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致富路 “龙尾”变“龙头”

2022-04-08 15:24李利洲
四川党的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龙尾荷塘荷花

李利洲

【编者的话】去年,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全省30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名单,要求各地要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的支持。近日,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名单出炉,省委、省政府首次命名20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本期“乡村振兴”栏目聚焦部分受表彰村落,探寻它们的优秀“秘诀”。

雅安市天全县城厢镇龙尾村紧邻县城,因该村大部分地处陡峭山坡,过去仅靠悬崖上凿出的一条公路与外界相连,曾被称为天全城边的“悬崖村”。

尽管龙尾村于2016年、2017年先后实现“村摘帽”“户脱贫”目标,但因基礎设施薄弱、经济发展落后,2021年被认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过去一年来,龙尾村紧抓机遇,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兴产业、稳增收的振兴之路。

打通产业发展“中梗阻”

“以前,虽然挨着县城,但进趟城需要近1个小时。自从村里新修了一条宽5米、长2.1公里的村道后,乘车只需15分钟就能到县城。现在,大家去赶场可方便了。”新村道的建成,对村民敖绍洪来说,是去年的头等好事。

要致富,先修路。曾经的龙尾村道路弯多、坡陡、路面窄,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为彻底破解龙尾村交通条件滞后问题,龙尾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乡村环境。去年,龙尾村积极争取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0余万元,修建通村公路和多条连乡通组路,宽度由原来的3.5米增加到5米,打通“断头路”“中梗阻”,实现了村内各组之间互通,让村民进出村更加快捷、便利、安全。

新路实现了龙尾村与外界的互联互通,村民们的土鸡蛋、茶叶、竹笋和竹编等农副产品不再“藏在深闺无人知”,销售收入明显提升。

“我们组的主要产业是竹笋,通路前,家家户户需自行或请人徒步背到3公里外的思经镇收购点售卖;新路通后,车辆出行方便,商家直接上门收购,大大节约了村民的劳务成本,全组100余亩竹笋共计增收4万余元。”龙尾村七组组长付丛云笑着说。

“荷塘+”激活乡村经济

“起初,我们想发展荷花观赏旅游,大面积种植的都是观赏性荷花,但是荷花有季节性,盛夏过后就没有观赏价值,游客就越来越少。”龙尾村党支部书记高明斌坦言,村里曾经在实践荷塘经济中遇到了瓶颈。

去年以来,龙尾村大力推进荷塘养殖、茶叶、笋用竹3个产业互促互融发展,积极探索建立“荷塘养殖基地+公司+村资公司+农户”入股抱团的发展模式,逐步将3个产业整合,发展稻田、荷塘养殖100余亩,笋用竹200亩,茶园300亩,建立了集旅游接待、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农副产品展示中心。

同时,龙尾村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垂钓鱼塘、特色农家乐等业态,布局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设施,打造集观光、体验、采摘、美食等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综合体。随着人气越发兴旺,龙尾村村民又依托高山有机茶发展起了“茶吧”。一张小桌、一把椅子,泡上一杯手工制作的绿茶,人们坐在荷塘边,看着摇曳的荷花,闻着淡淡的花香,享受片刻田园安宁。

荷花盛开,清风徐来。去年,龙尾村成功举办首届荷花节。节日期间,游客人数达到5万余人次,带来周边旅游收入20万元,龙尾村村民人均增收600多元。

文化塑形“和美村”

“道路通了,产业好了,我们的素质也要提高,才能给游客留下好印象。”龙尾村村民李娇一边跳着广场舞一边说。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龙尾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整合文化广场、乡村文化墙、党群服务中心、乡村大喇叭等资源,构建“有声+平面”综合型宣传阵地,连续3年开展“洁美家庭”“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

同时,通过建立起生活垃圾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的三级管理模式,实现垃圾分类闭环管理,在全村范围内营造出绿色文明生活氛围,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乡村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以前,随处可见院坝杂物乱堆、村道垃圾遍地,通过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村民互评互比,逐步提高环境意识,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如今,龙尾村绿树环绕,道路整洁。每到荷花盛开时,村里可谓“处处是风景,徐徐入画来”。

“下一步,龙尾村将对荷塘产业进行提档升级,在服务业方面做出特色、亮点,让游客留得住、玩得好;在农特产品方面,把龙尾高山有机茶、生态荷叶茶、生态莲子、生态鲜笋四大特色农副产品做好、做大、做强。”高明斌满怀信心地说:“春采茶、夏观荷、秋挖笋、冬尝鱼,我们要让游客每一次来都有不同的体验。”(作者单位/中共天全县委组织部)(责编/冯雅可)

猜你喜欢
龙尾荷塘荷花
小荷塘
热闹的荷塘
‘龙尾’玉簪简介
荷塘
我学会了舞龙
荷塘三记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荷花
龙头咬龙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