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2022-04-16 06:48孙冬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化学思政药物

孙冬冬 郭 峰 刘 静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6)

课程思政是将非思政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等产生,从而实现各类非思政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学校落实“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模式的重要环节,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要求“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2020年5月,教育部进一步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进行了整体设计[1][2]。

药物化学是生物制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既涉及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包含大量的药物发现发展经典案例,涉及精益求精、文化自信、科学素养、思辨能力等一系列人文素养。本课程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建立,对于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人文精神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药物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挖掘和深化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做到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现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润物细无声,是值得探索与实践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从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初步探索[3-5]。

1 药物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掘

1.1 从药物的发现与发展史中发掘思政元素

药物的发现与发展过程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唯物和科学发展观点、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精神传承等一系列人文精神与素养。特别是在近代的药物发展过程中,众多伟大的科学家如星辰闪耀,发现和发明了一系列伟大的药物,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西咪替丁的发现就彻底改变了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模式,使得以手术为主的传统治疗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1928年青霉素的发现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青霉素开始大量应用于战争,使得战争中因受伤感染而去世的士兵伤亡人数大大减少。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国政府启动的“523项目”,而真正的灵感则来源于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开辟了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及其杰出成就蕴含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等是课程思政良好的思政素材。在药物的发现与发明的进程中,杰出的人物及其事迹是学生坚持真理、矢志创新的榜样。

1.2 从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性质的学习中发掘思政元素

结构决定性质是贯穿整个药物化学学习的关键着力点。早在1532年人们就发现秘鲁人通过咀嚼南美洲的古柯叶进行止痛,1860年终于从此树叶中提取到一种可卡因。但可卡因性质不稳定,不易保存,限制了可卡因的临床应用。然后科学家对可卡因的结构进行了各种改造于1940年终于开发出了普鲁卡因,开启了局部麻醉药一个新的历程。普鲁卡因的发明表明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进行药物的改造,其中蕴含了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的辩证思维。高校教师如果能够将药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辩证关系与国家安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能促进学生科学客观精神的培养。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复方新诺明的抗感染机制也蕴含的结构与性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复方新诺明的组成为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其比例通常为5:1。其中以往考试的知识重点往往是磺胺甲恶唑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啶作用于二氢叶酸还原酶,二者作用位点不同,从而对细菌叶酸合成产生双重阻断作用,达到增强抗菌作用及降低不良反应的效果。但是从磺胺甲恶唑的抗菌机制出发,却可以发现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因为磺胺甲恶唑能够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原理是磺胺甲恶唑的结构与叶酸合成的底物即对氨基苯甲酸(PABA)的结构及其类似,两者之间只有及其细微的差别。而正是这种差别,使得磺胺甲恶唑能够干扰细菌叶酸的合成,这种以假乱真的抗菌机理,给新药的发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

图1

1.3 从药物的临床应用中发掘思政元素

吗啡来源于鸦片,但吗啡的发明改变了药理学和止痛。吗啡的使用极大了挽救了急性疼痛,特别是癌症晚的疼痛。吗啡的使用展示了药物与毒品本质上并无差别,合理使用就是治病救人的药物,滥用则会变成毒品。为此,国家专门将吗啡列为需要特殊管理的麻醉药品。教学中,必须充分强调学生的辩证思维、法制意识,通过相应案例也能从反面进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教育。

抗生素、合成抗感染药统称为抗微生物药,是人类与微生物做斗争的有力武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抗微生物药的发现、发明中,涌现出了弗莱明、多马克等一系列伟大的科学家,这两位科学家也分别于1945年和1939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些伟大人物的成就,使得人类在与感染性疾病的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比如欧洲于14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历的黑死病,其症状为患者感染后数日内出现发烧症状,皮肤因皮下出血而发黑,出现紫黑色的斑点和肿块,最后全身长满黑斑而死亡,在欧洲造成约2500万人的死亡,大约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对欧洲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直到1894年,科学家才发现所谓的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其传播途径是由携带鼠疫杆菌的鼠类动物传染给跳蚤,然后由跳蚤叮咬人而引起人的感染。直到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等一系列抗微生物的出现,人类才真正获得了与鼠疫对抗的有力武器,加上生存环境的改善,在20世纪中期左右,人类才真正战胜鼠疫。但事物的发展是两方面的,人类在使用抗生素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如果过渡的依赖抗生素,也面临着滥用抗生素引起的细菌耐药性问题、超级细菌问题。因此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指导。抗生素的发现、使用、控制使用的过程,就反映了事务发展的曲折性与两面性,也说明在药物的应用与使用过程中,应提前进行规划和预先判断。

2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在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要达到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必须摈弃以往的简单设计教案、甚至是机械套用教案模板的旧路。因为机械套用教案是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设计的,而简单机械的套用教案就是用简单机械的劳动代替本应富有创造力的脑力劳动的过程。教案其实就是基本的教学设计,因此在教案书写中,我们必须强调设计的概念,突出教案书写过程中对于教学过程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创造。在教案书写与教学设计中,我们应首先弄明白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教什么”以及“怎么教”。把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对课程教学的预先设计与判断。最终才能进行教学方案的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操作性的进行实际的检验。编写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案,首先要清楚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什么”,这是一个实施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相对于以往的课程标准而言,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往往是教师关注的重点,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心。比如在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列出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物的分类及代表物质,掌握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等重点知识目标。但在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本章药物所蕴含的思政教学目标,却需要进行反复的总结与提炼。因为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从阿司匹林的老药新用引申出事物发展的曲折变化的道理,也可能引申出人类与疾病抗争所展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知识外的教育,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药物化学课程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应首先明确教师的“教什么”和学生的“学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课程思政的精准教学。

其次就是解决课程思政怎么教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实施好课程思政,就是平时所谓的如何做好每次课堂中如何落实课程思政这件事情。教师在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同时,也应综合考虑药物化学学科性质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预设的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去明确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在药物化学课程怎么教的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抓住重点,如果抓不住重点,随意进行引申,很有可能落入为思政而思政的怪圈。其本质就是指每次课堂中的知识与技能的载体都蕴含了大量的人文素养素材及思政元素,但在教学时不需要对每个方面都进行引申,都进行面面俱到的思政挖掘。只需要将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进行提炼并传达给学生,寻找知识与技能载体所蕴含的独一无二的思政元素。做到抓住关键、其余按照正常课堂教学进行,就可以起到突出真正的教学重点,做到课程思政融入的画龙点睛。

在药物化学的教学设计中,为达到知识的有效传递及课程思政的润物细无声,可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即教师通过超星泛雅等系列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中应包含典型的药物化学思政案例,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相关资料的阅读,完成小组讨论、观点汇总等工作。在课堂中,可通过头脑风暴、案例研讨等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后可布置学习感想、相关案例收集整理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6][7]。

3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应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三个维度。在教学内容方面,药物化学的课程思政设计应是药学化学专业课教学中的专业知识、经典案例的升华,即是挖掘课程固有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学评价除考察传统的知识技能与专业技能,还应充分考虑在素质层面、精神情感层面的效果,最终形成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素质情感三位一体的考核指标。在教学方法方面,学生素质层面及情感层面的直接反映就是学生对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学习、汇报,则直观反映了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及课程素质层面素养的认可与接受程度[8]。

课程思政的教育目的在于对学生灵魂的唤醒与培育,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学习者、感受者、获益者,评价高校课程思政应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时应从获得感方面的基本维度及发展持续性方面的纵深维度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获得感评价,主要考察“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到的历史”,这种考察可以通过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同时也可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展示汇报等形式进行评价。

行为是价值观的客观反映,检验课程思政是否有效、是否起到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并推动物质发展的效果,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后工作中的实际岗位表现来进行持续性跟踪评价。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通过学生日常有无行为失范、期末综合测评等手段进行发展持续性评价。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可通过跟踪调查、校友访谈等手段进一步考察学生就业期间的职业行为是否规范、价值观、工作的持续性动力是否充足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评价。

4 结语

药物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课程立德树人作用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坚持课程思政融入的润物细无声,避免因思政而思政。同时应结合药物化学课程整理经典的课程思政案例,特别是结合正反方面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效果。从而让学生在对比中明辨是非,接收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素质。药物化学课程思政还应时政和社会热点,使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更加贴近实际与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果。

猜你喜欢
化学思政药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最熟悉的药物伤你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