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叶茂中为何一直唱着这首歌?

2022-04-11 03:08文/张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首歌农民世界

文/张 环

《农民》

不看人家一夜盖起高楼

不问苍天偏爱谁多

用我一片诚心一双手

换得平安自在生活

每个人头上一片天

每个人心中一块田

到底是丰收是荒年

问感觉不要看金钱

……

这是国内广告界大腕叶茂中曾经反复吟唱的一首歌,我个人至少听到过三次。

第一次是在2004年的《销售与市场》创刊十周年庆典上,那是一个营销启蒙的年代。

他先铺设了一个背景:一个执着于自己理想追求的日本歌手,在台上弹着吉他唱完这首歌时,心力交瘁地倒在舞台上,再也没有起来。这首歌也成了歌手的绝唱。

我想,那肯定是他彼时彼刻心境的写照。在一个完全空白虚拟的空间,他在做着一件开天辟地的事,内心交织着艺术与市场、坚守与妥协的矛盾。而这其实也正是整个中国市场营销人处境的写照。处在潮头浪尖的成功者还没有时间品味劳动的果实。社会的变革、更多的诱惑,让许多正在路上的营销人感到精神的迷失,面对前程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其实这就是在2003年《销售与市场》杂志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营销盛典上,由与会者在探讨中逐渐明朗的主题——《转型期中国企业营销的新思维》,也是包政教授在演讲中一语道破的:“营销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交易或者实现商品的价值,而是要奠定持续交易的基础。”也就是在那场峰会上,包政教授不谋而合地借用华为任正非的话说,企业做市场营销就像种庄稼,广育良田,撒下种子,才能大收获。

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拐点上,一些率先突围的人多数会成为先烈,极少数会成为先驱。

这多少有些悲壮的色彩。但彼时吟唱这首歌,是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的自我励志暗示,有着一种勇往直前的笃定和决绝。

第二次是在2008年的中国营销盛典上,那一年的主题是《危机中的生机》。

当主持人让他用一句话送给听众时,他说“我给大家读一首歌的歌词吧”。依然是那首《农民》。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下,国内企业、市场营销面临新的困局,所有人都在问该向何处突围。叶茂中用他“先知先觉”的企业实践总结出一个秘籍:用空间换时间。

这是于激情中趋于理智的自然流露。依然是励志,但有了一种收获后的淡定与高瞻,一种思考与智慧。

第三次听到,就是10年以后了,即2018年中国营销盛典上,彼时的主题是《大变局、新冲突、新需求、新机遇

——

如何在不确定中决胜未来》。

他在演讲结束后,再一次朗读了这首歌的歌词。然后,昂首走出会议大厅,径直离去。

他身上有着更多艺术人的特质与做派,不和同行交流,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其实,他十分清楚对谁负责。正如他演讲前可以不和任何一个同行打招呼,但是对演讲内容却一字一句都仔细打磨到苛刻地步。上台前,他还会对演讲中会提到的一个典故反复核实,对PPT 更是一字一图精雕细琢。

他是一位绝对的完美主义者,所用的更是一种几近自虐的方式。用他制造的那句流行广告语来说就是:“男人就该对自己狠一点。”

音乐或诗的永恒魅力即在于此,它是一种可以超拔时代的精灵,通透的翅膀在低飞高翔中,给我们不安的心灵带来巨大的慰藉。

一首好歌常常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一首被一个人在不同时代反复吟唱的歌肯定有它独特的地方。

无论是坚持还是改变,无论是选择还是等待,我们必须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

《农民》,一首可以翻唱出不同新意的“同一首歌”,承载着一个人的痛苦、欢乐与执着,也承载着一代营销人的心理路程。

而做过农民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夏收还是秋收,都是一种更为辛苦的劳动。为给抢种留下时间,抢收就是一种几近残酷的强体力劳动。

因为,苍天给人留下的时间总是有限。

一天又一天

努力耕耘不停歇

希望在心间

不怕辛酸永远向前

……

大隐,隐于己

每个人都在用一生,与这个世界和解——从童年启蒙那一天开始。

只是很多时候,梦想搁在岸上,乘船却搁浅在河滩。

正应了那句话,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两条线索:一条在河道里,充满了杀伐与残忍;一条在岸上,延续着灿烂文明的足迹。

叶茂中没有去挤独木桥,而是选择了一条相反的路。他,选择腾出一半心力去完成从4 岁时就扎根的梦想。

他本来生活在水上,为了认知这个世界而上了岸,又为了现实人生而下了海,最后又回归到了岸上的艺术世界。

现在,你会猜到,那种一贯刻意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隔阂,也许正是因为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太久了。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你看毕加索描绘的人物画像,有一半的面孔总是塌陷的——那其实属于另一个世界。

但他的人生不是一条顺延的直线,看起来他和梦想越走越远,令人越来越难以理解。

那些年,他创制的广告语都成了时代的流行语,但常常因为过于不合常理而在业内毁誉参半。但是,传播效果却总是令人望尘莫及——你得承认,无论他放下什么,他心里都放不下客户。

当他带着新书《冲突》从天而降般来到杂志社,向大家赠书时,始终是慈眉善目的模样,毫无大师的做派。但是翻开扉页,一股桀骜不驯之气还是扑面而来。只见书页上赫然写着这样的字眼:

我们拒绝平庸

我们拒绝驯化

没有好创意就去死吧

宁做旷野里奔啸的狼

不做马戏团里漂亮的老虎

我们的策划已不满足于客户的认可

更要求客户的成功

好方案得不到完善地执行

我们一样愤怒

因为我们渴望成为英雄

——

叶茂中专著《冲突

·

宣言》

一个人就是一部中国营销史。

记得中国台湾美学家蒋勋在《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一书中特意拿乔布斯做例子说,那些看起来与世俗格格不入、脾气古怪的“天才”,其实是以失去世俗的幸福为代价,掩盖了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大隐,隐于己。

人的生命状态是多元的,形是正我,影是负我;前者是实体,后者是精神。灵与肉的对话要穿过信仰的通道,犹如花开的过程。

当残缺走过信仰的通道,就会呈现出一种美。

所以,当诗人看到花落,就会生发无限怜惜。不是矫情,而是诗人需要保持这种敏感、敏锐。

蒋勋说,我们常常看到那些艺术家不同于常人,行为非常、匪夷所思。请我们能够容忍,正因为他们这种“牺牲”,才让我们得以保存了人类对美的敏感触角,而他们的作品——对美的再现,则变成了滋养人类灵魂的精神给养。

你看梵高、达·芬奇无不是以残缺的人生向往,像飞蛾扑火一样创作出了惊世骇俗的传世之作的。所以作者说,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天才”存在,请让我们容忍下他们。

有说人的一生都是对童年的弥补。因为那是生命之初与世界的一个相约。而这决定了灵魂的这一轮打开人生的方式。

那些看似向生活妥协的方式,其实是一个必要的弯道,甚至逆反,因为精神需要过程的提炼。

反者道动。正如叶茂中做着营销传播的事业,他却说实现沟通的捷径是“冲突”。

每个人都有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只是实现的方式不一样。于叶茂中而言,因为带着灵魂,无论过程还是结果,无论是丰收还是荒年,所有的交付都是心与力的创作。这是他与这个世界的对话,已俨然一座硕果累累的精神殿堂。

营销与艺术,孰轻孰重

营销与艺术,孰轻孰重?

其实爱上它们谁,都是爱上虚无缥缈。

因为,它们都属于人类学家赫拉利所说的那种“想象中的真实”,也即它们都属于创造中的世界。赫拉利甚至说,这是人类能够在所有物种中胜出的根本所在。

爱营销,还是更爱艺术?则不知道是否说得清。

策马扬鞭,对于有英雄情结的人来说,也许重要的只是一片沙场。

如果对于营销来说,可以以空间换时间,那么对于艺术来说呢?

就是以时间换空间。

这个空间有多大?请问历史有多久?请问脚步行多远?请问心的海洋有多大?请问世界充满了多少爱?

……

有些人的道路,鲜花盛开。

我宁愿相信这句话:

我本来是寻找美好世界的,走啊走啊找不到,于是,就自己创造了一个。

多少人是这么个走法?

期待,并继续见证……

就如见证一个10 多年前自称“营销战士”的人,化剑为犁,耕耘着自己的一片如诗如画的田园。他胸中高山仰止、行云流水般的万千气象,在画笔下一次次再现。

一生逐梦,两全热爱。英雄没有离开,只是换了战场。

(作品图片来自叶茂中画集)

猜你喜欢
首歌农民世界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农民
如果还有明天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