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劳育”点亮人生底色

2022-04-19 04:44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孙红霞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心安农场劳动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新安小学 孙红霞

坐落在方茂山脉鸡笼山下的新安小学是一所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村小学,也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为充分发挥农村小学地理优势,加强学生劳动实践教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学校以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新内涵为引领,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一、锚定着力点,建构“心安劳育”课程群

学校在“心安教育”的统领下,基于地域文化,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构建了心安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开心农场”为基地,以模拟银行、超市为项目,以虚拟货币“心安币”的流通为抓手,围绕“日常智理”“田园农耕”“职业体验”“公益服务”建立项目群,创生系列课程。

以劳育作为导引,通过课程群建设促进五育融合。学校根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帮着做,社会的事情参与做”这一原则,打开“日常智理”“田园农耕”“职业体验”“公益服务”四大板块的维度,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年级特征,细化“心安劳育”课程群目标,形成了低、中、高年级的“心安劳育”能级目标。(见下表)

“心安劳育”课程群年级目标表

(续表)

二、聚焦生长点,实施“心安劳育”项目

(一)日常智理:家校合一的生活之本

1.家务劳动提高劳动素养

我们精心设计各年级家务劳动清单和实施建议,进行家校合作,实行每周家务劳动打卡。低年级学生整理房间,中年级学生洗涤除尘,高年级学生烹饪美食。我们设计了“一周房间内务整理”“一周洗涤除尘展示”“一周露一手家常菜”的劳动清单。从单一整理到统筹整理,从衣物洗涤到家居除尘,从简单的西红柿炒蛋,到复杂的红烧肉、清蒸鱼,我们有“规定动作”,也有创意劳作。家务劳动清单的实施,让学生对家务劳动从无感走向了习惯,成为生活的主人。

2.班级岗位培养责任意识

我们从校园生活和学生发展需要出发,由学生提出、策划各种类型的岗位,自主设计岗位职责,确定岗位目标,自主进行集体评价与教师评价。如“绿植养护员”们认养了班级和校园中的盆栽,主动学习绿植的养护知识,精心养护,让绿色陪伴他们成长每一天。这样的小岗位,符合他们的发展需求。在集体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激励下,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认可,其责任感也随之递增。

家校合一的“家务小能手” “班级小岗位”的成长经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为其自身打好“人生底色”,为他人服务奠定基础。

(二)田园农耕:身心合一的育人之道

1.劳动自治,记录学生成长的经历

本校着力打造劳动实践基地——“开心农场”,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了使用锄头、镰刀、钉耙等农具,掌握了除草、翻地、整地、播种、施肥、采摘等基本技能。春耕节、春播节、收获节,在一轮轮的农事作业中,学生们出力流汗,用身体丈量了劳作的艰辛,自觉滋生对劳动及劳动者的尊重。他们自制农事绘本、科学种植作物撰写研究报告,农作物的生长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历程。

2.劳动逸美,熏陶学生对美的向往

在学生的劳动过程中,时刻渗透“劳动创造美”的思想。学校开心农场一直以原生态样貌示人,我们发出倡议“我的农场我做主”。随后,各年级学生为装扮“开心农场”群策群力,利用废旧轮胎“变变变”,切割、喷漆、黏合,将轮胎变成了浇灌作物的水桶,变成了陪伴果蔬的毛毛虫。木工坊的学生为农场设计并制作了农场指示牌,“格格有物”“夭夭桃园”“青青菜园”,文艺清新风扑面而来。开心农场在大家的精心打扮下,有颜值、有内涵,成了学生最爱去的乐园。

3.劳动创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开心农场”收获季,“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班级将果蔬运到新安集市上售卖,玉米论个,每个2元;西红柿论斤,每斤5元。所得营业额捐入“心安基金站”,帮助学校的学困生解决燃眉之急。有的班级带着“开心农场”洗净的蔬菜走进学校食堂、校外点心坊,学着包馄饨、做团子,制作美食。劳动的快乐不言而喻,光盘惜粮在实践中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把教育的一切融入自然、生活、社会中,让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劳动体验相联系,对于这样的生产劳动,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职业体验:学创合一的体验之旅

学校结合自己的特色为学生引进财商课程,开设了“小新银行”和“小安超市”,结合学校育人理念,发行了虚拟货币“心安币”。全校学生可以通过各类劳动赚取“心安币”,或者存入“小新银行”,或者购买“小安超市”里的物品,还可以申请奖励。在奖项设置方面,我们经过心愿调查得出学生心中真正所想,可以是与喜爱的教师散步,可以是免作业卡一次等,这样既体现人性化、童趣化,又表现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这正是劳动教育所倡导、所期盼达到的育人效果。另外,考虑学校教育要与时代接轨的实际需求,学校组织各年级设立“闲鱼”二手交易平台,成立“闲鱼”平台管委会。学生借助电商运营学会了创业管理。

学校在“小新银行”“小安超市”“闲鱼”平台的运作中,将有形的货币和无形的劳动行为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新鲜的职业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财商素养。

(四)公益服务:知行合一的心灵之约

1.社区劳动提升服务意识

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捡拾白色垃圾,去除张贴的小广告,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为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和敬老院负责人就学生劳动表现给予评价。学生在服务性劳动、公益性劳动中形成了正确的劳动观。

2.阅读促销滋养公益精神

“慧悦读”21天阅读公益活动是本校一直坚持做的志愿活动。寒暑假期间,一批热爱读书的学生组成了阅读心愿队、阅读炫彩队、阅读快闪队,走进常州地铁站、红梅公园、紫荆公园,开展“彩色阅读,人文行走”的阅读分享系列活动。头戴小红帽的小小志愿者化身跳跃的阅读火种,点亮着人群中的那一盏盏阅读之灯。学生们在这样的公益活动中找到了当志愿者的乐趣,同时把知识和快乐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生活即教育,知行合一的“社会小公民”“阅读点灯人”体验经历,让学生在具象的社会中,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播撒爱心,传递温暖,滋养了一颗公益心。

三、催生拔节点,完善“心安劳育”评价

围绕劳动教育深度推进和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学校形成了有效的劳动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了“心安劳育”课程的实践内涵。

(一)制定量化评价体系

根据“日常智理”“田园农耕”“职业体验”“公益服务”四大领域在每一个年级的具体能级目标,确立“心安劳育”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每个年级的每项评价指标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低年级的评价指标为例,针对“一周房间内务整理”项目,学生达到“房间内无垃圾”得一星,“房间外在物品摆放整齐”得一星,“房间柜屉物品摆放有序”得一星,可以累积。

(二)实施进阶评价方式

为了推进过程性评价的有效开展,学校研发“心安劳育”——“最美小新”评价小程序。在“最美小新”小程序中,学校发布劳动任务,由家长上传照片、视频;学生完成任务,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心安币”,满20枚“心安币”即可收获一枚“最美小新”徽章,集满10枚徽章,学期末可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劳动基地研学活动。

(三)开展评价反馈展示

除了将劳育评价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外,我们还探索了更多可能反馈的途径,为学生提供展示和成长的平台,举办了厨艺达人分享会、洗涤能手展示台等活动,给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展示掌握的技能,驱生劳动的激情。此外,学校将小达人或者小能手的操作视频制作成视频号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目睹学生的劳动价值。

我们相信,“心安劳育”与五育融合,完善实践项目,优化评价模式,定能发挥劳育的综合育人功能,点亮学生的“人生底色”,推动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心安农场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你在,就心安
农场假期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快乐农场
农场
人生路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一顿饭一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