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技术探析

2022-04-16 16:38张笑天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大兴支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浓烟火势救援

■ 张笑天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大兴支队

高层建筑有效缓解了城市人地矛盾问题,给城市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但由于高层建筑自身特殊构造,使其灭火救援难度远远大于普通建筑。高层建筑越来越密集,给消防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提升灭火技术、做好安全防范是当前消防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势蔓延快

由于高层建筑设施较多,内部物品堆放密集,电线管道交错纵横分布在各个楼层之中,如果防火工作出现问题,一旦着火火势会顺着门窗迅速蔓延,建筑物高度越高火势蔓延速度越快,整个建筑成为立体“烟囱”,导致被困人员难以被迅速解救。造成高层建筑火势快速蔓延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人为原因。高层建筑高度较高,内部人员密集,人为因素造成高层建筑失火的概率较大。由于多数高层建筑集住宅、商业、办公为一体,人员的疏忽可能会导致出现烟头未熄、乱用违规电器等情况,这些都是引发火灾的人为因素。因此,要对高层建筑内部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高层建筑设计施工单位会对建筑的消防情况进行检查与验收,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高层建筑的商业性导致人口高度聚集,楼内全体人员在短时间内快速疏散较为困难。很多高层建筑的管理者平时疏于对内部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宣传和培训,导致人员缺乏必备的应对初期火灾的知识和技能,致使火灾蔓延加快。

第二,由于高层建筑的功能较多,内部存放各种物品,在一些商业化程度较高的建筑中,商品自身具有易燃性,加之大量电气设备的接入,导致内部线路复杂,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为了美观还会在内部进行美化装饰,这些装饰品多数为易燃物,增加了火势蔓延的可能性,在火灾发生时,会在建筑内部短时间便形成巨大火势,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高层建筑的火灾沿着水平或者垂直两个方向进行蔓延,则给救援工作带来严重影响。高层建筑内部的电梯井以及通风管道垂直与地面相连,会导致烟雾范围迅速扩大,使整个建筑迅速被浓烟所笼盖。高层建筑较高楼层风速较大,在氧气的作用下,内部物品迅速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内部人员会出现中毒和窒息的危险。

(二)灭火救援难度大

第一,当建筑发生火灾时,对于一些低矮楼层消防人员可以通过登高设备进行灭火工作,但由于很多高层建筑周边过道较为狭窄,消防通道也经常出现被占用的情况,加之建筑周边存在隔离设施以及绿化带等,缺乏消防登高设备所需的登高面,加之设备高度有限,消防云梯难以对一些较高楼层进行使用。一般来说,消防人员需要背负较重的救援设备进行攀爬,在到达6 至7 层就会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难以及时解救高层被困人员。

第二,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灭火所需用水量巨大,通常情况高层建筑的灭火需水量每秒需要几百升,当前消防灭火水平难以达到这一需求,因此供水也是阻碍高层建筑灭火工作的一大难题。由于高度问题消防水带供水有限,加之铺设水带时间较长,会导致因供水不足而耽误最佳灭火时机。

第三,高层建筑发生火灾会出现大量浓烟,这些浓烟不但会给人体带来巨大损害,还会影响逃生者视线,导致被困人员难以在最短时间逃离建筑。现在绝大多数建筑都已安装通风系统,但一些开发商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装,导致在火灾发生时难以及时将浓烟消散,排烟效果不理想,浓烟会在短时间内布满整栋建筑。当消防人员赶到时通常已是浓烟密布,大量浓烟导致消防人员难以看清目标,错过救援时机。如果在建筑物内时间过久,毒烟还会对消防人员身体造成危害,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高层建筑遇到火灾时火势蔓延范围较大,周边的广告牌、玻璃墙等物品会因温度过高而坠落,对地面人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同时高空坠物也会对消防器材造成损害,影响施救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提高高层建筑灭火救援效果的措施

(一)制定救援预案

在对高层建筑进行灭火救援时,要先对建筑的整体情况以及火势进行调查与了解,以提升灭火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援工作。消防部门要对辖区内建筑的设计方案、结构特点以及周边的交通情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在火灾发生时有条不紊地进行应急救援工作。要科学规划灭火路线,制定针对性路线与规划,根据火灾实施情况及时进行救援。还要重点调查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以及火势走向,以保证火灾能够及时进行扑救,快速疏散被困人员,在第一时间内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消防救援工作中,时间是重中之重,要把握救援时间,以提升救援效果。消防救援工作刻不容缓,要依据建筑环境科学制定灭火救援方案,争取缩减时间来解救更多被困人员。同时为了保证救援方案的合理性,要积极做好准备调研工作,了解建筑内部构造情况,针对建筑的功能与高度不同来对救援方案进行灵活调整。当建筑高度在20m 左右时救援人员可以通过攀爬开展救援,在60m 时可以借助消防云梯等设施进行救援。同时还要分析楼层特点与救援难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火势蔓延范围[2]。

(二)建立指挥中心

灭火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保障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将救人放到第一位,要将减少被困人员伤亡为工作的核心与重点。在救援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救援指挥中心,做好人员的救援与灭火工作,保证救援工作的规范有序。救援指挥中心要根据火灾整体情况作出判断,预估火势走向,针对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进行科学营救。救援人员可以采取高台云梯或者铺设气垫等方式来为被困人员开辟逃生空间。由于高层建筑体积较大,要对建筑的各个区域进行精细划分,来保障救援没有遗漏的区域,使被困人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情况,防止出现多次搜索同一区域情况,争取为被困人员提供最佳逃生时间。

(三)进行现场调查

火情对于灭火救援工作至关重要,是开展救援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如果对火灾现场不够了解,会导致救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还会增加人员伤亡情况。因此,在进行灭火救援之前,要对火灾情况进行了解,详细分析建筑情况,同时,救援人员要及时与现场人员进行沟通,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位置等情况,争取在第一时间制定好救援方案,选择最优线路进入火灾现场。要提前查清建筑内部是否存放易燃易爆品,确认无误后再开展救援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救援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救援人员要及时联系物业确认是否已切断电源,防止漏电爆炸等情况发生,以保障被困人员生命安全。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内部人员会出现恐慌,容易在逃生过程中会出现迷路情况,错失良好逃生时机。因此,消防部门要做好消防安全宣传工作,让人们掌握火灾基本常识,提升安全意识,使人们具备基本逃生技巧,以降低救援难度。在火灾发生时被困人员要首先利用好内部消防设施,做好安全工作,争取在最大限度内降低火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与危害[3]。

(四)利用内部设施

快速利用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火情,抑制火势蔓延情况能够为人员疏散与逃生提供宝贵的时间与空间。高层建筑内部都会配备相应的消防安全设施,合理使用内部消防器材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有利于及时疏散被困人员,科学利用建筑物的通风系统、灭火设备,依据建筑的应急通道分布情况合理解救被困人员,对于火灾前期抑制火势具有重要帮助。

(五)注重烟气排放

火灾中的浓烟是危害被困人员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使建筑内部能见度降低,导致救援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因此在消防救援中要重视排烟工作,争取将浓烟对被困人员的威胁降到最低,为救援工作创造良好条件。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排烟工作也相对困难,大多数高层建筑配有专门的排烟通风通道,因此在火灾发生时,要首先利用好这些设施做好烟气排放工作,根据风力以及火势走向选择合适排烟通道,提升建筑内部能见度以及空气质量,防止因浓烟过多导致被困人员出现窒息以及灼伤情况,保障人员的顺利逃离。同时还可利用排烟机或者花洒水枪进行救援,保障灭火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保障水压供应

持续充足的水源供应是灭火救援工作的关键,高层建筑体积较大,需水量较大,因此保障水源供应是重中之重,要防止因水源供应不足对救援工作造成不利影响。通常在高层灭火救援工作中,水源一般选择建筑物内部的消防系统,同时通过铺设消防水带进行用水输送,因此要及时检查消防栓的实用性,以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充足的消防水源,在火灾初期便将火势压制下去。随着火势的不断扩大,建筑内部消防系统提供的水源难以保证灭火工作的需求,因此要利用外接设备保障水源的充足供应。还可利用建筑自身特点在外墙铺设水带来进行灭火工作,这种灭火方式比较适合高层建筑火灾情况[4]。

同时,消防部门要分析高层建筑的火灾情况,提升火灾救援工作能力,不断总结工作经验,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系统、逃生通道以及结构特点进行详细了解,定期开展模拟逃生演练,及时排查安全隐患,以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合理选择路线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要对救援路线进行合理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救援工作,同时还要遵循建筑的结构特点,科学制定救援路线,以防止对救援工作造成影响。同时,还要仔细分析建筑的结构特点以及各个区域的功能,掌握好火势情况,充分利用好逃生通道,以保证救援路线的合理性。在进行救援路线选择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安全原则。安全原则是灭火救援工作的第一要义,在救援时要保证被困人员以及救援人员的安全,救援人员要充分熟悉救援线路,为救援工作节省时间。二是距离原则。救援工作事关重大,要做到分秒必争。因此保证救援线路最短可以缩短时间,以便快速接近火点进行灭火救援工作。同时,要保证救援路线没有杂物堆积,保障救援人员可以迅速通过,并且还要对随身消防设备进行检查。

(八)优化救援技术

1. 内部灭火

当高层建筑遭遇火灾时,要科学选择灭火救援技术。物业人员要及时启动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利用现有消防设施抑制前期火势的蔓延,同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在消防人员到达后迅速提供建筑内部准确信息,以便救援人员合理制定救援方案,在确定起火位置后救援人员乘坐升降梯及时开展救援工作,第一时间开展救援工作,同时还要结合火势蔓延方向以及建筑周边环境特点,科学摆放水枪位置进行灭火工作,防止火势的进一步蔓延[5]。

2. 外部灭火

高层建筑前期灭火工作使用内部消防设施进行,但为快速抑制火势蔓延,防止火势的进一步扩大,要做好内外协调,开展同步救援工作,外部可以利用消防云梯、登高平台等设施对被困人员进行疏散与转移,同时通过消防车的高压水枪来对火情进行控制。随着科技的发展,灭火救援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出现无人机灭火技术以及远程灭火弹技术,能够在外部对火势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结语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工作一直是消防安全的重难点,要对高层建筑火灾加强预防,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高层建筑物内部结构复杂,当发生火灾时难以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被困人员难以快速逃离灾害现场。因此消防部门要不断提升高层建筑的灭火救援技术,争取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浓烟火势救援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浓烟瀑布
那一夜
火势造英雄
救援行动
路虎揽胜车左侧排气管冒浓烟
面对火情要冷静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