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铣刨加微表处在车辙处治中的应用

2022-04-13 09:20郑妍秦祖品薛凤蕊葛林才王燕
中国公路 2022年3期
关键词:微表车辙集料

郑妍 秦祖品 薛凤蕊 葛林才 王燕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菏泽运管中心,山东 菏泽 274000)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年限的增长和车流量的增加,车辙病害成为沥青路面日趋常见的病害。目前针对车辙病害常用的修复方法主要有微表处、辙槽填补外加微表罩面等。本文在常规修复方案的基础上,结合JH高速路面车辙维修工程实际,归纳总结了精铣刨加微表处的车辙处治方法,用于实践推广。

一、工程概况

JH高速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采用整体式断面,路基全宽28m,双向四车道,行车道宽3.75m。行车道路面车辙公里评定大于10mm的单幅共30km,且车辙深度主要集中在15mm附近。在JH高速路面车辙维修工程方案设计时,建设单位统筹考虑工程经济性和车辙病害的继续发展趋势,对行车道路面车辙公里评定大于10mm的路段及其余路段内百米车辙评定大于10mm的车辙病害集中连续路段,实施精铣刨加微表处处治,维修采用MS-3型微表处处治路面车辙病害。

表1 微表处矿料级配要求

二、施工工艺

(一)病害确认

在施工前,通过存在车辙病害路段的数据摸排,确定处置路段的起始点桩号,并以1个点/百米的频率测量原路面车辙深度、病害宽度,为制定铣刨数据提供依据。

(二)施工准备

微表处施工前,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实验室验证复核配合比,并出具复核报告,符合技术要求后方可施工。

做好铣刨机、摊铺车、清扫车等设备的检验工作,以及微表摊铺车的标定工作。

分析病害路段数据,选取典型病害段实施试验铺筑。

(三)路面精铣刨

微表处施工前,先实施路面精铣刨,精铣刨处治宽度3.58m,即保留原有车道边缘标线和车道分界标线,微表处右侧边缘距离车道边缘线5cm,考虑到车道边缘标线和车道分界标线附近的原路面标高受车辙影响较小,精铣刨施工时,以微表处两侧边缘的原路面标高为控制标高实施铣刨。最大铣刨深度与原路面相比,不宜大于10mm,且铣刨后的车辙深度控制在5mm以内为宜。铣刨清理后,开放交通24小时,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清除铣刨路面的松散集料,使后期微表混合料与原路面黏接更好、更稳定。

图1 微表处治设计示意图

(四)微表摊铺

微表处施工前,应彻底清除原路面的泥土和杂物,挖补路面局部病害,对较宽的裂缝实施灌缝。混合料摊铺时,为更好地填补车辙辙槽,为后续病害处理留有空间,应把摊铺板调成倒V形,形成一定预留拱度,使挤压混合料向轮迹带位置集聚,可起到更好的填充效果。为使行车道横断面内的路面平顺,要注意降低纵缝处微表与原路面的错台高差,摊铺3.58m的路槽时,宜采用3.5m的摊铺箱,使集料在刮板作用下向两端自由流动,避免路槽外延集料堆积,在刮板两侧增加压板,并用手推式刮铲及时抹平纵缝位置的错台,使混合料盖住接缝,且不产生较大高差,促进接缝处的路面结合。摊铺时,车道中心线的摊铺厚度应控制在9mm左右,轮迹带位置应控制在11mm左右。摊铺过程中,现场做好混合料的抽检工作,从源头保证施工质量。

图2 刮板两侧增加压板

(五)开放交通

微表处应待破乳后、水分蒸发,并基本成型后方可开放交通,开放交通时间一般不小于2小时,具体按试验段取得的参数确定。

(六)养护

微表处初期养护时发现有泛油,应在泛油处撒上与最上一层石料规格相同的嵌缝料并扫掉过多的浮动集料,不得搓动已经黏着的集料,如果有其他破坏现象应及时修补。

三、应用成效与主要事项

在施工准备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试验段的铺筑、检验及数据分析,待指标达标后,再推进大规模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关注车道中线处的摊铺厚度,不宜低于8mm,避免产生横波纹。待混合料破乳后,以1个点/百米的频率及时复核处治后的车辙深度,根据指标及时调整摊铺板,处治后未碾压的车辙深度宜控制在2mm~5mm之间,且标高最高点应集中在两侧轮迹带位置,最低点应集中在车道中线位置。

表2 车辙处置前后深度数据对比

表3 单车道每延米修复费用对比

四、结语

该方法投入使用后,在同等病害条件下,不仅较其他修复方案的维修造价低,而且修复后的指标也比其他修复方案更加稳定,可作为一种新的车辙处治技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微表车辙集料
砖混固废再生集料在城镇道路路基及基层中的应用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不同类型纤维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研究
基于三维扫描与数值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与级配研究
温拌型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流变性能
掺铁尾矿砂细集料的水泥混凝土性能分析
微表处技术在高速养护工程的实际运用探究
《微表处技术规程》编制思考
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