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救援中人员牺牲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2-04-16 16:38何奇光常州消防救援支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水域救援人员

■ 何奇光 常州消防救援支队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水域救援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因素,对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在水域救援工作开展中,部分救援人员在救援抢险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需要在救援工作开展前,及时针对水域安全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救援保护措施,避免影响水域救援工作开展,降低救援工作的风险,保障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一、近年来救援人员在水域救援中的伤亡情况

根据2017 年至2020 年间水域救援人员伤亡信息,2017 年我国水域救援工作中出现了两次人员牺牲的情况。7 月19 日,贵州榕江县一名救援人员因受到救援风险而不幸牺牲。10 月30 日,云南耿马县一名救援人员因受河流中渔网影响,被卷入急流当中牺牲。2018年发生了1 起水域救援人员牺牲事件,辽宁省北票市一名救援人员因体力不支牺牲。2019 年发生了5 起水域救援人员牺牲情况。3 月20 日,江苏省苏州市一名救援人员被水流卷入导致牺牲。7 月3 日,浙江温州市一名救援人员被洪水吞没不幸牺牲。8 月14 日,浙江省安吉县一名救援人员因水流湍急最终被河流冲走不幸牺牲。8 月20 日,四川阿贝州一名救援人员被洪水吞没而献出宝贵的生命。9 月3 日,浙江温州市一名救援人员为救助战友导致受伤,最终抢救无效不幸牺牲。在2020 年7 月份与8 月份,共发生了4 起水域救援人员牺牲情况。通过调查显示,我国水域事故高发期主要集中在7、8 月份,也是我国夏季降雨量最多的时期,该期间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

二、水域救援中人员牺牲的原因分析

(一)水域水流影响因素

1. 水中能见度低,水下环境复杂

不同水域的水质环境存在一定差异性,加上水下能见度较低,难以了解水域环境。湖泊水域环境静水状态下,水下能见度仅达到2m 左右,而在洪水和急流水域环境下,水下能见度仅为0.5m 左右,甚至达不到0.5m,如果无法对水下的碎石、暗流以及旋涡等情况进行了解,盲目下水救援很容易造成自身安全风险。

2. 水中温度低,体能损耗大

自然水域环境下的水环境温度低于大气气温,尤其海拔地区的水域,水温在10℃以下,甚至会更低。在水域救援工作开展中,如果救援人员未装备保温设备,很容易在水域低温环境中造成人体温度流失,在无法保障体温的情况下体能也会逐渐降低,很容易造成安全风险事故发生。

3. 水流速度快,水力荷载大

水力与水的流速成正比,水流速度越快,水力则越高,如果在急流环境下进行救援,河流冲击力大对救援工作会造成极大影响,水流速度快则说明水域环境恶劣,一旦在该环境下开展救援工作,救援人员自身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水域救援人员准备工作不充分

不同水域环境下的安全风险因素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在水域救援工作中,水流速度极快,水下含有大量的障碍物以及暗流等,都会对水域救援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前,我国水域救援队伍对于水域的探索还处于实践阶段,在实际水域救援工作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救援人员在缺乏良好的思想准备以及工作准确条件下,很容易造成救援风险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救援人员在实际训练中,未开展应急救援训练工作,如水域暗流救援训练、急流水域环境救援训练,导致在实际救援工作中缺乏应急救援经验,在未做好水域水下分析工作的情况下,救援准备工作落实不充分,救援人员在未了解水下暗流、淤泥以及暗礁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开展救援工作,增加了意外风险的同时,也对救援工作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心理准备也非常重要。在某水域救援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救援人员在水下通过手电照射,突然发现一名溺亡人员,该救援人员心理产生了恐惧,导致呼吸急促,身体抽搐,游到岸边休息20 分钟左右精神状态才得以恢复。

(三)水域救援人员缺乏专业性培训,缺乏完善救援体系

在水域救援工作开展中,部分救援人员在未经过专业性培训的情况下,对于水域危险情况了解不足,缺乏专业救援素养,很容易在救援中因发生意外而牺牲。另外,在水域救援培训开展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救援体系,整体培训效果相对较低,而且很少开展急流水域救援方面培训,再加上培训场地与实际水域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加上缺乏水域救援经验,在实际开展救援工作时,很容易出现意外风险。此外,水域救援缺乏完善的救援体系,对救援人员未制定救援资质认证体系,如冲锋舟驾驶资质、充气式救生艇救援技术资质、河流传播操作技术资质等。另外,在培训方式、培训场地、培训队伍以及培训对象方面均存在着许多差异性,救援培训缺乏完善的训练体系,而且一些培训并不是专为水域救援工作而专门成立的,所以整个培训模式以及内容对于水域救援工作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例如,在2019 年,在某沸腾线水域救援工作中,救援人员在操控橡皮艇进行救援训练时,水流十分湍急,但该名救援人员在缺乏救援经验的情况下,橡皮艇在暗流中不断翻滚,甚至出现了倾覆情况,通过周围其余救援人员的帮助才避免了此次救援人员意外伤亡情况发生。

(四)缺少水域救援专业性团队,个人救援作战能力薄弱

水域救援主要分为静流水域、城市河道内涝、山洪水域、近海水域等救援类型。目前,全国水域救援编制团队数量相对较少,仅有部分地区构建了水域救援专业团队。例如,在我国福建省建立了水域救援专业团队,依托厦门以及福州地区构建了2 支抗洪救援队伍,并通过游泳训练以及静水水域救援训练等,有效提高了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但在急流以及洪水水域进行救援训练中,由于整体救援工作较为复杂,个人救援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在实战救援中导致个人出现意外风险。在水域救援专业队伍建设方面依旧还存在着问题,还需要加大水域救援队伍的建设力度。

(五)缺少标准水域救援装备

在基层水域救援工作中,许多救援人员在缺乏救援装备的情况下开展救援工作,导致受到水域影响,发生救援伤亡故事。水域救援设备种类较多,如救生衣、救生圈等设备。在水域救援队伍中,其救生衣包含了船艇专用救生衣、运动型急流救生衣等,但部分救生衣中缺少束紧带,安全性相对较低。此外,在国家救援队伍设备设施规范中,对于救援设备的验收标准并未进行明确,导致市场中部分水域救援装备存在质量问题。一旦在水域救援工作中救援装配和设备质量出现严重问题,装配调用出现问题,使得救援工作中存在缺乏装备,对救援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例如,在某急流水域救援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救援意外风险,两名救援人员不幸牺牲,在找到遗体后发现两名援救人员救生衣均已丢失,从而造成意外。此外,在水域救援工作中所使用的橡皮艇机动能力也存在着差异性,其中13.2kW 的橡皮艇在急流水域环境下难以抵抗水流的冲击力,从而对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而44.1kW 的橡皮艇由于质量较大,在狭窄的水域环境下无法进行使用,所以在急流水域救援中需要采用冲锋舟进行救援,橡皮艇在水域救援环境中很容易受到水域环境影响,发生翻船事故,甚至遇到障碍物的情况下无法躲避,对救援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三、减少水域救援人员牺牲相关对策

(一)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力度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势环境、水域分布情况以及水域灾害事故进行分析评估,从而构建省、市、县水域救援专业队伍,同时完善救援体系。在水域救援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构建“1+X”专业水域救援体系,也就是在省内构建1 个水域救援消防安全团队,在省市地区用于水域救援工作,或者跨区域进行增援工作,其余地区构建1 支水域救援专业小组,以满足各地区水域救援需求。在队伍的编制岗位方面,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岗定位。在县级救援队伍建设中,则需要在“6 人小组”为班组的基础上,构建救援作战队伍,在发生突发水域危害的情况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增加救援队伍的投放力量,同时明确每一个工作岗位的任务,建设规范化救援队伍。在知识能力储备方面,为了提高救援队伍的整体专业能力,应针对当地水域环境进行救援实战训练,从而不断积累救援经验,同时做好当地水文环境分析工作可以提高救援效果,提升救援安全性。

(二)做好救援人员培训考评和落实救援准备工作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救援情况,围绕急流水域、暗流以及水下不同环境设置训练内容。在进行救援训练的过程中,根据每一位救援人员的职责,全面开展综合性训练,同时在训练前,安全观察员应当做好水域环境分析工作,并制定两种以上救援方案,保障训练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另外,在实际考核中,要以救援安全作为考核内容,同时对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进行全面综合性考核,并制定评价体系,定期对救援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行考核。在编制预案工作时,需要结合水域救援环节,对其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周密并且安全性高的救援方案,针对可能失败的情况,制定多重预备救援方案,以此保障救援效果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救援执勤模式构建中,应当实施“三位一体”救援原则,即分散执勤、集中备勤以及前置驻勤,在日常工作中,将救援队伍工作人员分配至常规执勤工作岗位中,在接受救援命令后,可以迅速展开救援工作。

(三)加大实战培训力度,构建完善救援基础设施

在实战训练项目中,可以将游泳作为其中一项训练项目,并在开展游泳“扫盲”训练过程中,作为救援队伍的指导人员,需要在6 分钟内完成200 米,避免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指导员参与水下救援工作时而无法参与。另外,在急流水域环境下,开展科学救援训练过程中,需要做好场地设置工作,参与沸腾线脱困训练工作,在水域上游部分设有观察员,两侧位置设置观察人员以及救援小组,在下游水域,则需要放置救生艇进行辅助救援,医疗人员需要及时赶往岸边等待救援。合理设置训练场地以及训练模式,以此确保整体训练达到标准化。在福建省地区针对水域救援工作实施了“1+X”原则,并从国外引入IRIA 模式,以此实施团队教学,在场地设置中,对天然河道进行了改造,并对水域区域进行了分区,以此保障整体训练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四)装备建设和力量配置

在水域救援工作中,必须要有效落实专业装备配备工作,保障水域救援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各项救援设备设施得以完善,同时控制好各项设备设施的质量,避免在实际救援工作中出现设备质量问题,对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在北方冬季季节环境下,则需要配置冰域救援服以及雪地防滑鞋等救援装备,保障整个救援过程的安全。另外,在救援工作开展前,需要做好救援设备设施验收工作,以保障每一件设备设施质量达到安全救援标准化要求。如在救生衣验收工作中,可以在紧急的情况下,将救生衣包裹进行浮力测试,以此保障救生衣达到实际救援的安全需求。此外,还需要进一步与科研机构进行沟通合作,对各项救援装置与设备进行全面细化分析,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确保水域救援任务圆满完成。还需要在防汛防洪救援工作中,针对实际工作的特点,将救援工作进行区分,如群众人员生命抢救、下游群众居民的转移、河流水域堤坝加固以及巡护,做好城市排涝等救援工作,并对救援队伍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保障每一项救援工作安全完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域救援工作中,为了能够确保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救援伤亡,则需要对水域环境进行充分分析,并强化救援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救援经验,提高救援人员的实际救援水平,在救援过程中做好一些安全防护措施,避免疏忽大意对自身造成影响,以此保障救援工作有效完成。

猜你喜欢
水域救援人员
紧急救援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3D打印大救援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救援行动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