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资源环境审计实施困境与对策

2022-04-06 14:17张虓烽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资源环境

张虓烽

一、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与困境

(一)资源环境审计现状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开展的时间并不早,实施时间更短,这直接导致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自1983年审计署正式成立以来,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

初始阶段:从1983年开始一直到1997年,属于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有三个特点:“资源环境审计”概念模糊,没有准确的定义;在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上主要靠摸索,尝试在试点区域开展相关工作;与资源环境相关的资金项目是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主要对象。

探索阶段:自1998年至2002年,该阶段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第一,建立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第二,环境资源审计的工作重点是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对环境的生态保护,主要由国家审计署领导负责;第三,和环境相关的项目逐渐增多;第四,通过大量的资源环境审计项目,相关部门有了一定的审计经验。

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该阶段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成立了专门负责相关工作的资源环境审计司;资源环境审计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范围扩大,其中包含矿产、土地、水、大气、固体废物等;对资源环境审计力度不断加大,在资源环境审计中,国有资源达到了全覆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方法多样化,在借鉴其他国家成熟技术与经验的情况下,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逐渐发展。

从宏观角度分析,近年来,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积极且快速发展,逐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匹配,大大推动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

(二)当前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1.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内容不全面。目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仍局限在两方面:一是对资源环境专项资金的申请与使用情况,二是被审计单位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简单来说,目前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还是以环境审计和合规审计为主,忽视了绩效审计,对环境资源的经济性、效果性、绩效性不够重视,导致资源环境审计内容不够全面。

2.相关企业、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一个独立部门并不能完成所有的资源审计工作,资源环境审计往往涉及到相关企业、政府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机构等多方面,而现实中环境资源审计主要由政府审计机关负责,忽视了与相关企业、社会审计部门的合作。同时,一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但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规划不统一,很可能会导致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重叠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遗漏,造成审计工作失误,降低审计效率。

3.资源环境审计缺乏有效的监督控制。目前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往往针对那些已经发展到严重状态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对轻微的资源环境问题不能做到及时治理。但目前许多资源环境问题都是不可逆转的,后期修复困难程度大,需要投入的成本高。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抱着先污染再治理的思想对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导致环境严重破坏,在环境问题严重恶化后才开始进行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这种发展模式严重浪费自然资源和审计资源,而且如果审计、修复工作开展过晚还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不可逆转。这一点说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不仅仅要起到对资源环境项目的修复作用,还要承担起对资源环境的监督和预防责任。

4.对资源环境信息的了解不够全面。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相关数据信息获取困难。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情况复杂,导致资源环境相关的数据信息分布广、内容复杂,进而导致资源环境审计在信息获取上的困难,这种困难主要表现在不能及时获取有效数据信息。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之间对信息的价值、指标等方面定义不同,在进行信息传递时可能会导致某些信息被遗漏。当前我国对于各种信息的披露并没有强制的、统一的要求,资源环境相关信息不能得到充分披露。广大民众对资源环境相关信息了解不够,参与资源环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5.资源环境审计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审计人员在面对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时可以利用的相关政策依据少,某些工作缺乏明确的指导。在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之间找不到处理依据,处理与企业有关的资源环境问题时,事后问责机制不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6.审计工作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涉及财务会计、审计、环境等多个领域,但同时满足相关要求的审计人员数量较少,工作人员以掌握财会、审计知识为主,知识结构的单一性直接影响审计质量,所以当前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都是按照财务审计方法开展,这种审计方式以财务为主,不能很好地与环境问题结合,不能满足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需要,审计效果和效率都不甚理想。

二、针对我国当前资源环境审计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针对资源环境审计组织模式问题的举措

1.加大审计各方之间合作力度。建议政府审计机关组织相关企业和社会审计机构一起参与到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来,形成国家、社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审计机制,并通过三方合作审计减轻资源环境审计的工作压力。同一体系内多方信息能够实现有效沟通,信息精准的传递有利于提高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效率。

2.丰富审计内容,增加审计目标。随着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内容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审计的目标也越来越多,但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采用的是专项审计模式,集中治理一个项目。应该将审计目标横向发展,将涉及到环境问题的每一个项目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使环境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打破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集中于某一点的局限性,均衡工作项目和目标,构建起清晰明确的审计架构,这有利于提高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效率。

3.改革创新,主动审计。目前我国主动审计的实际案例较少,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完善。主动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就要求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实时关注环境问题,发现问题后立查立纠。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及时开展,有利于抑制问题的发展,同时节约后期环境修复成本。主动审计的开展也要求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尤其是在信息传递方面,保障信息及时有效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快速开展。

(二)针对资源环境审计取证模式问题的举措

1.拓宽资源环境审计取证领域,加强信息交流。拓宽审计取证领域是对审计质量的保证。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涉及经济、环境、财务等多方面,需要的信息量较大,且对信息质量要求高。开拓审计取证领域就是拓展获取环境问题相关信息的渠道,多渠道获取信息有助于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在进行资源环境审计取证时,也要注意整理归纳各类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环境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2.统一规划,方便信息传递。信息沟通不畅、审计工作重复、遗漏等问题会随着国家、社会、企业三方统一规划的发展得到解决。原来的审计模式会涉及不同的部门,部门之间对信息标准定义不同,有可能造成信息的遗漏,在新的合作模式下,可以由政府审计部门、相关企业和社会审计机构三方制定统一标准,对审计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在审计取证工作中,在统一标准的框架下加强信息的有效沟通,提高信息传递质量,完善取证流程。

3.落实责任认定。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审计机制中缺乏对于责任的认定落实制度,资源环境问题仍由政府部门承担责任。落实责任认定,建立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根据具体原因,确定由谁承担修复责任。在环境修复资金问题上,应力避全部由政府财政拨款的情况,也要督促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承担部分环境破坏修复费用,这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还会对有破坏环境行为的企业起到威慑作用。

三、结语

资源环境审计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我国在相关工作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但如果能发现当前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并针对弊端提出解决措施,同时借鉴其他国家在资源环境审计上积累的经验,结合多方面优势,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一定能得到明显进步,这也有利于推动我国整个审计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资源环境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