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蓝图

2022-04-13 09:20
中国公路 2022年3期
关键词:九寨沟公路旅游

2021年10月,历经三年多,新川九路全面建成通车。

站在弓杠岭观景台远眺,雪山、溪流、森林,在蓝天白云下显得色彩斑斓,一派半山彩林半山雪的壮观景象。驱车驶入这条九寨仙境新通道,平坦如砥的路面,跨涧掠谷的桥梁,飞驰山间的隧道,如在天籁间跳跃的动人音符,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作为一条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道路,川九路历经数次重建、改建。最早,川主寺至九寨沟口之间只有一条简易公路,虽然历经1984年和1999年两次分段改扩建,但依然存在公路等级低、病害严重、抗灾能力较差等情况,严重影响道路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为彻底改善川九路病害,2002年10月,原交通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联合实施了第三次改扩建,将川九路打造成了全国环保示范公路。

运营后的川九路实现了路景相融,从2004年到2017年,十余年间,川九路一直承载着作为大九寨环线交通线、生命线、旅游线的重要使命,游客数量从年均几万人次增长到年均一百多万人次,极大地促进了九寨沟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位于震中地区的川九路严重损毁。2017年11月,在交通运输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川九路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作为灾后重建的最大单体工程,川九路的重建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灾后重建迎三大挑战

新川九路全长123公里,概算总投资33.39亿元,建设工期3年,控制性工程包括神仙池隧道、漳扎隧道、九寨隧道。作为进出九寨沟核心景区最便捷的公路,新川九路建设面临三大挑战。

灾后项目重建 防灾避险要求高

川九路震后地质条件极不稳定,各种地震次生灾害频发,对重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之川九路是连接九寨沟、黄龙两个世界自然遗产的最便捷通道,来往游客众多,这对公路本身的防灾避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影响力大 功能定位要求高

新川九路有着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对建设单位来说,不仅要完成公路项目自身重建的工作,还要在环境保护、跨界融合及智慧交通上有所突破和探索,维护和提升九寨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旅游品牌和服务水平,这对项目规划的前瞻性、设计水平及建设过程管控均提出很大的挑战。

自然环境多变 生态保护要求高

新川九路沿线穿越高原草甸区、原始森林、干旱河谷区等自然地貌,海拔高差在1500米到3500米之间,跨度较大,温差大,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加上地震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大规模损伤,这就对项目的生态选线、环保设计、绿色施工等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

震后的川九路

周密部署为建设护航

党中央、国务院对川九路灾后重建工作高度重视,为强力推进川九路灾后恢复重建,从交通运输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到省交通运输厅,再到阿坝州委州政府对新川九路建设工作主动跟进、周密部署、谋定后动。

交通运输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派遣专家组屡次赶赴现场为项目建设提供咨询,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门成立“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研究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出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了川九路灾后重建督导组,牵头定期组织召开项目建设专题推进会,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阿坝州委、州政府、州交通运输局、州公路局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及时解决、协调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直属国企——四川兴蜀公路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蜀公司”)作为项目代建管理单位,调动了公司最有力的技术管理团队,组建川九路项目指挥部,带领设计、咨询、监理、施工各参建单位全力以赴投入到项目建设中。

在建设过程中,为了广泛听取沿线居民的意见建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开展了“旅游公路怎么修——畅游新九寨、请您来点评”主题活动,通过线上集中宣传、线下实地推广,多方联动、问计于民,采纳了20余条从配套服务设施、道路安全、智慧公路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网友建议。

在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和组织保障下,在公众的广泛参与下,新川九路如期高质量建成通车。

匠心独运绘“四新”蓝图

新川九路建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建,它承载着景区公路、旅游干线、生命通道、国道联络线的功能定位,不仅关乎民生幸福、民族团结,更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

为此,在传承老川九路建设理念的基础上,新川九路总结和提炼出了“安全舒适、绿色生态、智慧协同、融合发展”的16字建设理念。在实现路径上,提出了“四新”要求。

新思路

深度梳理和思考人们对路、景、游的需求关系,研究形成“重现川九路,交融路景游,梦幻风景线,畅享安美愉”的重建新主题,创新发展川九路灾后恢复重建新路径,开拓“以人为本,融合发展之路;安全至上,平安放心之路;自然天成,绿色美丽之路;体验旅历,共享愉悦之路”的设计新思路。

九寨隧道出口

新方法

与15年前改建川九路相比,如今的勘察、设计、施工技术等手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川九路通过创新和综合应用现代化技术方法,提升公路重建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了公路整体的全寿命防灾减灾、安全畅通;全路域环保修复、景观融入景区,实现了全周期建设、营运养护绿色生态;全过程数字信息重建、智慧管理,实现了全通道综合协调、融合区域发展;实现了全走廊交旅融合、路景游一体化。

新技术

新川九路总结以往经验、传承传统工艺,积极创新研发路基防护施工技术、路面安全绿色技术、桥涵安全抗震技术、隧道安全建设运行技术等重建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交通安全设施新技术、建筑适用节能新技术、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先进勘察测绘技术、综合集成BIM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推广利用先进成熟技术,全面提升公路重建科技水平和工程品质。

新探索

婴儿床式挡墙

新川九路在“智慧普通公路指标体系”“旅游设施建养新模式”“运游一体化服务新模式”“电子车牌应用新方式”“自然能源利用新技术”五大领域展开可持续发展模式新探索。智慧普通公路指标体系,从公路建设、运营、养护和服务等方面,探索适于普通公路的智慧公路指标体系;旅游设施建养新模式,探索特许经营、与旅游联合、地方部门配套等多元化建养模式,发展通道旅游经济;运游一体化服务新模式,探索旅游直通车、观光专线等结合产品,拓展新型旅游客运服务;电子车牌应用新方式,探索“电子车牌+互联网”应用,为持续提升交通管理、旅游服务水平提供支撑;自然能源利用新技术,探索利用沿线丰富的太阳能等自然能源,作为外部供电的重要补充。

猜你喜欢
九寨沟公路旅游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公路养护嵌固抗滑磨耗层应用研究
公路断想
己亥秋日九寨沟采风得句
赴九寨沟道上(外四首)
题九寨沟(外五首)
震后九寨沟纵览(外四首)
旅游
父亲的66号公路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