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消防工程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2-04-16 16:38卢国菊于丽雅赵国飞张哲瑞山西能源学院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消防工程消防火灾

■ 卢国菊 于丽雅 赵国飞 张哲瑞 山西能源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但是消防技术的发展远跟不上建筑高度的增加,那么如此高的建筑,火灾时如何保证内部人员的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据试验验证,一旦发生火灾,人在烟雾中的最大通行距离只有20 ~30m。另一组试验数据表明,发生火灾时由于烟囱效应的存在,烟气的垂直流速可高达3 ~4m/s,也就是说对于高层建筑甚至是超高层建筑,只需用几十秒的时间火灾就可以从底层蔓延到顶层。那么唯有掌握消防常识从根本上杜绝或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才能切实保证消防安全。也就是说在技术层面上,应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在管理层面上,应该通过教育培训、张贴公告等形式对高层建筑物内人员进行基础的消防知识技能培训,不仅要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让其了解建筑物内实际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使其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严于律己,避免火灾的发生,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1]。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更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会处理各种火灾突发状况,为我国的消防工作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建筑消防工程学》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防火分区的划分、建筑安全疏散、建筑灭火器配置、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2]。

一、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火灾现场的情况复杂多变,而该课程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内容和工程思维模式的运用,使得大部分学生觉得该课程难度系数较大,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欠佳[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模式

《建筑消防工程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了高数、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如果单纯采取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度低,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兴趣不高,就会出现老师激情澎湃地唱独角戏,学生四处神游的尴尬课堂氛围。

(二)考核机制不完善

经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开设《建筑消防工程学》课程的高校都侧重于以期末成绩作为学生真实水平的考核标准。山西能源学院《建筑消防工程学》课程目前采用的考核机制是期末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平时上课态度消极,作业完成度也不高的学生,因为最后集中突击,临时抱佛脚,也获得了不错的分数,反而是平时积极的学生,有可能因为复习偏差,成绩不理想,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应加强课程的过程控制[4]。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备

《建筑消防工程学》属于一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因为很多的灭火方法与灭火规律都是从实验和实践中获得的,而且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更应该加强对消防实践的重视,但是现在可供选择的教材基本上都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建立起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纽带,而且大部分的普通高校都缺乏满足教学需求的消防实验平台,在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消防设施施工情况的参观学习,也因为安全问题,很难实施[5]。

(四)课程思政运用还需进一步提高

2018 年10 月18 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教40条”,其中第九条为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各个高校已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按照教育部的部署要求,调整了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大纲,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地给学生渗透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内容,但由于这方面经验缺乏,课程思政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需要进一步激发。只有让学生明白消防安全人人有责,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更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具体的改进措施

针对《建筑消防工程学》存在的上述教学问题,结合兄弟院校相关课程教师的授课经验,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出发,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模式。

(一)新型“1+4+1”教学模式

“1”为重视课前预习。利用山西能源学院的线上平台“学习通”,提前以闯关的形式发布一些预习任务,包括与下节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并附上部分测试题,让学生提前熟悉课堂的主要内容,为上课做充分的准备,避免学生上课一头雾水,难以进入状态;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针对某一问题向老师提问,大家也可以在线上展开讨论,也就是说利用微课和翻转课堂成功将“学前教”变为了“学后教”,大大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4”为课堂的四个小分段。第一小分段实现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利用5 ~10 分钟时间,让学生代表上台讲解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重难点知识,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处,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还能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很有意义。第二小分段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讲授课程内容,可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引导法等多种方案有机结合的方式,课程开始先以案例导入,让学生明白火灾的严重性和造成的残酷后果,再加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赋予学生以责任,让学生明白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带着预习的问题,带着满满的社会责任感,再去投入理论学习当中,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实际的火灾案例,情景代入并设置一些启发式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授课过程中,切忌老师一言堂,而是要不断地跟学生进行互动,要求学生对课程的主要内容不能死记硬背,而要先理解再记忆,另外课堂讲解要做到重难点突出,把握适宜的上课节奏,给学生留出思考理解和消化的时间[6]。第三小分段对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进行视频直观演示,例如学生通过视频可以动态了解湿式报警阀组阀板的开闭原理,延时器设置的意义等,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四小分段教师针对本节课程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与总结,并与学生沟通课前的问题是否得到有效的解决,达到教学相长的状态。

第二个“1”为调整课程的考核标准。本项目将课程考核划分到教学模式里面,主要是因为本项目改变了以往的期末成绩定水平的考核机制,强调过程控制,提出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 比重的双及格制,也就是说只有平时成绩达到及格的同学才有资格去参加期末考试。平时成绩50% 的划分标准为10% 上课出勤率、10% 作业完成度、20% 上课表现成绩(包括预习内容发言)、10% 创意成绩。针对《建筑消防工程学》这门课程,建议同学们可以在短视频平台如热度较高的抖音、快手等发布一些消防安全或应急疏散演练的视频,对比评价后,将优秀作品发布,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也将单一的教师评价,变成比较客观的“点赞”认可,从而获得比较客观的创意成绩部分,最重要的是同时起到了消防宣传的作用。

(二)突破传统实践模式

实践教学是《建筑消防工程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非常重要的途径,在教学改革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传统的实践模式:(1)实验室集中实践,根据调研发现,大部分的高等院校在实验室集中实践时,都是以教师操作为主,学生观摩为辅,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动手自己操作,甚至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最后只能抄袭别人的实习报告,蒙混过关。(2)去在建工程项目对消防设施进行参观学习,会对所学理论知识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但大批学生集中去建筑工地,安全隐患比较大。

针对《建筑消防工程学》这门课程,提出几种新型的实践模式:(1)推荐学生关注应急管理部官网,了解相关的火灾事故案例,从而认识到火灾后果的严重性,掌握消防知识的必要性。(2)推荐学生下载消考宝、消防一考通、消防3D 课堂等App,这些辅助教学App 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消防课堂内容,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消防知识面,为以后考取注册消防工程师,从事消防方面的专业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3)利用先进的VR 技术,实现情景模拟,在虚拟场景中学会如何在火灾中安全逃生,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保护自己等待救援。(4)鼓励学生社团带领学生们到附近的小区、学校、医院等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知识宣传等活动。通过此方法,学生能够有效地巩固与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5)学校定期举办消防安全教育、消防知识竞赛、消防疏散演练等活动,也会对消防工程学的教学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7]。

(三)加强课程思政的运用

在课前+ 课中+ 课后的三位一体教学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环节的设计,将思政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消防安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成功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效融合,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学效果。例如:(1)在讲授建筑火灾及其分类时,引入典型的火灾事故案例,突出火灾无情人有情的中心思想,呼吁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负的使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肯为国家安全事业而奋斗的奉献精神。(3)在讲授地下工程的消防安全时,让学生了解我国近年来在地下工程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发展,尤其是在隧道建设方面,其整体规模与建设速度目前已居世界第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3)在讲授消火栓的基础知识时,除了要让学生明白消火栓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外,还要注重道德的传承,加强道德实践,杜绝学生随意按压消火栓远距离启动消防水泵按钮,树立正确的道德观。(4)在讲授安全疏散逃生时,让学生了解发生火灾时的有效逃生时间仅有5 分钟左右,也就是说要学会与时间赛跑,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

三、结语

通过上述教学模式的改革,可取得的效果如下:

(1)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满堂灌”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重大转变,学生通过线上平台闯关完成预习任务,带着问题去上课,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质量。

(2)改变了学生以往读死书、死读书的状况,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医院、小区进行消防知识的宣传和危险评估,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改变了以往的期末一考定水平的学业评价系统,加强了教学的过程控制,并将学业考核划分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促进了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4)通过加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我国的消防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猜你喜欢
消防工程消防火灾
《消防界》征稿启事
建筑消防工程施工中易发生的问题及对策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机电安装在消防工程中的控制措施探讨
消防也幽默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煤化工项目消防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管理
论建筑消防工程的监督管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