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教育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建设

2022-04-19 07:44李芸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土木案例

李芸

(三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12)

《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明确提出,“要培养造就出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自此目标制定后,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土木工程施工》 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实践性强,包括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两大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在发生着变化。对于新世纪的土木人,在施工生产一线,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施工技术,能在一线吃苦耐劳,还需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

1 课程思政与工科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所谓课程思政,正是一种隐性教育,是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通过隐性的课程思政教育,在传递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在工科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行业规范、计算原理、设计思路、专业素养、团结协作等,无不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思政元素,作为高等院校,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方向课有机结合,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2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方式

2.1 智慧教学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的应用

传统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板书为主,教师上课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各种施工图片、工程案例。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一些重点工程案例,无法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和分析,从而制约了学生对新材料、新科技、新技术的掌握。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通过“超星-三端一平”在线教学平台,建立了《土木工程施工》线上课程,在线资源主要有课件、课后习题讲解视频、工程案例视频、课后在线练习等。 各种丰富的在线资源可供学生们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包括典型意义的工程案例,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切入点。

同时,通过要求学生课后观看线上教学平台上的各种实际工程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分析,强化学生的工程责任意识以及职业道德意识,从而使学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并对职业具有敬畏感,这对促进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和培养敬业奉献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3]。

线上课程平台主页详见图1。

图1 《土木工程施工》线上课程平台(超星-三端一平)

2.2 课程思政融入方式

一个项目的建设,从提出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开始,到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施工阶段是极其重要的阶段。 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是否安全、施工工期是否满足合同规定、工程费用是否超额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成败。 施工阶段要求工程一线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并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何在课程讲授的同时把这些元素润物细无声地穿插其中,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2.2.1 案例式教学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案例非常多,由于篇幅有限仅列出以下几点,详见表1:

由表1可见,在讲授专业知识单元过程中,融入相应的课程思政元素,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表1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部分案例

2.2.2 人物的融入

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学习,加深学生的思政感悟,教师可以借助人物故事来进行教学[4]。

土木工程类的著名历史人物非常多,比如: 案例1,鲁班,姬姓,公输氏,名般。 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鲁班是土木工程的鼻祖,工程施工所追求的最高奖项就是鲁班奖。想要获得鲁班奖,需要我们在工程施工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费用也达到最优。 每个土木学子,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应以鲁班奖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具有卓越的工程技术技能、不畏艰辛的职业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案例2: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 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 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中国的建桥技术,从古至今均位于世界前列,这得益于广大土木人孜孜不倦的奋斗和创新。作为现代土木学子,也要传承历史,开拓未来,为土木工程建造添砖加瓦。 案例3: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案例,通过分析这些著名历史人物在土木建造上的成绩,能够促使学生对工程施工形成正确和客观的认识,从而能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对培养良好职业素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2.2.3 职业道德建设

众所周知,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关系到建筑产品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和安全[5]。通过一些工程案例,教育学生作为土木人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敬畏生命,严格遵守施工质量规范和施工操作规程,树立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

2.3 考核方式创新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考核呈现出多样性,平时成绩的构成主要包括考勤、抢答、选人回答、随堂练习、课程资源观看、参与讨论和课后作业等环节。除课程资源观看融入思政元素外,课堂和课后讨论也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通过讨论环节,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抒发爱国情怀。在考试环节中,加入重点工程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用工程施工的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论述分析案例,从而实现考核环节的课程思政渗入。

3 结语

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6],《土木工程施工》开展课程思政是应对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本研究从智慧教育模式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思政建设出发,探讨教学目标中富含的思政元素,探讨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教学路径,依托智慧教育,开展具有特色的多层次、多样化教学环节。经过一学期的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养,在培养土木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为其他同类型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提供了一种具体可行的参考方式。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施工土木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广东土木与建筑》理事单位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民办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浅析土木大数据的逻辑、内容和应用
借鉴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建设研究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守望
“土木之变”原因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