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范工程

2022-04-13 09:20
中国公路 2022年3期
关键词:管理手段远程隧道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在落实。兴蜀公司在历经“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生与死考验后,再次踏上重建之路。3年多的时间里,这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兴蜀铁军”与众多国内一流设计、咨询、监理、施工企业一道攻坚克难,通力协作,全力以赴开展重建工作,运用新理念、新管理手段从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全过程项目建设管理,为项目整体质量持续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施工标准精细化

兴蜀公司在新川九路建设管理中,从项目准备阶段的场地、站点、驻地标准化,到施工过程中的原材料、装备等各要素的准入制,再到各个分项首件工程认可制,都制定了一整套精细标准,形成《新川九路项目管理制度合集》。为实现“精细化、零缺陷”的质量管理目标,在建设之初,就深入细致地开展了分级分类教育培训,先后在全线召开试验检测、计量支付、工程变更、环境保护等专题培训会60余次,使规范化施工的理念落实到各项目部、各班组、各作业人员。

在建设过程中,各施工、监理单位科学组织施工,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深入探索施工工艺、技术、方法,精心抓好关键工序过程管理,对现场发现的质量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努力提升示范工程创建实效。通过精细化、标准化建设,新川九路实现了项目驻地建设标准化、试验室建设信息化、钢筋及拱架加工工厂化、拌和站预制厂集约化、景区及场镇施工市政化。

管理手段智慧化

在新川九路建设中,兴蜀公司在坚持传统的管理手段基础上,依靠新技术,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显著提高了项目管理效能和智慧化水平。通过建立智慧交通一期工程实现关键试验数据实时上传永久保存,做到了质量可追溯。在隧道、拌和站及生产设备上应用远程监控及数据传输设备,特别是在全线长大隧道应用“数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隧道施工作业全过程、不间断的24小时远程监控,将现场监控与互联网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相结合,有效弥补了传统管理手段的不足。

进度掌控科学化

新川九路作为通往世界级景区的唯一通道,它的早日建成通车事关百姓福祉与阿坝州经济发展,“急”是横在建设者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尽管任务紧急,兴蜀公司在建设管理中始终遵循规律和科学,在项目进度管控中,采用从总体到局部、多级多类的计划管理体制,将项目管理总体计划目标按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将任务分解细化到年、季、月、周、日,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缩短施工工期,确保建设任务高质量按期完成。自开工建设以来,兴蜀公司累计编制各项进度计划230余份,为有效管控施工进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能化隧道指示系统

智慧指挥大厅

围绕2020年九寨、漳扎、神仙池3座特长隧道主体工程完工的目标,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复工缓慢、地质条件差、外部道路中断、景区车辆干扰大等情况下,为确保工程进度,CJ2标两个隧道超常规投入8台二衬台车,高峰时期隧道各个作业面投入施工人员370余人,对隧道拌和站采用空气能电锅炉加热料仓、拌和用水及暖风机组加热料仓,保证冬季混凝土出料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左右,把冬季停工期间滞后的进度抢回来,实现比合同工期提前4个月完工。

为确保九寨沟县城至沟口段沥青路面能在2019年9月20日前铺筑完成,新川九路以“百日会战”的方式掀起大干高潮,在短短33公里的路面超额配备了5套沥青摊铺机,同时拉开场面不分昼夜大干快上,新川九路指挥部全员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一线100余天,通过近半年的攻坚克难,较合同工期提前9个月实现路面铺筑完工。

2020年10月,新川九路实现全线隧道贯通,2021年8月,在地震四周年之际项目实现全线通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川九速度”。

猜你喜欢
管理手段远程隧道
远程求助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云南:弥蒙高铁隧道全部实现贯通 弥蒙高铁最后一座隧道大庄隧道贯通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远程诈骗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算与应用
图书借阅信息化管理手段分析
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业务水平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