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乾隆朝土尔扈特部东归后初期人口减少的原因

2022-04-16 23:06内玛才让
西部蒙古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满文蒙古乾隆

内玛才让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内容提要]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下,大部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生活,后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东归故土。清政府最初将其安置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塔城、额敏、博罗塔拉(即今博尔塔拉)、伊犁等地。然而,接踵而来的痘疫、饥困、气候变化、复生痘疫等因素,致使彼时“人困马乏”的土尔扈特部众雪上加霜,造成人口减少。本文通过乾隆朝满文档案等,主要从上述四方面对土尔扈特部东归后初期人口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在其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下,大部西迁至伏尔加河流域生活,后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东归故土。清政府最初将其安置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塔城、额敏、博罗塔拉(即今博尔塔拉)、伊犁等地。有关清代土尔扈特领域的先行研究,成果颇丰,主要涉及土尔扈特部族史、汗廷、王统世系、碑文,土尔扈特部东归原因,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部赴藏礼佛、官印、札萨克旗制、朝觐制度,土尔扈特与藏传佛教、佛教高僧、赴藏熬茶,东归后赴藏熬茶满文档案土尔扈特汗廷与西藏关系、东归后清政府对其安置问题与编旗,东归后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贸易、风俗及祭祀文化、满文敕书等。就论著而言,主要有:《厄鲁特蒙古史论集》(1)马汝珩、马大正:《厄鲁特蒙古史论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卫拉特蒙古史入门》(2)马大正、蔡家艺:《卫拉特蒙古史入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卫拉特蒙古史纲》(3)马大正、成崇德:《卫拉特蒙古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飘落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4)马汝珩、马大正:《飘落异域的民族—17至18世纪的土尔扈特蒙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土尔扈特蒙古史研究简述》(5)马汝珩、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史研究简述》,《内蒙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3期。《土尔扈特蒙古系谱考述》(6)马汝珩、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系谱考述》,《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及其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斗争》(7)马汝珩、王思治:《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及其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2期。《土尔扈特蒙古东返始于何时》(8)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东返始于何时》,《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清代和布克赛尔土尔扈特满文档案及其研究价值》(9)吴元丰:《清代和布克赛尔土尔扈特满文档案及其研究价值》,《西部蒙古论坛》2013年第2期。《土尔扈特部东返后的安置与编旗》(10)赵志强:《土尔扈特部东返后的安置与编旗》,《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2期。《土尔扈特汗渥巴锡部众东归后拔地安置始末》(11)郭美兰:《土尔扈特汗渥巴锡部众东归后拔地安置始末》,《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清代霍博克赛里土尔扈特蒙古赴藏熬茶活动初探》(12)郭美兰:《清代霍博克赛里土尔扈特蒙古赴藏熬茶活动初探》,《西部蒙古论坛》2013年第2期。《清代土尔扈特蒙古回归后赴藏熬茶满文档案》(13)郭美兰:《清代土尔扈特蒙古回归后赴藏熬茶满文档案》,《历史档案》2013年第4期。《土尔扈特汗廷与西藏关系(1643—1732)——以军机处满文录副档记载为中心》(14)乌云毕力格:《土尔扈特汗廷与西藏关系(1643—1732)——以军机处满文录副档记载为中心》,《西域研究》2015年第1期。《新疆旧土尔扈特蒙古札萨克卓哩克图汗若干史实考》(15)周学军:《新疆旧土尔扈特蒙古札萨克卓哩克图汗若干史实考》,《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旧土尔扈特蒙古卓哩克图汗史实稽考》(16)马汝珩、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系谱考述》,《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17)马汝珩、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系谱考述》,《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新疆土尔扈特蒙古史实考释与订误》(18)马汝珩、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系谱考述》,《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19)马汝珩、王思治:《土尔扈特蒙古西迁及其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2期。《土尔扈特札萨克旗制概述》(20)马汝珩、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系谱考述》,《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21)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东返始于何时》,《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东返后的土尔扈特社会制度及其经济概况》(22)吐娜:《东返后的土尔扈特社会制度及其经济概况》,《新疆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试论北路土尔扈特盟旗制度》(23)吐娜:《试论北路土尔扈特盟旗制度》,《西域研究》2009年第3期。《清代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印章研究》(24)马汝珩、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系谱考述》,《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25)郭美兰:《土尔扈特汗渥巴锡部众东归后拔地安置始末》,《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土尔扈特汗布彦乌勒哲依图事迹》(26)马汝珩、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系谱考述》,《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27)郭美兰:《清代霍博克赛里土尔扈特蒙古赴藏熬茶活动初探》,《西部蒙古论坛》2013年第2期。《清朝在东归土尔扈特部全面实行盟旗制度时间考》(28)马汝珩、马大正:《土尔扈特蒙古系谱考述》,《民族研究》1982年第1期。(29)郭美兰:《清代土尔扈特蒙古回归后赴藏熬茶满文档案》,《历史档案》2013年第4期。《清代东归土尔扈特部朝觐制度管见》(30)平平:《清代东归土尔扈特部朝觐制度管见》,《西部蒙古论坛》2019年第2期。等。但涉及土尔扈特部东归后初期人口减少的原因问题,学界尚乏关注。笔者试用乾隆朝满文汉文文献,主要从土尔扈特部众东归初期所遭遇的痘疫、饥困、气候变化、复生痘疫等方面,对其人口减少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初清政府安插地点的简述

关于土尔扈特部众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东归后清政府最终妥善安置问题,目前学界对其研究得较为透彻,即旧土尔扈特汗渥巴锡部被安置于喀喇沙尔办事大臣所辖游牧、亲王策伯克多尔济部被安置于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所辖和博克萨里游牧、郡王巴木巴尔部被安置于库尔喀喇乌苏领队大臣所辖游牧、贝勒默们图部被安置于伊犁参赞大臣所辖晶河游牧,以及新土尔扈特舍楞部被安置于阿尔泰、科布多一带。但就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初具体被临时安置在何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不能忽视的历史问题。因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初安置点较多,若要搞清这一问题,首先要厘清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最初驻扎地点。笔者依据现有满文汉文史料,对其进行考究。

1.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初驻扎于察林河畔。据满文档案载:“sunja biyaiorin nadan de,hiya pusaboo sei boolanjiha bade,casimejigešeme genefi,orin ninggun de carin birai ebele turgūt i taiji ts’ebekdorji(31)ts'ebekdorji,藏语人名,藏文写为“”,汉文史料通常写为“策伯克多尔济”,即土尔扈特部东归后首任旧土尔扈特部北路亲王。tanggūisire niyalma gaifi jihe be ucaraha.morin i hūsun umesi jugen,tuwaci ijishūn,carin birai cikin de tatabuha.汉语意为,(笔者注: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侍卫菩萨保等报称,赴那边探听,(笔者注: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察林河这边,与土尔扈特台吉策伯克多尔济率来百人相遇,马匹实力甚为寻常,视看温顺,驻扎于察林河边。”(32)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62~263页。后来,“karun ciboolanjiha nerginde,ahasiibaciuthaisibe aiman i uherida icanggaūletsula ambanšotong be tucibufi,ceni jidere urse isinjiha be tuwame bargiyafi tebumeboigon iton baicara jergibaita be icihiyabume unggihe.汉语意为,自卡伦即时来报,奴才等处随即派遣锡伯部总管伊昌阿、厄鲁特散秩大臣硕通,验视管束伊等到来人众,派遣查办住户数等务。”(3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67页。

2.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初被安置于额尔齐斯河、博尔塔拉、额敏、斋尔。兹据满文档案载:“ahasi mentuhun i gūsin de turgūt i aiman unenggi baime jici,ceni dahala niyalma be ejen i genggiyen be hargašabume unggime.ceni fejergiurse be taka ercis de unggifi tebume ejen i jorire be aliyakisembi,ojoro ojorakūbabe ginggulemewesimbuhe ejen tacibureo.汉语意为,奴才等愚思,若土尔扈特部诚然来请,将伊等统领之人遣送觐见圣上,伊等属下人众暂时遣居额尔齐斯,恭候皇上指示,将可否之处,谨奏圣上教导。”(34)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0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57页。根据上述引文可知,将土尔扈特归来之人暂时遣居额尔齐斯,仅是时任伊犁将军伊勒图处的想法,并不能确定彼时土尔扈特部被暂时安置于额尔齐斯。但接下来的一份汉文史料,不仅可以确定后来朝廷将其暂时安置于额尔齐斯,而且还确定将其安置于博尔塔拉、额敏、斋尔的线索。汉文史料载:“朕意令居住塔尔巴哈台东,科布多西之额尔齐斯、博罗塔拉(35)即今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额密勒(36)即今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斋尔(37)即今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一带。等处方妥。”(38)《清高宗实录》卷887,乾隆三十六年六月丁亥。

3.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初被安置于霍博克萨里及额林哈毕尔噶。满文档案载:“ts'ebekdorji iurse be uthaihobok saride tebuki.汉语意为,将策伯克多尔济之众随即住于霍博克萨里。”(39)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第452页。另据汉文史料载:“察哈尔都统常青等奏,土尔扈特投诚,其安插额林哈毕尔噶(40)即今准噶尔盆地乌苏至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带地区的天山山脉。、和博克萨里(41)即今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者,自商都达布逊诺尔等处拨马三万、羊十一万,应分马五百为一厂,羊一千五百为一厂,俱派牧长等弹压。”(42)《清高宗实录》卷891,乾隆三十六年八月丁酉。从引文可知,不仅在霍博克萨里安置了土尔扈特部,还在库尔喀喇乌苏、晶河等地亦安置。通过上述满文汉文史料可知,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初清政府主要安置地点为察林河畔、额尔齐斯河、博尔塔拉、额敏、斋尔、霍博克萨里、额林哈毕尔噶等地。

4.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初被安置于伊犁。满文档案载:“onggolo ubasiseinukte,ili ci jair de genere de,jugūn iunduriubasii juwe haha juinimeku akūoho.ne damu juwe ajige haha juibi.汉语意为,先前渥巴锡等游牧,自伊犁赴斋尔沿途,渥巴锡二子病逝,如今惟有两个幼子。”(43)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09页。可见,土尔扈特部众初来时曾在伊犁居住过。此外,从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初,各地对其接济生产生活物资可以折射出,当时有诸多临时土尔扈特部众安置点。但笔者认为,土尔扈特部东归之初主要被安置于上述提及的地区,尤其是额尔齐斯河、伊犁、额敏、斋尔、霍博克萨里、博罗塔拉、库尔喀喇乌苏、晶河等地,这奠定了后期清政府正式安置土尔扈特部游牧地点的基础。

二、土尔扈特部东归后初期人口减少的原因

关于土尔扈特部东归后初期人口减少问题,学界尚乏关注。可能源于汉文史料对这方面的历史记载相对较少的缘故。但满文档案里记载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线索。笔者主要依据满文档案,对其人口减少原因进行梳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痘疫灾难致使东归土尔扈特部人口减少。土尔扈特部东归后何时出现痘疫,笔者尚未从汉文史料中找到线索。然而,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1份满文档案,为我们提供了东归土尔扈特部初发痘疫的时间。据满文档案载:“jakan turgūt i nukte be tuwašatara asha sei baci boolanjiha bade turgūt i urse juwan biyacimama eršerengge deribufi ubasi i sargan,sargan juimama eršeme juwan biyai orin juwe de akū oho.汉语意为,不久以前,照管土尔扈特游牧阿思哈等处报称,土尔扈特之众自(笔者注:乾隆三十六年)十月开始出痘,渥巴锡妻女于十月二十二日去世。”(44)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03册,第309页。另一份满文档案也证实了这一点,满文档案载:“jorgon biyai juwan ninggun de alime gaiha,hiya kadalara dorgi amban,aliha amban tondo baturu gung fulungga i jasiha.abkaiwehiyehe i gūsin ningguci aniya jorgon biyai ice juwe de hese wasimbuhangge.šuhede sei baci,ubasi i sargan,sargan juimama eršeme juwan biyai orin juwe de akūoho seme wesimbuhebi.汉语意为,(笔者注: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领讫,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忠勇公福隆阿寄信,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奉旨,自舒赫德等处,渥巴锡妻女出痘,于十月二十二日去世。”(45)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04册,第115页。而且,渥巴锡母亲在本次痘疫灾难中也未能幸免,满文档案载:“aha fuk'angga ginggulemewesimburengge,dergi hese be alime gaifi ubasi de ulhibufi ubasi i abkai kesi de hengkileme babe gingguleme donjibume wesimbure jalin.jorgon biyai orin nadan de hiya kadalara dorgi amban,aliha amban,tondo baturu gung fulungga i jasiha ubasi i eniye mama eršeme akūoho……šuhede sei baci,ojin asha se,ubasi i eniye mama eršeme omšon biyai ice ilan de akūoho.汉语意为,奴才福康安谨奏,领讫圣旨,晓谕渥巴锡,为渥巴锡叩谢天恩,谨具奏闻。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忠勇公福隆阿于(笔者注: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寄,渥巴锡之母出痘去世。……自舒赫德等处,倭景、阿思哈等,渥巴锡之母出痘,于十一月初三日去世。”(46)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04册,第239页。

此外,史料还记载了渥巴锡之子遭遇痘疫去世,以及当时在土尔扈特部众中流行的痘疫情景。另据满文档案载:“jakan turgūtubasi inukte be tuwašatara ojin,asha ibaci,omšon biyaiorin nadan de,ubasi i sunja se iajige juiasugai(47)asugai,蒙古语人名,蒙古文写为“yisugei”,在汉文著作内通常写为“阿苏盖”“额苏盖”“也素盖”“也速该”等。mama eršeme de akūoho.ne damu emu huhuri jui funcehe,ubasii fejergiurseimama eršerengge nakara unde nimeterengge inu bi,sain ohongge umesikomso.ere sidende amba ajige haha hehe juwe tumen juwe minggan duin tanggūuyunju funcere anggala i dorgi,siran siran i ilan minggan ilan tanggūuyunju funcere anggalabucehebisemeboolanjihabi.ere jalin gengguleme donjibumewesimbuhe.汉语意为,不久前,照管渥巴锡游牧倭景、阿思哈处报称,渥巴锡五岁幼子阿苏盖出痘,于(笔者注: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去世。如今惟剩一名婴儿,渥巴锡属下人众出痘者尚未停息,亦有病者,愈者甚少。此间,大小男妇二万二千四百九十余口内,陆续有三千三百九十余口去世,为此谨具奏闻。”(48)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5~66页。众所周知,渥巴锡部众在土尔扈特部中所占比重较大。从上述引文可知,渥巴锡所属部众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痘疫灾难中去世人数近达15%,渥巴锡家族为此亦遭遇了沉重灾难,更何况其下属民了。渥巴锡游牧地遭受痘疫期间,他正在热河谒见乾隆皇帝,或从热河返回途中,众亲因痘疫辞世,也未能见最后一面。因此,土尔扈特部东归后初期出现痘疫,是其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

2.东归土尔扈特部众因贫饿亡致使人口减少。据满文档案《伊犁将军舒赫德等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部众生活非常贫困折》记载:“ahašuhede,batujirgal ginggulemewesimburengge,donjibumewesimbure jalin.jakan turgūthan ubasi inukte be tuwašatara asha ialibuha bade,nadan biyai tofohon de ubasi jifi niyalma be jailabufinarhūšame alarangge.duleke aniyaminibeye fejergiurse be gaifi,dahame dosika ci,amba ejen ujen kesi isibume ulhašangnaha.biyadarikunesun bumešuwe emu aniya ujiha.membe daruhaiujire kooliakūbe bigetuken i sambi.aigelhun akūkemunierembi.ne nukteigeren yadara urse gemu omihon de amcabuha buceme bi.汉语意为,奴才舒赫德,巴图济尔噶勒谨奏,为奏闻事。不久前,照管土尔扈特汗渥巴锡游牧阿思哈处寄信,(笔者注: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十五日,移开渥巴锡来人详称,自去岁我等率身下人众归服,大皇帝施恩赏畜,每月给予行粮,供养一年,将我等经常无尺给养,我清楚晓得,岂敢屡次期望。如今,各游牧贫困之众皆在挨饿,已触及死亡。”(49)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07册,第372~373页。此外,另外一份满文档案也提到:“ubasii fejergiyadara urse umesi labdu bicibe.汉语意为,虽然渥巴锡下贫困人众甚多。”(50)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10册,第67页。满文文献内涉及东归土尔扈特部因生活窘迫,各地给予接济的记载较多,在此不赘。通过上述引文可知,饥寒交迫,生活窘迫,是东归土尔扈特部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二。

3.因气候因素,病亡者增加,致使东归土尔扈特部人口减少。满文档案载:“jakan ubasiinukte be tuwašatara asha ibaci,aha de jasiha bade,onggolo turgūt se ili,boro tala,tarbahataide tuwerihetume genere,gelisargan jui,booiaha gamafibure uncarangge umesi labdu,hono umesi tusa,juwan,orin acabufi,gamarangge gemu bi.te erin beikuwen ofi,ere udu inenggigenerengge inu serioho.jaiere sidende,turgūt se nimetere bucerengge umesi labdu.汉语意为,不久前,从照管渥巴锡游牧阿思哈处向奴才寄信,先前土尔扈特等赴伊犁、博罗塔拉(即今博尔塔拉)、塔尔巴哈台过冬,又带女子、包衣阿哈贩卖者甚多,尚且极为有利,十、二十汇集,贩卖者皆有。现因气候严寒,这几日前往者亦稀疏了。再,此间,土尔扈特等病死者甚多。”(5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10册,第40页。可见,气候严寒,致使东归土尔扈特部病亡者增加,是其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三。

4.重复出现痘疫灾难致使东归土尔扈特部人口减少。兹据满文档案载:“jakan asha ibaci,ere sidende,ubasi i turgūtse nimetere bucerengge umesi labdu seme boolanjiha be,aha omšon biyaiorin dewesimbuhe.te asha geliaha de jasiha bade,turgūt se nimerengge labdu bimemama eršerengge bi.taijiboromama eršefisain oho.jasak taijiberhasiha ne inumama eršembi.汉语意为,不久前,自阿思哈处报称,此间,渥巴锡之土尔扈特等病亡者甚多,奴才于(笔者注: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日已奏。现阿思哈又于奴才寄信,土尔扈特等病者多,且有出痘者。台吉保洛出痘好了,札萨克台吉博尔哈希哈现也出痘。”(52)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编:《清代新疆满文档案汇编》(第103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10册,第123页。依据上述引文,虽未寻得东归土尔扈特部因重复出现痘疫而病亡的详细数据,但从土尔扈特游牧台吉、札萨克台吉等均未躲过痘疫灾难来看,当时在土尔扈特部重复发生的痘疫给其人口数量减少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因此,痘疫灾难的重复出现,是东归土尔扈特部人口减少的原因之四。

三、结 语

本文主要利用满文汉文档案史料对乾隆朝土尔扈特部东归后初期人口减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首先分析概述了土尔扈特部众东归之初的驻扎地点、清政府对其安置地点等。其次梳理归纳对土尔扈特部众东归后初期致使其人口减少的若干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满文档案出现的个别词汇进行考证等。笔者得出的基本结论是:(1)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众主要驻扎于察林河畔、伊犁河西部等地。(2)东归后渥巴锡率领人数较多的一支起初主要暂居伊犁,后迁往斋尔,然后又移居塔尔巴哈台从事农牧业生产,最后迁徙珠勒都斯等地游牧;策伯克多尔济所率东归土尔扈特部一支起初被安置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活,后被安置在霍博克萨里从事种田、放牧等;巴木巴尔、默们图所率部众主要生活在库尔喀喇乌苏至额林哈毕尔噶一带;还有部分东归土尔扈特部众生活在博罗塔拉、额敏河等地;除渥巴锡所率部众东归之初后迁居喀喇沙尔办事大臣所辖珠勒都斯游牧地外,其他土尔扈特部众东归之初的被安置地点,基本奠定了后期清政府对其正式安置地点的形成基础。(3)乾隆朝土尔扈特部东归后初期,造成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为痘疫疾病、严重饥困、气候变化、复生痘疫疾病等。

猜你喜欢
满文蒙古乾隆
乾隆眼中的木鱼石
乾隆:瑰丽多姿
蒙古靴
乾隆:来尬诗吗
明英宗羁留蒙古陪侍考
《雲使》在蒙古
蒙古香
满文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翻译方式探析——以《发愿文》、《普回向真言》为例
三田渡汉文满文蒙古文碑文对比研究
清代审理哈密和吐鲁番回人案件的两份满文题本译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