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码时代体育摄影的“变”与“不变”

2022-04-14 13:24王东明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

摘要:体育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个类别。为快速捕捉动态瞬间,无论是摄影器材,还是摄影技术,体育摄影都是新闻摄影中要求最高的一个种类。数码时代,互联网的运用、数字技术的进步以及专业摄影器材的普及,一度因器材和技术门槛而“高高在上”的体育摄影,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体育新闻摄影无论在拍摄还是传播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器材硬件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在内容软件上取得进步,值得思考。文章通过简要分析数码时代对体育新闻摄影的影响,对体育摄影的拍摄手法和传播方式的变化进行研究,探讨数码时代体育摄影的创新与变革,为体育摄影师提出若干参考建议。

关键词:数码时代;体育摄影;创新与变革

中图分类号:J419.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148-03

人们谈到运动或体育摄影,往往会以瞬间性作为一张照片的评判标准。但纵观体育摄影的发展,捕捉瞬间并不是摄影诞生之初就可以做到的,也并非评判一张出色的体育照片的唯一标准。不同时代的体育摄影,受当时的技术以及时代的影响。

一、传统体育摄影的稀缺性以及视觉要求

传统意义上,体育新闻摄影的最大魅力就是瞬间艺术,将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爆发时刻用相机定格下来,展现体育运动的力与美。数码相机诞生之前,体育摄影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触的。出于动态拍摄的要求,体育摄影使用的相机具备高速连拍功能,快门反应灵敏。为避免影响运动员竞技,体育摄影不得使用闪光灯,为获得清晰的结像,体育摄影使用大光圈镜头、高感光度胶卷或有高感光功能的数码相机,因为拍摄距离的限制,体育摄影使用长焦镜头及高像素数码相机。因此,体育摄影对器材的高要求让人望而却步,早些年,体育摄影只是一小部分专职体育摄影记者的垄断项目。

2000年前,数码单反相机尚未大规模普及。受制于摄影器材等因素,如胶卷成本高、高定数胶卷解像能力差、自动对焦技术不成熟、长焦大光圈镜头昂贵等,拍摄一张焦点准确、结像清晰、体态优美的高速运动瞬间画面并不容易。体育摄影记者必须不断练习快速对焦和曝光技术,熟悉运动项目和比赛规则,迅速捕捉拍摄方向和角度,熟练掌握按下快门的时机。

因此,2000年前,体育摄影的优秀视觉瞬间,首先要求动作凝固(快)、焦点准确(准)、结像清晰(实),以此体现运动过程中的力量、速度、对抗等。

二、数码技术推动体育摄影视野变革

2000年前体育摄影的优秀瞬间,在数字时代已成为普遍水准。十多年来,数码成像技术以及自动对焦、曝光等辅助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抓拍高速运动瞬间的技巧门槛。生活水平的提高,让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也能拥有最好的体育摄影器材,快、准、实的运动瞬间图片不再是体育摄影记者的专利。

体育比赛照片的魅力往往在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爆发时刻的决定性瞬间,在数码相机还没诞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体育摄影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捕捉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精彩时刻。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摄影器材有了跨越性的发展,高性能的数码相机和配套镜头让体育摄影逐渐失去神秘感。笔者参加过广州亚运会、雅加达亚运会以及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多种项目的拍摄采访,切身体验到了数码技术的发展给摄影器材带来的巨大变化。如今,数码相机不断优化的高感光画质和连拍速度让摄影师捕捉体育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变成一件越来越简单的事情。按照过去对体育赛事图片的要求,那些能够在摄影比赛中获奖的体育照片,放在当下也许只是一件合格的作品。

传媒的发达,让人们更容易观看体育赛事。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流动大幅加快,“快、准、实”标准下产生的体育新闻图片已是司空见惯,过往的经验反而成为羁绊,创新、独特的想法更加吸引人。因此,随着体育摄影门槛的降低,专职体育摄影记者无论是技术还是思维都须作出改变,让受众看到不一样的一面。

数码相机的高速发展让“快、准、实”的体育摄影标准成为专业体育摄影记者的最基本要求,互联网时代也让世界最前沿的体育摄影趋势被体育摄影记者、编辑知晓。体育没有国界,借助互联网,记者编辑们可以看到最新的体育摄影图片,通过不断比较和沟通,互联网也成为他们汲取创新的利器。

读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不断拓宽的视野、摄影技术和图片传输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对图片的大规模需求,成为数字时代体育摄影的变革推手。面对受众不断提高的阅读需求,体育摄影记者和编辑挖空心思,目的只有一个,用新鲜的图片吸引读者的眼球,而这绝不仅仅是一张张拍实的竞技图片能够满足的[1]。

当器材、技巧、经验的壁垒被打破后,体育摄影的表现手法被推向极致。体育运动的规则和形式是固定的,这意味着拍摄的内容是固定的,在此基础上求新求异,必须着力于视觉表现手法的突破。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摄影的价值认可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非常规构图、不一般的视角、奇特的用光等带来体育摄影的新风尚,编辑的用图思路也得到拓展。

三、数码时代给体育摄影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对体育摄影记者而言,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如果单纯依赖数码器材的更新发展,自身的思维方式没有任何改变,也许就会变成最坏的时代。因为“草根”摄影师有可能让你的饭碗都保不住。每一项摄影新科技的诞生都能让人们跨越一些技术障碍,让后来者在技术层面很快就能与前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今,在许多体育比赛现场,摄影爱好者拿着与专业体育摄影记者差不多的器材一同拍摄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必然对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摄影记者产生很大的冲击。

获得第51届荷赛体育动作类组照二等奖的新华社体育摄影记者费茂华认为,以体育摄影为职业的摄影师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生存下去,拍摄的照片必须和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有所不同。费茂华拍摄的体育照片充满了各种光影效果和场景应用,运动员比赛的瞬间定格有的时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这丝毫不影响照片的质量。

数码时代让摄影器材的拍摄功能得到大幅提升,但它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改变也对专职体育摄影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传统媒体时代,体育新闻图片主要发布在报纸或是期刊上,现场拍摄者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挑图。如今,传播阵地已经从报纸向网络移动端转移,大型赛事中体育图片的时效性成为各家媒体展现竞争力的重要载体。这就使许多媒体机构对现场拍摄者提出了更快的要求,专职体育摄影记者在繁忙的拍摄之余,还要迅速挑图传回后方播发平台。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手机移动客户端的迅速发展,读图时代也随之来临。如今,各大媒体以及商业门户网站对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大型体育赛事的用图需求都大幅提升,这也大大增加了前方摄影记者的工作量。

数码时代给体育摄影带来的另外一个挑战是图片造假泛滥。由于PHOTOSHOP等修图软件的普及,有的摄影师为了追求画面的完美或是为了获奖,用修图软件删减图片中的重要元素,这严重违背了新闻图片真实性的要求。

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体育赛事现场新闻图片已经成为人们了解赛事进展的一个重要信息源,这就对体育新闻图片的时效性以及图片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各大媒体以及商业网站都设有专门的体育频道,体育新闻图片的展现效果除了前方摄影师的拍摄外,后方编辑人员选图制作的创意也十分重要。图片编辑从前方摄影师传回的图片中选择,起着“把关人”的作用,重新打造图片的视觉效果,将好图片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因此,数码时代给体育摄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从拍摄到图片的展示都发生了变化,相关从业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四、数码时代体育新闻摄影创新与变革

(一)寻找新颖的拍摄角度

寻找新颖的角度是新闻摄影的不断追求,拍摄内容相对固定的体育活动尤其如此。寻找新颖的角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变拍摄位置。

为避免干扰运动员竞技,体育摄影记者一般不得使用闪光灯,不得进入运动场地,甚至要求在摄影区内不得随意走动。固定位置的拍摄,客观上制约了角度的创新。因此,体育摄影记者开始“飞檐走壁”“飞天遁地”,俯拍(体育馆顶棚马道)、仰拍(游泳池下),甚至遥控使用相机及广角镜头贴近拍摄(如篮板后、足球门后)。这些肉眼难以看到的角度,往往让读者感到新鲜。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万众瞩目的中国男子110米栏选手刘翔因伤退赛,时任盖帝图片社摄影记者李锋从高角度拍到了刘翔从赛场走向休息室的画面,光影从亮到黑的过渡,让人印象深刻。

(二)极度放大简化的细节

由于赛场与观众席的距离,局部细节在高速的体育运动中容易被观众忽略。而通过简化画面、放大细节,可以让读者看到微观的运动瞬间,带来新的视觉体验。通过长焦大光圈镜头,放大局部细节、简化画面,强化视觉感受,这是在原有“大口径、长焦距、短景深、高速快门”的技术标准上更精致的追求。这些表现“局部”的图片,反而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新华社摄影记者吴晓凌的作品《血染赛场》获得荷赛体育类特写一等奖就是对这方面的最好诠释。作品拍摄到奥运会柔道运动员鲜血滴在赛场上的特写瞬间,让人无形中感受到比赛现场的激烈[2]。

(三)合理运用数码技术及特殊摄影器材

慢门、多重曝光等一直以来都是体育摄影常用的拍摄技巧。数码技术的普及使这些技巧的运用更加简便,不用担心成本,也使光影效果有了极大强化。

数码时代,体育摄影的拍摄技巧更加多样化。新华社摄影记者费茂华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上,通过各种与众不同的角度和光线,拍摄了一组冬奥赛场上各国运动员的装备以及落日晚霞辉映下的绚丽赛场,这与冰雪运动中单调的黑白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组照《炫彩冬奥》也获得了第十一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体育新闻类优秀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国外摄影师大卫·博内特用大画幅相机,以独特的视角表现奥运赛场上的人和事,这些图片都摒弃了传统的体育摄影方式。组照《北京2008奥运会》获得第五届华赛体育类图片金奖。

与此同时,移轴镜头、小孔成像相机等特别设备也进入新锐体育摄影的视野。相比常见的单反相机,这些设备拍摄的图片有特殊的梦幻视觉效果。以往,体育摄影师以拍到运动员在比赛现场的精彩运动瞬间为荣,如今,体育赛场上的趣味性瞬间却让摄影师倾注了更多的心思。第十一届华赛体育新闻类单幅金奖图片《狂野飞车》便是将运动的精彩瞬间和趣味瞬间相结合的佳作。摄影师约尔格·米特通过广角镜头的透视效果将飞起的摩托车手和旷野中奔跑的长颈鹿定格在同一画面中,造成近大远小的夸张视觉效果,魔幻的场景让人宛如置身科幻电影。

(四)将情绪融入图片中

带有情节和情绪的体育图片并非数码时代的特有产物。只是在数字时代,此类图片正逐渐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体育瞬间,成为编辑的首选和读者的最爱。此类图片将体育运动中人的情绪具象化,这些瞬间往往来自竞技运动高潮之外,却凸显了体育运动中人的因素。单就拍摄技巧而言,要求并不高,但更需要摄影记者对体育摄影的思考和对赛场形势的判断,运用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摄影语言来表现。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代表多个国家连续参加7届奥运会的乌兹别克斯坦体操选手丘索维金娜以46岁高龄再次出现在赛场上,让人震惊。新华社通过梳理她的生平和在历届奥运会上的表现,发表了图片专题《她站在那里,就像29年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丘索维金娜的参赛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层面[3]。

新闻摄影中,人是最重要的表现对象,体育摄影也不例外。对于受众而言,新闻图片中的人如果都带着真实的情感,那这类照片与单纯表现美感的瞬间照片相比,带来的思维和情感上的冲击力往往更强烈和更深入,易受到更多的认可和更广泛的传播[4]。

(五)创作题材更加广泛

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摄影基本是指拍摄各种热门体育赛事,各种摄影比赛类别也是以体育赛事为主。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传播手段的不断变化,民间体育、群众体育、传统体育等受到越来越多体育攝影师的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掀起一股体育热。摄影师李泛深入中国西北、西南等地,拍摄了落后地区少年儿童自发参与体育运动的场景。组图《中国民间体育热》获得第五届华赛体育类新闻组照银奖。

第51届荷赛评审团主席加里·赖特说过,媒体摄影师的确处在一场危机中。当几乎人人都有一部相机时,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意味着什么,仅仅“在现场”已不够,而应该在照片的布局和内容描绘上多下功夫[5]。

五、结语

数码时代,传播平台从传统的报纸和电视向网络和手机移动端转移,传播方式的改变,受众群体的大范围扩展,让体育摄影的题材更加多元化。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体育摄影发生了巨大变革,但传统意义上体育图片的精彩瞬间还是让人期待的。体育摄影讲究记录性和艺术性并重的价值标准并没有改变,深刻展现人类体育精神的创作追求也没有变。今天的体育摄影就是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中继续保持着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冯慧宁.体育新闻摄影报道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J].记者摇篮,2019(6):113-114.

[2] 于丽.镜头里的世界:“荷赛”佳作赏析[J].青岛画报,2009(3):60-65.

[3] 杜宇.体育摄影如何更快更高更强:以东京奥运会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21(10):48-51.

[4] 刘平.体育摄影中的人性表达[J].新闻传播,2021(13):27-29.

[5] 费茂华.让你的体育摄影略有不同:一位“荷赛”获奖者的困惑与反思[J].中国记者,2008(3):76-78.

作者简介 王东明,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