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菊杰 握紧手中的剑

2022-04-08 09:30林静远
新体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赛场俱乐部加拿大

林静远

栾菊杰(左)在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赛上。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栾菊杰获得女子花剑冠军,在这个欧洲人的传统项目上实现了突破。

在此之前的21届奥运会,很少有欧洲以外的运动员参加击剑角逐,也从来没有获得过一块奖牌。以栾菊杰当时的实力,有争得前三名的希望,但她的压力也特别大。在飞往洛杉矶的航班上,有望登上领奖台的队员被安排在头等舱。在人们一再要求下,栾菊杰也坐上了头等舱,心想:“没准真能沾点好运。”

比赛中,栾菊杰战胜了罗马尼亚名将,进入八强,士气大振。决赛的对手是联邦德国名将科·哈尼施,栾菊杰以8比3的绝对优势一举夺冠!

由于长期高强度的训练,栾菊杰在1978年就患上了肾炎,喝中药、打针,全身浮肿,病痛折磨着她。有人劝她退役。然而,为了奥运梦想,她选择了坚持。夺冠后,栾菊杰异常平静。她说:“当时,队友比我还兴奋,回到宾馆我筋疲力尽,和着比赛服倒头便睡了。第二天参加新闻发布会,好像还在睡梦中,不知道说了什么。队友问我为什么这样平静,我说,这块金牌早就应该属于我和我的祖国。”

栾菊杰记忆深刻的还有那届奥运会的开幕式。她回忆说,赛前要求保存体力,不参加开幕式,但她觉得奥运一辈子只有一次,一定要去开开眼界。

早在1978年的马德里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上,栾菊杰就已经成为剑坛的一颗新星。当时她在比赛中被对手的剑刺穿了持剑臂,忍痛坚持打完比赛,获得亚军。后来,作家理由以此故事撰写了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在当年第6期《新体育》杂志发表。很快,作品被《人民日报》转载,新华社全文转发,全国轰动,倡导向栾菊杰学习。

1989年栾菊杰退役。1991年她的女儿降生,医生通知,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建议送给相关机构治疗。栾菊杰坚定地认为,自己的亲骨肉,能生就能养。她和丈夫商量,去加拿大留学,并在埃德蒙顿一家非营利性俱乐部当击剑教练,使孩子的治疗和生活得到特殊照顾。几十年来,她手中的剑一直没放下,一边当教练,一边继续参加比赛。

2008年北京奥运会,栾菊杰毅然决定回国参赛。那年她已有50岁,很多人不理解,一大把年纪了,和年轻队员同场竞技,获胜的概率很小。不过,栾菊杰觉得比赛享受的是过程,输赢无所谓,她要看看祖国举办的奥运会。她是赛场上的元老级人物,比赛止步16强。尽管没有当年的英姿,又是代表加拿大参赛,但她走进赛场的那一刻,观众还是被她的精神所感染,为她呐喊。赛后,栾菊杰接受采访时,打出一条准备好的横幅,写着“祖国好!”她说:“祖国培养了我这么多年,我就借北京奥运会这一时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无论身处何方,我都是中国人。”奥运会期间,栾菊杰在地铁站被体育迷围住合影签名,跟在她身边的女儿这时才知道妈妈这么优秀。

30多年前,栾菊杰刚到埃德蒙顿时,俱乐部仅有58名学生,现在有170多人,从4岁到成年不等。在这家俱乐部执教了34年,栾菊杰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击剑妈妈”,向她表白“我们爱你”。

栾菊杰说:“我们50后这代人,做事认真、执着、能吃苦。”30多年来,她把俱乐部营造成温馨的家,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不仅传授击剑技术,还为学生做饭、洗衣服。有些学生住家离俱乐部较远,她还负责接送。击剑训练馆的器材坏了,她学着修理更换,还亲自打扫场馆的卫生。

现在,这家俱乐部有少儿班、成年班、比赛班。无论哪个班级,栾菊杰都先教他们做人。她教花剑,又教佩剑。国外学生训练以兴趣爱好为主,即便这样,她也用心地教每个学生,直到学会,让他们体验击剑的快乐。

当年参加北京奥运会,栾菊杰还有个目的,就是为学生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要有梦想有追求,她会陪着他们走向世界赛场。这几年,栾菊杰带着学生四处比赛。在去年年底的北美杯比赛中,他们取得了包揽前两名的好成绩。有名16岁的女队员赛前很紧张,栾菊杰为她缓解心理压力,告诉她曾经的比赛经历,帮助她分析对手情况,提供技术指导。这招果然灵验,这名队员最终取得了第一名。比赛中,栾菊杰很辛苦,赛场上嘈杂声此起彼伏,她在指导学生时只能大声喊话,3天下来头痛欲裂,嗓子沙哑得几乎说不了话。

朝朝暮暮,日復一日,多年来,很多学生从美国、泰国、荷兰等不同国家慕名而来,跟着栾菊杰学习击剑。她觉得能吸引很多生源,可能是自己对击剑的敬业。

几十年来,栾菊杰面对更好的待遇,也曾冒出离开的念头,但家长不同意,她自己也不忍心。看着很多队员从零开始学习击剑,一点一滴成长,感觉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决定留下来。

2004年,加拿大政府为了感谢栾菊杰对当地击剑运动的贡献,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项比赛。她也曾入选“埃德蒙顿城市名人”,年年被加拿大击剑协会评为优秀教练。

栾菊杰的大女儿长得很漂亮,5岁时接受了两次手术,如今已31岁,身上还带着心脏起搏器。随后几年,二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身体健康。她把更多的爱给了大女儿。参加北京奥运会预选赛期间,医生说女儿的起搏器随时要更换。栾菊杰几度想放弃比赛,在丈夫的支持下,才走向赛场。平时忙于击剑,家中的事务也是丈夫照顾,栾菊杰笑称他是“后勤部长”,多亏有了爱人的支持,才能使自己的击剑事业无后顾之忧。

栾菊杰的二女儿顾梦媛28岁,儿子顾宏涛23岁,两人的擊剑水平都比较高。每当栾菊杰在俱乐部忙不过来时,总会喊上顾梦媛,女儿在这里也体会到母亲的不易。顾宏涛赴美高校留学,学习整骨专业,将来当一名医生,顺便可以配合栾菊杰的训练。

栾菊杰说:“我们这代人比较简单,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尝遍酸甜苦辣,对生活没有太多要求,随遇而安。”身在加拿大30多年,她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她的人缘较好,遇到困难,左邻右舍会去帮忙......她几乎没兴趣爱好,第一次在加拿大滑雪,就撞上了电线杆,从此害怕,再也没滑过。当地的红枫叶很漂亮,她忙于训练无心顾及,也没有闲暇走走枫叶大道。

身在异国他乡,栾菊杰想念祖国,也想念家乡南京。她家兄弟姐妹较多,她排行老二,从小能吃苦。她的烹饪技术早在运动员时期就比较娴熟,她现在每天在家还是坚持做中餐,烧南京特色盐水鸭。在子女的教育上,她要求他们学中文,在家说中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疫情前,她平均两年回一次南京,带着子女畅游秦淮河,逛逛夫子庙,品尝南京特色小吃。

栾菊杰在微信里写下这样的话:“人生一世几春秋,功名利禄何所求。候鸟南飞落欧洲,天涯海角聚琼楼。畅叙剑旅五十载,别后思念挂心头。两鬓如霜豪情在,一饮老酒醉方休。”她性格随和,在国外30多年,始终关注中国的击剑发展,和击剑队保持联系。在国际赛事中遇到中国教练,她会和他们一起聊生活现状,当然也不忘论剑。

栾菊杰还在加拿大,她说:“叶落总要归根的。”

责编 柏强

猜你喜欢
赛场俱乐部加拿大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远离是非之地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