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条件下的消防通信保障对策分析

2022-04-16 16:38彭琪清远市消防救援支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灾害救援队伍

■ 彭琪 清远市消防救援支队

极端条件会引发多种突发情况,甚至会出现与外部地区丧失联络的情况。尤其是当前人民群众对手机和网络依赖较高,任何突发状况都有可能导致通信设备损坏。极端灾害产生的连锁反应会严重影响救援情况。而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恶劣的环境下如何实现迅速救援,保证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国的消防应急救援队伍掌握了一些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很多大型灾害现场,偏远地区的消防应急救援队的能力还是不能够成熟地应对大型灾害。其中,信息是救援的关键要素,拥有了信息,就能掌握灾害内部环境现状,消防救援队也能够制定相应的方案。轻微灾害下的地区,不会出现通信设备全部被破坏的状况。本文是针对极端条件状况下的消防应急通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和启发。

一、极端条件下消防通信保障的不足

(一)通信保障的分布点不足

我国的消防救援应急工作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展开的,所以它的重心是以城市救援为主逐步发展起来的。局部特殊地区的消防救援应急队发展年限较短,发展水平尚不成熟。一些区域受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影响,容易发生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大型灾害;另外,一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所拥有的通信保障手段和通信网络建设也相对较少。一旦发生恶劣天气,通信设备则很难提供稳定的保障。目前,我国消防救援队伍已遍布全国,实现了“面”的普及,但是在很多较为落后贫穷的地区,这些队伍的保障力量在大型灾害面前还是显得些许不足[1]。并且,落后地区一旦发生大型自然灾害,待救援群众较多,消防救援团队的力量与救援所需力量相比相差甚远。因此,部分灾害地区的消防救援队伍是无法开展有效救援措施的。某些地区的通信保障人员只有一两名,在大型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二)极端条件的通信突破点不足

在地震,洪涝,山体滑坡等大型自然灾害中,受害地区不仅失去了通行的道路,也会出现断电,断网等状况。相关救援队伍的人员无法实地进入受害地区进行相应考察,也无法获得受害地区的内部讯息。简单来说,就是在这些极端情况下,消防救援的通信保障力量很难突破进入受害地区。虽然在2018 年国家颁布相关救援条例时,明确指出救援车辆的设备要求,提高了通信越野运行车的质量。但在偏僻穷困的地区,公路设施本身就较为稀缺,所以发生一些大型灾害后,道路已被悉数破坏。因此,通信越野车也无法突破进入受害区。通信越野车是进入受害区的主要辅助工具之一,但是它对公路的依赖性较大,道路一旦发生破坏,车辆就无法进入受害地区。在不掌握受害区信息的状况下,消防救援团队很难实现有效的救援。盲目的搜救很有可能导致消防救援人员丧失生命。例如,在21 世纪初期,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由于道路全部被洪水冲断,所有通信设备均被破坏的情况下。救援团队通过徒步搬运行走的方式,耗费一天一夜才抵达受害中心。这不仅对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提出了威胁挑战,还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极端灾害的消息滞留严重

极端灾害一般是持续性的破坏事故,所以内部的灾害信息是时刻变化的。但是由于在断网,断电,断路的情况下,传递信息的难度较大,信息滞留较为严重。所以无法及时地将新发生的灾害状况信息传递到外部。尤其是一些相对贫困落后且地形封闭的地区,本身的救助条件就不好,再加上救援设备需要外调。就造成了极端灾害的内部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出去。上文刚刚提及了外部的通信设备无法进入内部灾害地区,同样内部灾害地区的人民群众也很难将受害情况传递给外部救援团队。目前,我国的通信是采用卫星接收信号的方式,在通过地区建立的信息站保持通信设备畅通无阻。但是在大型自然灾害现场,当地建设的信息站受到破坏,当地群众就无法将现场的状况及时汇报传递给外部。目前在应对这类状况时,消防救援团队会将便携式卫星设备投入到受害地区,以此提供信号[2]。但是这种移动卫星设备数量较少,能够配备到偏远山区的卫星电话设备寥寥无几。如果受害地区范围过大,单凭移动卫星也很难获得受害地区的全部信息。大多数的偏远地区所配备的移动设备多为卫星电话,可是不具备信号状况时,卫星电话也无法发挥联系群众的作用。由于山体遮挡的自然原因,部分信号传递会严重滞缓。外部人员无法进入获取信息,内部人员传递的消息与实际情况存在时间差,这也使得救援工作进展较难。

二、极端条件下消防通信保障的策略

(一)建设基层志愿者救援通信队伍

偏远地区的基层救援点不足,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无法及时应对。但是偏远地区也没有充足的基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以建设专业的救援队伍难度较大。但是基层部门可以构建志愿消防救援通信队伍。虽然志愿消防队伍的素质水平不如专业队伍,但是它胜在能够弥补由于人手不足造成的不便。基层志愿者通信救援队伍是由各个村庄,乡镇的本地人报名组成。因此,他们对当地的地理环境,道路建设和其他设备都较为了解。比起外界调动人员进行救助,这些基层志愿者救援通信队员灵活性更强。并且,基层志愿者队伍一定要设置轮班制。因为是志愿团队,所以不要过度占用志愿日常的工作时间。采用轮班制的方式就能够很好的利用安排志愿队员的业余时间,保证志愿工资不影响日常生活。各个乡村之间的志愿者救援通信团队要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旦发生意外,各个村庄可以联合起来进行紧急救援。因为我国的村庄较多,乡村与乡村之间的距离较大,一些人口较少的乡村内部居住房子间隔也较大,所以必须要在各个村庄设置志愿消防救援点。当地的政府要对通信志愿者提供应急包,卫星电话等消防保障设备。要构建统一的调度体系,设置勘察员和信息速报员。这样一旦发生断路、断电、断网的情况,基层就可以立即派相关人员送出一手灾情状况。

(二)配置应对极端条件的通信设备

在断电,断路,断网的情况下,通信设备的作用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即使是偏远地区,也必须要提高装备能力,配备适用于极端情况下的专业设备。首先,最基础的设备就是卫星电话。要保证每一个参与消防救援保障人员都拥有卫星电话。这样也能够保证内部人员相互配合,共同联系。其次,是要配备移动卫星站。发生自然灾害后,这些地区的基础通信设备往往也遭到破坏。当地的信号塔发生问题,想要采取其他的步骤进行救援显得痴人说梦。移动卫星站就可以暂时弥补当地卫星信号塔的作用,且移动卫星塔方便移动,便于携带,能够及时转移战场[3]。其次是图像构建设备,这主要是利用GIS、GPS 的作用。通过设备对该地区整体进行观测,获得灾害现场现状,构建简易的灾害地图。获取图像信息网能够发现受害中心地区和一些发生坍塌,埋藏等地区。配备该设备后,能够提高队伍救援效率。最后是配备北斗终端。获取的所有信息最终的归宿都要有一个终端服务器。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并且有了北斗终端,就能够及时地向外部进行报告反映。

(三)开展相关的消防救援通信训练

极端条件的消防救援通信工作本就具有极强的实战性,再加上环境的挑战,就必须要求救援团队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应对能力。因此基层组织需要定期开展训练。首先,要对消防救援通信队员进行业务培训,培养他们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其次,每一位从事应急通信保障的人员都应该每天进行体能训练。只有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才能够提高其身体素质。要定期开展实习演练,进行模拟对抗,增强救援人员的实战经验。负责前突保障任务的救援人员,要加强日常培训,并且定期进行设备讲解。在训练中,也要涉及相应的日常考核和测试。考核内容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理论知识要包含设备的使用,应对前突保障任务方案的提出等;实际经验则包括身体素质能力,实际合成训练和演练表现。只有在日复一日地训练中,才能够提高救援通信队伍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三、目前消防通信保障的改革措施

(一)建立消防应急通信平台

在极端情况下,依靠单一的通信系统完成整体救援难度较大。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发挥整体力量,整合多个部门的通信设备,建立一个集中化,大型化的消防应急通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个部门相互联合,采用多种手段共同保障信息的稳定性。各个部门也能够将获取的信息在平台上进行共享,实现彼此间的信息交流。目前,这一措施已在广东省有了初步成效。广东电网针对电力系统开发了专门的通信平台[4]。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利用了当前先进的科技水平和通信手段,使得电网能够稳定运行。构建消防应急通信平台既可以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PS、GIS 技术汇聚到一起,也能将地方的政府通讯部门融入系统中,实现高效率的交流。这种利用高科技的集成系统,加强了应急通讯的能力。并且在发生大型灾害时,减少了消防救援队伍的救援难度。

(二)开展实战应急通信训练

通信是应急指挥的关键,是实现应急救援的基础。针对道路瘫痪,电力损坏,网络中断等各种交通情况,消防救援通信人员必须要对这些情况做出充足的前期准备。开展实战应急通讯演练,是未来建立消防通信救援队伍的必要工作。首先要对人员装备和技术手段进行充分的模拟训练。没有良好的设备和技术,通信人员就相当于是赤手空拳与灾难进行斗争。其次,消防救援通信队伍要重点培养组织联系训练和力量调度训练。提高通信人员与上级指挥部和下级救援部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通信保障的桥梁力量。在实战应急演练中,通信队伍要保障在第一时间能够制定出详细的方案,保障信息的畅通。在具体的训练当中,能够不断地磨合通信救援队伍人员,提高彼此之间的默契。在实战演练中也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这些意外事故是提高救援通信队伍力量的重要方式。

(三)一体化的救援通信设备体系

发生自然灾害或外部指挥中心会携带更多的力量,在受害地区进行汇总。在这样的状况下,就需要构建一体化的消防通信设备,构建基础通信网络。各个救援点和救援现场都需要建立伞状的通信设备。除此之外,外部指挥中心还要构建基础网络体系。有了网络体系,就可以辅助一些先进的科学设备,对现场进行遥感探测,地质状况检测等措施。如果发生的灾害救援难度大,危害面积大,持续时间长,那么就可以设置空中通信设备。空中通信设备的建立,能够避免地面发生二次伤害所造成的后果。空中通信站的建立,能够对更高更远范围进行覆盖,甚至能够让受害地区内的人民群众感受到手机信号。想要搭建一体化的通信设备,需要省级以上单位提供充足的救援力量。这也是在应对大型自然灾害后最全面的通信保障方案。这样的安排能够构建新型的网状通信保障,实现空中地面一体化[5-6]。

四、结语

在断路、断电、断网的极端条件下,相关的指挥机构在信息在不掌握的情况下容易做出错误的救援方案。而掌握现场灾难信息,能够提高救援质量,保证救援效率。因此保证灾难区与在外救援联系通畅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只是提出了浅显的解决方案,具体的实施还有方案的设计都需要消防应急救援部门经过长期的摸索,在实践中方能求得真知。上文所提到的一些方案和组建队伍都需要相关地方政府付出较多的努力,扎实前进。想要解决在极端条件下消防通信保障设备的难题,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本文也只是提供了一些浅显的思路,其中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灾害救援队伍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紧急救援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救援行动
《灾害来临怎么办?》
紧急救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