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宇帆:让冬奥吉祥物“雪容融”终被世界看到

2022-04-08 08:15熊科
伴侣 2022年3期
关键词:红灯笼吉祥物冬奥

熊科

本文主人公姜宇帆

2022年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吉祥物“雪容融”也随之上了热搜。它凭借极具中国特色的红灯笼形象,豆豆眼、小胖脸、小短腿,还会发光,红扑扑的很温暖,深受国内外朋友的喜爱。“雪容融”原创设计者姜宇帆,虽然是一位95后女孩,粉丝们却亲切地称她为“融融妈咪”。

      初创时是个大三女生

姜宇帆1998年9月出生于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6岁时,姜宇帆开始学习画画。高考填报志愿时,姜宇帆有点特立独行。她说:“我就想选一个冷门专业。我填报的是产品设计和数字媒体两个专业。”

2018年8月8日,北京冬奥组委正式面向全球征集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方案。9月21日,冬奥组委来到吉林艺术设计学院做宣讲,老师也在班里动员说:“2022冬奥会吉祥物的创作作品开始征集了,有感兴趣的同学来找我。这是一个自我展示的好机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参与。”

姜宇帆正在考虑要不要参加时,她的室友问她:“你能陪我一起参加吗?”姜宇帆便说:“你参加,我就参加。”虽然姜宇帆学的是产品设计,但她从没有设计过吉祥物。她抱着积极参与的想法,想通过参赛激励自己,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从老师通知,到征集结束,仅有一个月的时间。报名后,姜宇帆搜集了大量资料,发现冬奥会百分之八十的吉祥物是以动物元素为主。最初,姜宇帆上交的设计稿,也是以麋鹿为主题的卡通形象。

截稿前三天,老师说:“仅我们学校,就有很多同学设计了麋鹿元素的吉祥物,因此全国乃至全世界就更多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方案与众不同,姜宇帆特意咨询了老师。老师建议道:“换个思路,物品元素也是可行的。”

老师给同学们看了很多她自认为较好的吉祥物,包括牡丹花、书法等代表中国文化元素的设计。姜宇帆问:“老师,吉祥物可以不是动物吗?”老师说:“可以。”

姜宇帆说:“中国结是中国传统元素,非常能够代表中国文化。我的第二版设计稿,是两个中国结,一个长一点儿,一个短一点儿。”老师只保留了她的设计稿中,比较可爱、短的中国结,希望她再设计一个能和中国结搭配的物品。

姜宇帆在进行第三版设计时,想到了家家户户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饺子。饺子,代表团圆。但在老师眼里,圆滚滚的饺子,站在中国结旁边显得不够和谐,希望姜宇帆能重新设计。

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能和中国结契合,到底是什么?姜宇帆陷入了创作困境。

姜宇帆的家乡,在大兴安岭深处。这座边境小城,一年中多半时间都是冬天。每到传统节日,过节氛围就特别浓厚,尤其是春节,大红灯笼随处可见,雪打灯的场景也很普遍。

姜宇帆看着设计稿上的中国结,过年时家家户户挂中国结、红灯笼的喜庆祥和的场景立即浮现在眼前。姜宇帆立刻找老师一起探讨。老师同样认为灯笼元素非常新颖,鼓励她继续设计。

      设计灵感尽显“中国范儿”

此时,距离截稿日期,只剩1天。姜宇帆既要画草图,又要做手绘。最终,她的这一版较瘦长、偏可爱的设计稿,在对家乡的温暖回忆中诞生了。老师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因为设计稿要保密,不能邮寄,10月31日,姜宇帆的中国结和红灯笼两组作品,与学校的其他101组作品,由学校老师亲自护送至北京冬奥组委。

2019年1月20日,学校接到冬奥组委通知,姜宇帆设计的吉祥物作品在全球近6000人、5816份作品中脱颖而出,入围全国前十。

但姜宇帆接到入围通知电话时的第一反应是自己遇到了骗子。于是,姜宇帆便向自己的老师打电话确认此事,这才相信自己的作品真的入选了。她呆愣片刻,说:“我真不敢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能落到我头上!”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对姜宇帆来说,是莫大的荣誉。然而,入围只代表作品进入到修改阶段。

冬奥组委专家的意见是——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姜宇帆有了一丝焦虑,这意味着设计稿几乎要从零起步。好在学校第一时间组建了一支由姜宇帆和专业教师参与的设计团队,共16人。由于创作和设计要全程保密,一间学校专家公寓成为了他们的临时工作室。

创意设计,不会总是顺风顺水。2月,中国结形象出局,无缘冬奥。对姜宇帆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打击,压力也更大了。

之后的近一个月,姜宇帆再未收到来自冬奥组委的任何修改意见。设计团队每个人的头顶都笼罩着彷徨。忽然有一天,冬奥组委又给他们反馈了修改意见——在原有灯笼素材上,加入动物元素。

如何把物品与动物有机融合?姜宇帆团队陷入了困惑。他们尝试了很多方案,不管是加鹿角,还是添翅膀,或是与风筝结合,都不能称心如意。他们便反复观看冬奥组委的宣讲录像,学习有关奥运知识,寻找奥运与中华文化融合的点。

姜宇帆在创作“雪容融”

每天,设计团队都在尝试更新、自我否定。对草稿设计、推翻、再设计、再推翻,直到有一天,他们想到把纹样加在红灯笼头上,并融入剪纸、白鸽等纹样图案后,才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冬奥专家组指导下,姜宇帆他们又加入了“双奥之城”的天坛、雪如意、长城城墙等元素。姜宇帆說:“那段时间挺煎熬的。但大家彼此打气,相互支撑的感觉很好,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让人觉得格外幸福。”

为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姜宇帆团队决定,先自行完成模型制作。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临时化身加工厂,他们自学建模、抽壳、3D打印、打磨、喷漆等制作工艺。4月初,红灯笼形象基本确定,只剩下文化阐述方案了。

      “雪容融”终被世界看到

2019年8月21日,姜宇帆团队接到冬奥组委的电话,要求全体队员带上电脑,前往北京开会。他们心想,设计稿可能要面临大修改,心又悬在了半空中。

9月17日,姜宇帆站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会台下,看到亲手创作的“雪容融”作品被宣布为吉祥物,非常激动。

“雪容融”设计团队全家福

从2018年9月21日到2019年9月17日,近1年时间,300多个日夜,10000多张设计草图,20多次往返于北京、长春,32套修改方案。从姜宇帆的初稿,到最后拟人化的中国符号,从众多作品到世界唯一,姜宇帆的付出终于开花结果。姜宇帆与在场的所有老师紧紧相拥,为近1年的风雨同舟、并肩作战,为盛大世界赛事有了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姜宇帆,从一位普通的学生,到被人注目的冬残奥会吉祥物设计师,她的人生,因“雪容融”发生了非常大的转折。她说:“之前,作为本科生,我每天都跟着老师的课程走。后来,因为吉祥物创作,我有了跟老师以及设计界专家近距离交流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我学到了很多技能,思想境界提高了很多。我原计划本科毕业后上班。大三开始,我的想法转变了,决定讀研深造。”她一再强调,更想沉淀和学习,为更好地设计创作作品做铺垫。

现在,姜宇帆是吉艺视觉传达专业研二的学生,“雪容融初创者”的光辉,似乎并未给她带来困扰。她的一部分时间用于专业研究,另一部分,用于设计“雪容融团队”的衍生品,继续书写与冬奥的冰雪奇缘。目前,“雪容融”表情包已发布至第五期,姜宇帆想乘冬奥之风,把“雪容融”的喜庆与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面对记者的采访,姜宇帆反复提到“团队”二字。她说:“雪容融能被全世界看到,被那么多人喜欢,我特别开心,这是团队共同奋斗的结果。能为冬奥、冰雪文化做点什么,我太幸运了。‘雪容融是一个亲切、温暖的形象,希望它能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形象。”

谈及未来,姜宇帆说:“不管选择什么,我都会坚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把研究成果与实践结合,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向世界展现中华悠久文化和东方韵味。现在,我非常珍惜校园时光,我将继续默默耕耘,保持热爱,活在当下。”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猜你喜欢
红灯笼吉祥物冬奥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吉祥物来啦!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完形填空一则
红灯笼
吉祥物等
大红灯笼高高挂
奥运会吉祥物——福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