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心理动因及其社交功能分析

2022-04-12 14:08刘建立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动因功能

刘建立

摘要: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语言行为。交际主体转换语码是对交际语境和结构客体的动态顺应:顺应交际对象;顺应网络交际环境;顺应交际目的;顺应语言结构。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主要有四大社交功能:避免社交性尴尬;应对词汇空缺;省时、 简洁;彰显个性,表达文化认同。

关键词:英汉语码转换; 动因; 功能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同一交际片段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或语言变体。近年来从不同视角研究语码转换的论著有不少,而具体针对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的研究并不多。在日益频繁的网络交际中(如MSN、QQ聊天、微博互动、微信朋友圈等交际形式),英汉语码转换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因而有必要深入剖析网络语境中英汉语码转换的特征、内在动因及其社交功能。

先来看网络语境中语码转换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网络语言语料库的观察,我们发现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具有三大鲜明特征:(1)非正式、即时性。也就是说,网络交际中的语码转换不是“约定俗成”,而是“应急而发”。(2)以句内转换为主,较少涉及句际转换。(丁丽芳,2011)。(3)网络英汉语码转换整体上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主体语汉语始终起主导作用。几乎所有的嵌入语都遵循网络主体语汉语的句法框架约束。网络英汉语码转换的结构是通过一个插入( insertion) 的过程来实现的。下面具体分析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动因及其产生的社交功能。

一、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动因

我们从“顺应论”的视角来阐释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的动因,即交际主体进行语码转换的内在动机或目的。Verschueren 的“顺应论” 其核心观点是:语言的使用就是语言的选择,这种选择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受语言内部的(比如句法结构)以及语言外部的因子共同驱动。而顺应性指交际主体从可及的不同语言项目中做出适切的选择,以实现交际目的。网络交际主体转换语码正是为了顺应语言内、外部因子,从而顺利完成交际。概言之,网络交际主体转换语码是对交际语境和结构客体的动态顺应。具体来说,语码转换要顺应交际对象,顺应网络交际环境,顺应交际目的,顺应语言结构。

第一,顺应交际对象。在网络动态交际环境中发话人与受话人的身份会不停转换。这种情况下,交际主体要根据不同谈话对象动态地选择语码,根据受话人的特征、心理、身份等转换语码来确保交际顺利。例如,“怕瓦落地”和“动力火锅”在国内某高校QQ 群中的聊天,“Alice”为英国留学生。

怕瓦落地:今天的quiz,要求翻译“水滴石穿”。

Alice:“水滴石穿 ”? ?

怕瓦落地:It means 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

动力火锅:这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怕瓦落地:哈哈哈,高看我了。

这是典型的由于交际对象改变而进行的英汉语码转换。“怕瓦落地” 意识到 Alice无法理解汉语成语的意思,便转换成英文回答。而当交流者变为“动力火锅”时, “怕瓦落地”又重新切换为中文。例中的主体语为汉语,“怕瓦落地” 考虑到交谈对象的母语为英语,汉语水平不高,理解成语有困难,于是从汉语语码转换成英语,这正是对交际对象的顺应体现。

第二,顺应网络交际环境。语码转换也取决于具体的交际环境。首先,网络交际中的语码转换本身也是对宏观的交际环境--网络的顺应,它顺应了随性、追求新奇的网络交际。此外,语码转换还要顺应微观的网络交际环境。交际者都具有多重身份,特定语码往往对应特定身份。比如,李莉去美国留学读研,在班级qq群聊天时要讲英语,在亲友qq群互动时用普通话,在和妈妈音频聊天时又转为地道的山东方言。她经常同时打开不同qq群,灵活地做语码切换。在网络环境中,不同的交流群意味着不同的网络交際空间。这种语码转换是对不同交际环境的顺应。再如,BBS上两个中国学生正津津有味地讨论某个话题,由于不想让论坛的其他人员得到他们的交谈信息,二人选择转用英语进行交流。这一语码转换用以孤立那些不懂英语的听众,为个人谈话创造更大的私密空间。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语码转换对交际环境的顺应。

第三,顺应交际目的。交际目的从多方面影响着交际主体对语码的选择;下意识或有意识地选择不同语码是顺应主体的社交目的。从这个角度看,语码转换有两个维度:语言靠拢和语言偏离(贾尔斯)。语言靠拢是指发话者调整自己的语言或语体,以趋近谈话对象的语言或语体,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发话者赞同或讨好受话者的心理。一般说来,交际双方都希望自己的语言与对方相似,这样能增强彼此之间的吸引程度和理解力。语言偏离无疑是为了拉开交际双方的距离。

第四 顺应结构客体。顺应结构客体指语码选择和话语构建成分的选择,也就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或语言变体其语言成分和语言结构具有各自的特征。受文化背景、人情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一种语码中存在的词汇未必能在另一种语码中找到对应表达,这种词汇空缺,这种语言结构或成分的差异只有通过语码借用来解决。这就是语码转换对语言结构的顺应。例如:下面两人的MSN 聊天:

WCCEO:明天轮到我做 presentation了…

帅得惊动了如来佛:恭喜哈! 这门课期末要考试吗?

WCCEO:不考,最后要交一篇paper。

因为很难在汉语中找到一个简洁的presentation的对等词。发话人通过语码借用来应对词汇空缺。这种语码借用反倒更容易识解。

二、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的社交功能

1.网络交际中语码转换还可以避免社交性尴尬,比如在谈到与性有关的内容时,交际者经常用对应的英语词汇代替汉语来解释。如 homosexuality、sex、gay等。因此,语码转换可以起到委婉语的交际功能,使交际双方会于心而不羞于色,从而完美实现交际目的。如,一位中国教授和她指导的硕士生网上交流,两人有如下对话:

教授:有机会多听一些文化对比的前沿讲座。

学生:今天上午有个关于 homosexuality的讲座,我去听了。

教授:你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吗?

学生:想写篇论文探讨一下美国不同群体对gay的态度差异。

教授:这个选题不错的,还可以探究一下导致差异的宗教因素。

在这段对话里,学生谈到 homosexuality,gay 时均选择英语,因为在汉语文化中,与性有关的话题不宜在公共场所谈及。当非谈论不可时,通常会使用委婉语,语码转换这时就可以起到委婉语的功能。

2.能够应对词汇空缺。由于文化差异导致某一概念在目标语中出现空缺时,就会通过语码转换来解决。如在汉语科技文体中往往会使用一些外来术语如bug、Java等词,这可以防止翻译过程中造成歧义。另外,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为丰富自己的词汇系统,一种语言往往会从外来语中吸收或借用词语,形成不同文化的兼容与互补。

3.达到省时、简洁的效果。网络交际的快捷性、休闲性和虚拟性等特性使得网络语言呈现出新颖独特、经济简洁、生动活泼、幽默随意等特点。网络交际中的语码转换也符合网络语言的这些特点,可达到省时、 简洁的效果。如汉语网络聊天中频繁插入的BS(鄙视),3Q(Thank you)等。再如上文提到的java等术语,很难用汉语表述的既准确又简洁,而直接使用英语语码,省时、简洁。

4.彰显个性 表达文化认同。网络交际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大多具有双语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生活方式,追求时尚、新奇、个性等。网络英汉语码转换不遵循传统的语法规则,具有创造性、新奇、跳跃的特点,与青年人追求新鲜和个性的特征相吻合。例如“女娲补锅”和“福尔牌摩丝”于网络聊天室中相识。 “女娲补锅”对“福尔牌摩丝”说:“我平常喜欢 shopping,爱美剧,没事KK 歌,是Taylor Swift的fans ” 这一句话中出现了多次英漢语码转换。“Shopping” “fans”与中文表达相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女娲补锅”在介绍自己的同时,把时尚、个性的特点展示出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语言成为展现交际者与众不同的方式,语码转换给了他们彰显个性、释放自我的空间。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英汉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语言行为。网络交际主体转换语码是对交际语境和结构客体的动态顺应。具体来说,语码转换要顺应交际对象,顺应网络交际环境,顺应交际目的,顺应语言结构。网络交际中英汉语码转换主要有四大社交功能:避免社交性尴尬;应对词汇空缺;省时、 简洁;彰显个性 表达文化认同。语码转换动因偏重交际者心理层面,语码转换功能偏重社交层面。

参考文献:

[1] 柴磊.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理据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 2):43-46.

[2]丁丽芳.论网络英汉语码转换的类型、特点和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5) :185-188.

猜你喜欢
动因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2IN1厨房漏斗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企业反向收购上市动因分析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浅谈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