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才是最重要的

2022-04-19 08:02汤玫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2年4期
关键词:积极主动礼貌妹妹

汤玫

这个问题来自我的一位学生家长。她的求助信息很长,字里行间都是焦虑。仔细看了几遍,发现围绕的是一个主题——孩子太不积极主动,愁死人!

妈妈很希望孩子能变得主动积极,做事有动力,但不知道如何引导,一生气就只能发火,所以求助于我。

简直太理解妈妈的心情了,这些“坏毛病”,哪家孩子身上没有?就我家的两个孩子,每一条都能对得上号,不是姐姐占了这一条,就是妹妹占了那一条。

但冷静下来想:孩子的问题真的非常严重吗?就这位妈妈说的孩子情况,逐一分析,其实多是由于父母的焦虑心理,无限放大了孩子的表现。

我回顾自己从上学到工作,主动的时候屈指可数;再看两个女儿,姐姐从来不会主动表现,妹妹性格完全不同,却也不是很喜欢表现自己。我并不觉得我们有问题。主动参与积极表现,或退避三舍静静欣赏,都是一种自我的选择,只要获得内心的认同,就很舒服。而舒服,是愿意做好一件事的最佳状态。

当然,对孩子来说,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是有益处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踊跃表现,展示自己,但如果孩子做不到,父母一定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不愿意表现的孩子,大多敏感而羞怯,这并不一定是因为胆小怕事,他们考虑问题总是会更慎重更全面,且心思细腻。强迫这样的孩子去表现,很可能会起反作用。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表现不佳,这对孩子的打击更大;就算表现得很好,孩子的内心还是会茫然恐惧,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或是仅仅为了“让大人高兴”。

希望孩子改變,可以和孩子多交流,知道他的想法,从正面引导和鼓励,但绝不强求,不管孩子选择“试一试”还是“不想做”,都尊重他的决定。同时也让他知道:成功了高兴也好,失败了难过也好,没把握住机会遗憾也好,都是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的体验,重要的是学会在慎重考虑后再进行选择。

这位妈妈把“没有举手参与活动”定义成“学习懒惰”。这其实是给孩子贴标签了。

首先,孩子是否真的学习懒惰,并不是从是否积极主动表现来判断,而是从孩子平时的学习习惯去观察分析。每天的听课效果如何?积极听讲并思考,哪怕不发言,也是很好的习惯;每天的作业完成如何?独立、认真书写,主动思考难题,怎么会是懒惰呢;每天的阅读情况怎样?热爱阅读的孩子,喜欢在文字世界安静地畅游,他们的发呆走神都是在故事中幻想,这更不是懒惰。即使孩子在这些日常学习习惯上表现不佳,也不是因为懒惰,很可能是没有找到学习的意义,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这一点我太能感同身受了。自己从小就不爱喊人,在校园里,看到所有的老师都只是抿嘴一笑。成年后依然没什么大变化,属于典型的“社恐人群”。大女儿更是完全继承这个特点,跟嘴巴甜的妹妹一比,常常收到家人善意的提醒。这个时候,我反而更注重大女儿的感受,从来不会当面说她“怎么不喊人,要懂礼貌”,而是直接拿自己当靶子“是呢,我也不喜欢喊人,姐姐就像我”,给孩子台阶下,也保护她的自尊心。

不喊人就是不懂礼貌?不带这么简单粗暴的。每个孩子的生命气质不同,天性内敛一点的孩子不愿意开口,并不代表他们不懂礼貌。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多一点鼓励和关爱,他们会慢慢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大女儿上中学后,明显变主动了,也许离开了父母的视线,她反而更能自由发挥。

我把这些分析整理成一条长信息,回复了这位妈妈,她回说:“听您这么一说我感觉轻松多了,我以为他这样不参加那样也不想参加,以后主动性会越来越差,越来越自卑,所以很着急。寒假以来看到孩子玩得忘乎所以,越来越不听话,时不时还会顶嘴,感觉越来越难管,我特别焦虑。可能主要是我的问题,总想着孩子要怎样怎样,但是正如您所说,孩子现在有自己的主见了,所以我也要随着孩子的改变而改变。谢谢您!”

希望孩子出色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心愿,不过从一生发展角度来看,让孩子能发现自我接纳自我更重要。比起背负着巨大压力站在众人之前,我更希望孩子可以自信快乐地做好喜欢的每一件事。

编辑 东篱

猜你喜欢
积极主动礼貌妹妹
我的妹妹不爱我
我的妹妹 等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带妹妹
小猴买礼貌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积极主动做好人大工作
要积极主动地支持老促会的工作
暗恋是一种礼貌
积极主动作为 大作“借”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