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求房子而是追求心有所居”

2022-04-07 19:25冀昱樵张振
环球时报 2022-04-07
关键词:海清都市题材

冀昱樵 张振

希望观众能够看到自己生活的侧写:现阶段大家并不是追求所谓物化的房子,而是心有所居的概念。”由滕华涛执导、海清和童瑶主演的都市情感剧《心居》本月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播出,并在爱奇艺同步播出,讲述外地媳妇冯晓琴大着肚子嫁到顾家,却一直被大姑姐顾清俞提防,姑嫂间矛盾不断升级,又逐渐从对立到相互理解,共同扛起家庭。《心居》导演滕华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拍摄这部剧是由于原著小说给自己带来一些思考,“故事开篇的时候说,在上海你住什么样的房子就代表你是什么样的人这不是说居有定所却依然没有安全感,而是缺乏心灵上的安全感”。

“追求心有所居的概念”

环球时报:你13年前也曾拍过以房子为主题的电视剧,如今再拍《心居》,二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滕华涛:2008年拍摄的时候,大多数都市人更焦虑第一套房子的事一一如何居有定所,如何在城市里边落脚扎根,而有了房子就有了安全感,会觉得“城市接纳我了”,房价飞速上涨也不用再去焦虑。现在的《心居》中,剧中涉及的人物几乎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但是对(海清饰演的)冯晓琴来讲,她有个很典型的想法:我想有一套单纯跟老公、孩子和妹妹住在一起的房子,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家。

《心居》开篇的时候说:在上海,你住什么样的房子就代表你是什么样的人,(这句话)不是说居有定所却依然没有安全感,而是缺乏心灵上的安全感,需要阶层认同感。有人可能觉得有了房子,就彻底属于上海人了。

环球时报:通过《心居》这部剧,你想向观众传递什么信息?

滕华涛:小说原著名字叫《心居》,还是心有所属的概念,都市当中的——不管是人还是家庭没有什么好与坏,也没有谁对谁错,都是生活。我希望观众能够看到自己生活的侧写:大家并不是在追求物化的房子,而是追求心有所居的概念。

“外卖员跑步姿势和普通人不一样”

环球时报:有观众评价,《心居》对日常琐事的表现十分自然,如何做到这一点?

滕华涛:我确实比较喜欢细致地描写日常生活。《心居》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和代入感,也是在于是否能够有真实感,让观众觉得“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平时的样子”。

第一场冯晓琴去买菜的场景,我们大量使用真实的售货员,演员不一定会走到哪个摊位,拍摄时机器都藏在角落里,也没有人大声喊“预备开始”。就是一堆人买菜的时候,海清混过去说“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你再给我把葱”,这样处理,让观众看到真实。

另外剧中有冯晓琴送外卖的情节,海清进组之前就一直观察各种外卖员,进组改了一堆服装道具,比如充电宝和裤子,还跟我说“所有外卖员跑步姿势都和普通人不一样”。因为外卖对速度是有要求的,但是他手里拎的东西一般都是汤汤水水,又怕洒掉,所以外卖员在保持手臂稳定性的状态下还得跑得快。另外因为外卖员随时要接单和通话,手机就得一直连着充电宝充电,所以冯晓琴老是抱着一个充电宝。

“希望能为观众提供观察者的角度”

环球时报:你曾执导《王贵与安娜》《裸婚时代》等现实题材剧,你觉得拍摄这一类型的难点是什么?

滕华涛:其他创作者或做类似题材的导演肯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方法,但我信赖文学作品比较多。另外我拍都市剧,希望能够拍摄代表都市的不同层面的人的故事, 希望能为观众提供观察者而不是判断者的角度。所以大家看我的剧代入感会强,也没有那么大的观点性,不会站在冯晓琴或者顾清俞的角度上下结论。

环球时报:如今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你对此有何看法?

滕华涛:做现实主义题材在创作上确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对观众来讲,它跟生活更近,观众会更加感同身受,这对创作者的要求更高。现实主义题材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话,也是源于现在整个行业创作能力越来越强,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的东西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海清都市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我愿意死在舞台上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都市通勤
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