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中心点”,画好养老防诈“同心圆”

2022-04-07 20:01郝硕
法治新闻传播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心点诈骗养老

■郝硕

今年4月起,由12个部门参与、持续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在全国拉开帷幕。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围绕宣传主题,从提高宣传作品质量入手,踩准宣传节点、创新文案表达、紧扣百姓焦点,通过动漫、短视频、长图等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产品,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老年群体的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努力画好养老防诈“同心圆”。

踩上“鼓点”输出防诈理念

今年6月,抖音上“全国各地来上分”系列视频火爆全网,洗脑神曲引来网友争相模仿。“有趣方言+上口韵律”取得了裂变式的传播效应,无论是明星大咖还是普通网友纷纷“打卡”。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我们宣传团队立即行动,改写防范养老诈骗版歌词,联系武汉当地检察干警倾情出演,利用院内各文化场所进行录制,当天在官方公众号上进行发布。

“免费鸡蛋莫乱领,背后藏着大陷阱;养身讲座套路多,身边坐的都是托;叔叔阿姨叫得亲,忽悠您的养老金;养老投资要留心,非法集资坑本金……”武汉版《动感来袭,快来get这首“反诈口诀”!》视频发出后,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被正义网视频号、湖北省人民检察院、长安湖北等转发,获得了近万次播放量、千余次点赞。

检察宣传作为让人民群众感知检察工作的载体,应该少用法言法语,多用网言网语,跟上热点潮流,踏准宣传节点,多动脑筋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与感染力,创作接地气、有内涵、易传播的宣传产品,有效输出养老防诈理念,真正起到宣传普法的目的。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互联网时代,要善于捕捉热点,第一时间恰当地踏上“鼓点”,借用潮流的方式传递检察声音。

创造“看点”吸引受众关注

如何能够让老百姓听得见、看得懂、记得住?为了吸引受众的目光,传递防范养老诈骗知识,我们努力创新作品形式,制作新颖有趣的新媒体作品。《养老防诈成语新解!老年大学开课啦》灵感来源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友们脑洞大开,利用谐音梗,对人们熟悉的成语赋予了新的释义,例如“罩”夕相处、“咳”不容缓等,让人印象深刻。基于此,我们将这一创意运用在打击养老诈骗宣传策划中,把养老诈骗手段与成语本意相结合,创作出了冲昏“投”脑、“房”不胜防、鬼话“恋骗”、祸从天“奖”、口蜜腹“健”等词语。每一个词语对应一种养老诈骗手段,并配上生动漫画以及简短的诈骗手段说明,词语新解的形式令人眼前一亮,在海量的信息中有效吸引了读者注意,实现了作品“内核姓党,表达姓网”,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

主题策划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作品的优质与否,而“内容为王”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真理。要围绕主题思考如何把内容做出新意、创造“看点”,通过多学习、多分析其他优秀作品,从中寻找灵感经验,举一反三,方可为自己所用,创造出符合检察工作实际的宣传产品。

紧扣“焦点”走近百姓身边

养老诈骗“套路”有哪些?老人受骗的表现有何特点?我们紧扣养老诈骗的常见套路,从剖析诈骗骗局内幕、老人受骗表现等角度出发,多维度策划新媒体作品,全方位揭秘养老诈骗常见手段。

《奇怪的奶奶》灵感来源于保健品诈骗类案分析调研文章,其中提到老年人经常因为鸡蛋等小礼品诱惑,掉入诈骗陷阱。为了增加新媒体作品的可读性,结合干警调查访问,我们采用了手绘漫画的形式,从孙女发现奶奶异常行为切入,引出老年人被骗经过,生动展示养老诈骗活动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日常表现,提醒老年朋友和其家人关注老年群体身心健康、防止被骗。《撒上一把保健粉,死鱼变活鱼,这个局骗走老人77万余元》被长江日报新媒体平台刊发,该作品揭秘了犯罪分子冒充医生讲解疾病,演示“死鱼变活鱼”等虚假现场实验,虚构、误导保健品的功效,诈骗老年人钱财的过程。

这两个作品均紧扣养老诈骗的手段,聚焦诈骗这个焦点,从百姓视角出发,起底养老诈骗的花样骗局,提醒老百姓切不可上当受骗。要想读者“捧场”,必须从受众关心关注点入手,揭秘“隐秘角落”的秘密,用有趣的方式还原骗术,让他们愿意去了解、自觉去规避,自然而然地起到宣传养老诈骗的目的。

简而言之,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宣传,重在谋篇布局,下好主题宣传的“先手棋”,让法治知识走出“法律圈”,走进百姓“朋友圈”。内容上紧扣“焦点”,形式上创造“看点”,时间上踏准“鼓点”,遵循传播规律,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检察声音,通过主题策划宣传作品“引关圈粉”,让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主旋律环绕在百姓身边。

猜你喜欢
中心点诈骗养老
一种基于标准差的K-medoids聚类算法
Scratch 3.9更新了什么?
如何设置造型中心点?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