盛于东汉至唐朝时期,迄今为止已有数千年历史。③当时,各种铜鼓纷纷涌现,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铜鼓传奇》中出现的鼓面边缘的立体蛙饰,也就是青蛙的雕像。广西的蛙纹铜鼓因其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种类丰富,已经成为该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铜鼓传奇》以此为切入口,将铜鼓作为主要线索,蛙作为图腾,将壮族人民信仰崇拜蛙的民俗蕴涵在整个情节当中,打造出独特的文化视角。

蛙是壮族先民们在氏族文化中的图腾。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往往会选择一个特定的符号作为与其他氏族区别的媒介。而蛙作为壮族当地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深厚的中国哲学和农耕文化。由于华南地区气候和地势的原因,壮族人民的生活大多以农业为生,“农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当时的人们面对出现的害虫等天灾缺乏专业设备的高科技处理方法,于是只能利用自然条件下对付害虫的天敌——青蛙,因此,在他们眼中,蛙是趋利避害的生物,能够帮助他们风调雨顺,收获更多的粮食。

铜鼓的产生和发展由来已久,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意义。以历史为线,铜鼓最初为祭祀的法器,是与神灵沟通的器物,而蛙纹铜鼓无一例外是壮族先民宗教祭祀的产物,具有一定神秘性。④因此,《铜鼓传奇》依照这种阐释方法,赋予铜鼓特殊的力量,以确保村民们风调雨顺、安居乐业。铜鼓神圣且稀有,在后来演变为某种身份权力的象征,这在该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铜鼓一直为族长爷爷所保存,因为在壮族人眼中,只有族群首领才有资格拥有此物,它具有最高权威,是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这也间接说明了蛙纹铜鼓在壮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之重。

除此之外,蛙崇拜文化也蕴含着壮族人民独特的思想品行,青蛙作为勤劳、勇敢、聪慧的象征在《铜鼓传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为惩罚恶人,它替天行道,一次又一次利用自己的智慧动员群体的力量,抵御外界的入侵和伤害,面对困难迎然而上的形象正是壮族人民性格的写照。而作品中的商人“王百万”,缺乏对少数民族的了解,并不知道铜鼓以及蛙神对“铜鼓寨”村民的意义,反而将其作为挣钱的途径,其实也是外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缺乏认知的一种反应。金钱和文化并不是等价交换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形成文化间性,应当放下利益的眼光,转向平等的尊重与关怀。《铜鼓传奇》中全体村民对于铜鼓的守护,也象征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只有依靠各民族的力量,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该部影视动画作品的每一集仅十多分钟,但却表现出铜鼓和蛙图腾对于壮族人民的特殊意义,它是众人的守护神,尽管受到外部势力的侵犯,但是在“铜鼓寨”村民的共同呵护下铜鼓才得到了完好无损的保存。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作品创作的灵魂。其实,相似类型的题材在少数民族中仍然有待挖掘,影视动画创作与之相结合的趋势会成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突破口。

二、少数民族元素塑造视听盛宴

《铜鼓传奇》全二十六集的影视动画中涉及的画面和配乐为我们带来了绝佳的视听盛宴。创作者将广西壮族的很多自然和人文元素融入影视创作当中,不仅展现了广西的山水好风光,带我们走进南方树木繁茂的绿城,体验阳光照耀的幸福,同时也将管弦乐等多种少数民族乐器融入背景音乐当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并与自身文化之间达到碰撞与交流。

首先,从画面上看,《铜鼓传奇》中绿色是主要构成色彩,这源于华南地区枝繁叶茂的地理优势。绿色其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这反映了壮族人民生活环境较为原生态,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同时绿色给人一种清新、舒适、平和的感受,这也是壮族人民的生活地域带给人们最大的感受。例如现今广西最大的旅游城市“桂林”素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少数民族生活的环境,吸引人们到广西亲自体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文化特色,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铜鼓传奇》在细节处理方面也格外細心,由于华南地区阳光充足,紫外线较强,所以塑造的人物,例如族长、达英和特龙两个小朋友、旺财和来福两个酒鬼等动画形象的皮肤都偏深,符合壮族人长期暴露于阳光中皮肤暗沉的特点。王百万并不是“铜鼓寨”的村民,属于外来人员,在此居住时间不长,因此,皮肤颜色也相对较浅,这些细节的处理也成就了《铜鼓传奇》,使其领先于其他影视动画。

尽管这部影视动画作品的主要内容是铜鼓,但其中也涉及广西壮族人民的其他文化符号,最为典型的是第三集中出现的绣球,族长老爷爷在达英和特龙两个小朋友玩绣球的时候及时制止,并告知他们绣球的含义,教育他们不能将绣球当作毽子踢。在壮族人民看来,绣球是象征情谊的信物,大家互相赠送绣球,祈福五谷丰登,祝愿人丁兴旺,年轻的男女之间还通过抛绣球来表达感情。这样的剧情不但能向小朋友介绍少数民族文化,也能让他们从小拥有更加包容的心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其次,从配乐上看,《铜鼓传奇》的音乐颇具民族风的特点,片头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铜鼓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管弦乐,相互交织形成和谐的少数民族风情乐曲,从开篇就吸引大家的注意,让人们感到好奇,从而拥有继续观看的欲望。听觉是极具刺激性的感觉器官,如果在传播的初期能够引发观众的兴趣,那么收视率也会大大增加。

此外,片头的歌词其实也直接表现了壮族的自然风光和稻作文化,“千年黄河雨,稻作几久黄,天上人间共生存,百园大地铜鼓乡”,这句歌词就是壮族人民生活的写照。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得以生存,为了获得好收成,于是将这种信仰寄托在蛙神身上,祈求降雨,以便方圆百里村民能够得以生存。“黄河、稻作、天上、人间、百园、铜鼓”这些象征性的符号为我们勾勒出了广西少数民族的文化图景,将虚拟的动画人物和现实的生活场景进行有效联结,给予观众穿梭于虚拟和现实之间的朦胧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强烈冲击。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双渠道传播

《铜鼓传奇》中涉及的题材和元素固然是其成功的因素,但一部作品能够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还离不开大众媒介的推动。

传统媒体既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增加了动画作品的曝光度,与此同时,《铜鼓传奇》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出品,以其仪式化传播的形式展现了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所特有的情感价值。该作品再次唤醒了人们对少数民族的认知以及构建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中华民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和谐团结的大家庭,更需传播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改革开放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这两个重要节点的交织加强了传播效果,并将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结合起来,使得壮族铜鼓文化得到了跨民族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传播的意义。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已有成熟的发展路线和运作机制,针对不同题材,央视共划分为十九个频道,分别为综合频道、财经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体育频道、体育赛事频道、电影频道、国防军事频道、电视剧频道、记录频道、科教频道、戏曲频道、社会与法频道、新闻频道、少儿频道、音乐频道、奥运频道、农业农村频道、4K超高清频道。由于《铜鼓传奇》的动画属性,中央电视台将其受众主要定位为少儿,因此将档期安排在央视少儿频道的“动画大放映”栏目,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然而,随着传播技术和媒介形态的不断勃兴,传统媒体的用户逐渐流失,新兴媒体突起,在线视频网站以及客户端已经成为新晋的传播平台,它们以其流动性、多样性、针对性在传媒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具有代表性的有爱奇艺、优酷、哗哩哗哩、腾讯视频、人人视频等。相比之下,电视作为大众媒介,其稍纵即逝的特点不仅缺乏灵活性,而且会影响二次传播。《铜鼓传奇》与爱奇艺平台的联动改善了这种现状,弥补了传播过程中的不足。作为目前极具代表性的视频网站之一,爱奇艺的用户以年轻群体居多,并在逐渐扩展其用户规模,针对不同用户画像,会智能推送相关爱好动画作品的用户,实现精准化传播,减少传播中的成本,这也是《铜鼓传奇》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少数民族文化的动画作品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实力不可小觑,以文化产业为中心所打造的周边产业、文娱IP经过授权后可以通过多样的形式售卖给消费者,从而形成多样化的产出,多渠道的覆盖,包括动画、影视、游戏、书籍等,甚至下放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例如服饰、玩具、日用品中,形成一个经过IP授权后与消费者以及周边商品之间的闭环,有效地利用这样的新形式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化传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渠道传播能够弥合二者的缺点,从而增加传播的有效性,达到传播的目的。然而,少数民族影视传播的渠道实际上不仅限于电视节目以及在线视频网站,就目前来看,传播速度较快的社交媒体以及短视频媒介也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突破口。既然科技为我们营造了更多链接的机会,就应该牢牢把握住,寻求最佳的传播效果,传承最珍贵的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自古以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更是蕴含浓墨重彩的文化符号,这些文化符号可以为影视文化提供切入口,以突破国产影视动画作品的瓶颈。同时,少数民族文化也能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得到广泛意义上的传播,这为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以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①②李宗文:《原创动画剧〈铜鼓传奇〉央视将播》,《南宁晚报》2018年9月11日。

③罗葳:《壮族蛙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隐喻研究》,《西部皮革》2021年第14期,第144—145页。

④陆娇娇:《壮乡蛙纹铜鼓中的蛙崇拜文化探究》,《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12期,第23—24页。

参考文献:

[1]李宗文.原创动画剧《铜鼓传奇》央视将播[N].南宁晚报,2018-9-11.

[2]罗葳.壮族蛙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隐喻研究[J].西部皮革,2021(14).

[3]陆娇娇.壮乡蛙纹铜鼓中的蛙崇拜文化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

猜你喜欢
民族元素影视动画少数民族
茶文化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葱一姜都能顶天立地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国影视动画出版的市场价值体现途径分析
浅析艺术设计中民俗元素的应用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教学中民族元素的引入及渗透
融入民族元素的《创意化妆》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