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于肌肉酸疼真有疗效吗

2022-04-19 22:39罗云峰
食品与健康 2022年4期
关键词:艾灸经络腰部

罗云峰

针灸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中医理论如经络喻穴理论、气血理论等作为支持的一种中医治疗手法,以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为基础治疗疾病。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曾记载针具、刺法和经络、脸穴等知识。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肌肉疼痛的烦恼,如长期久坐、长时间弯腰劳作等原因造成的腰痛,因肩背部拉伤造成的背痛,运动不当造成的腿痛等,这些疼痛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医治疗这类疼痛的主要措施之一便是针灸,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腰疼、肩颈疼、腿疼等的主要病因是局部循环不畅,导致气血、经络不通。以针灸进行治疗可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帮助机体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疼痛问题。

针灸作为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有针刺与艾灸两种方式。针刺法是利用毫针刺入穴位,配合中医师的针灸手法达到“泻、补、平补、平泻”等作用,可对肌肉酸痛进行有效调节。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用“砭石”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以补泻为例,以毫针刺法通过特定的操作可鼓舞“正气”,而泻法则反之——排出“邪气”。

艾灸的产生是在人类能够使用火之后。《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艾灸是对穴位进行烧灼,通过热力将药效缓缓渗入肌理,起到温通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对腰部疼痛、腰部肌肉痉挛、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等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艾灸治疗属于辅助性治疗,需要搭配针刺进行。

针刺与艾草热疗联用的温针灸,可起到消除散结,舒经祛寒的作用。温针灸又称针柄灸,指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具体操作方法:腰痛患者保持俯卧位,暴露出腰部,放松全身。医生备好一次性针灸针、艾条,将艾条截为1.5厘米的艾段。对患者穴位皮肤消毒后,选穴肾俞穴、大肠俞穴、腰阳关穴、后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等,针刺入得气(1)后,行提插捻转手法,时间持续15秒左右,直至患者感到局部酸胀。然后,将艾段放置在针柄尾端并点燃。在施针位置下方的皮肤上放置纸片,避免皮肤被烫伤。待艾段燃烧干净后,再留针15分钟。在此期间捻转提插4次,时间控制在15秒/次。最后,将针缓慢抽出,并对针孔消毒。温针灸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应持续治疗4个疗程。

腰乃肾脏之府,肾藏精,温刺肾俞穴可强肾益腰,祛瘀活血;大肠俞穴是腰部近穴,温刺之可起到调节经脉气血、疏通活络之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进行温刺可补脾、益气;后溪穴通于督脉,督脉即通,肾阳气则足。针刺这些穴位可减轻腰部肌肉痉挛症状,同时有激活周边神经组织,加速细胞修复之效,可为患者舒缓腰疼。艾草与针刺联合,艾热传至各穴位可起到祛寒散湿的作用,进而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减少僵硬感、沉重感。

位于小指外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针灸该穴能够帮助缓解腰背疼痛。

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处,针灸该穴能够减少腰酸、腰痛、肾虚等症状。

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处,针灸该穴可以缓解腰腿疼痛。

位于膝后区,针灸该穴可以帮助减少下肢痿痹感(肌肉无力),同时还能缓解腰背疼痛。

1.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后要注意休息,使疼痛部位能够得到充足的放松,缓解肌肉压力。

2.治疗后应做好保暖措施,不可以吹空调,更不能在治疗后立刻洗澡。针灸治疗虽然不会造成大面积创伤,但针眼也需要时间恢复,要避免针眼感染。

3.针灸治疗需要长期坚持,一般10天左右为一个治疗周期。部分患者治疗三四天后自觉症状减轻就不再坚持治疗,这样做会大大降低治疗效果。

通过网络购物渠道可以轻松地购买到艾灸条或是艾灸片,不少产品的广告也宣称消费者可以在家中自行进行艾灸。但建议您不要盲目在家进行艾灸。

1.艾灸是辅助治疗方式,需要配合针刺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普通人不容易找准穴位,也不易把握好温度,容易烫伤皮肤。

3.艾条点燃后会产生大量浓烟。若居室通风不良,会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

4.自己艾灸把握不好時间间隔,甚至有的人认为长时间艾灸、每天艾灸效果更好。艾灸的频次应根据症状设定,并非次数越多越好,时间越长越好。

猜你喜欢
艾灸经络腰部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婆婆迷上了艾灸
千万“别”艾灸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易经》养生法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