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律,让语文课堂灵动生辉

2022-04-20 11:20莫育娟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音律阅读素养朗读

莫育娟

摘要: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教师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水平。音乐与语文相结合教学法的实质是在教学中合理运用音乐,摆脱以往课堂教学的单调乏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助力学生实现全面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音律;诗歌;朗读;阅读素养;语文课堂

引言

培养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朗读训练,强化音乐音律元素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联系,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使单调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将音律元素融入语文教学课堂。具体上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可以在选定教材内容之后按照字词句运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节奏划分,引领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情境中,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为课文谱曲,从而让学生对经典文化的魅力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理清朗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确认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水平能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所肩负的使命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助力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水平,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读”这一学科素养提出的具体要求就是學生不仅要掌握自主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还需要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强化自我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自我阅读能力与水平。总体而言,良好的阅读语感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与魅力,这意味着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进一步诠释了小学生阅读、朗读能力以及语感培养的联系,具体上看,在第一学段也就是一二年级的时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就是正确使用普通话,并且可以对一些儿歌和简单的古诗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依托想象空间的拓展来强化情感体验,可以真切的感知到的语文的魅力。在第二学段也就是三四年级的时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就是在正确使用普通话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文,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深刻的领悟诗文主旨大意。在第三学段也就是五六年级的时候,对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注重诗文阅读的节奏和语调,可以对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予以准确把握。

由此可以得知,在小学学习阶段,阅读能力总是贯穿其中。众所周知,学生积累语文、培养预感以及提升语文素养水平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朗读,其本质上就是借助有声语言逐步形成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这就意味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朗读这种手段值得重视和广泛应用。

二、将音律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小学生的朗读热情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第一学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但要让学生学会大声朗读,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有鉴于此,笔者在一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即节奏与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教学效果显著,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一)为诗歌划分节奏,带领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朱光潜先生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对于诗歌而言,最为重要的元素就是节奏,其不仅是艺术创作最为主要的形式,也是诗歌得以流传的关键要素。因此,划分诗歌节奏,并且对学生朗读提供必要的指导意义,让学生有节奏有情感的进行朗读,从而真切的体会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笔者就运用诗歌来对其节奏进行划分,让学生可以朗朗上口,真的感受到了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玩耍的快乐。。

在《古对今》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使用的是对韵歌的形式,运用长短句交错以及生动有趣的语言,对自然规律进行准确描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朗读字词句文,然后根据提前安排好的节奏朗读文章。轻松明快的节奏可以更好的体现诗歌的意境,也可以让学生体味到诗歌文辞的魅力,在脑海中想象四季的景色,体会到自然之美。整体而言,在音律的帮助下,语文课堂会更加生动,也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语文素养水平。

(二)为字词句划分节奏,激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是识字,这是他们学习朗读的前提条件。学生识字的主要方式是重复单词、词、句的复现。但是这个年级的学生自控力较差,注意力也不集中,如何让复现显得不那么枯燥乏味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笔者觉得,转变复现方式可以改善上述情况,综合应用视频、图片等形式来进行字词句的复现,并且对课文内容进行停顿线的标注,适当进行节奏划分,并且让学生跟着节奏一起朗读,从而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

(三)为课文谱曲,让学生领略经典文化的魅力

将优美的韵律歌唱融入课堂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在线课程资源库中有很多与小学语文内容相一致的童谣视频。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唱歌、读书,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童谣视频时,作者会围绕诗歌和散文的意境安排音乐。分别使用2/4和4/4的节拍来表达一种愉悦和舒缓的意境。以《静夜思》为例,作者在作曲时使用了《静夜思》。

当学生们理解了这首诗的意义后,作者拿出吉他来弹唱,这不仅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也给了学生们一种深刻的唐代感觉,让他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会有一种悲伤的心情。

例如:为了更好的反应《古对今》这篇课文比较明快的节奏和押韵特点,作者用2/4的节拍作曲,然后由钢琴伴奏,并与学生一起唱押韵歌曲。课堂气氛一度达到高潮。

在琴声中,学生拍着小手,唱着欢快的歌曲,在这个过程感受语言美,体会经典文化的魅力,体味语文阅读学习的欢乐。[2]

三、探寻语文与音乐的关系,找出将音律融入语文课堂的合理性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诗歌,在形成之初就和音乐建立起了某种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是诗歌的灵魂和核心,诗歌和音乐的发展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中有很多音乐和诗歌紧密融合的范例,最为典型的是唐宋诗歌和元曲。七言律诗和音乐的旋律、表现手法与形式比较相似。诗歌与音乐二者相辅相成,都是丰富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元素。[3]

闻一多曾提出,诗歌有三美,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音乐美。在诗歌作品中,不管是句式还是语调或者是语音都可以滋生出音乐美,這也是诗歌更具感染力的关键,也让诗歌传达出来的情感更加动人心魄,也可以让读者在诗歌朗读的时候获得美的享受。在语文课本中涵盖很多诗歌,儿童诗歌和韵文在一级和二级教材中占很大一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我们能将音乐元素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唱诗、读诗,我们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音乐欣赏,提升学生审美情操

欣赏音乐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体会音乐所包含的情感,获得美的享受和跟高层次的情感体验,这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言意义重大。

在音乐欣赏中,听者需要用心感受不同旋律和节奏所传达的情感,并与生活场景的建构相联系,从而产生置身于环境中的感觉。

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语文,不仅可以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也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预期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保驾护航。

五、让配乐与朗读水乳交融

将语文课堂教学和朗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路径,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配乐朗读能够让学生在比较优美的韵律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倾向,进而对文章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配乐朗读在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融合乐曲与朗读内容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合适并且能够进行配乐朗读的课文内容;二是合理编排乐曲;三是在教学中注意细节,特别是音量,要合理控制音量。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选择没有歌曲的音乐,避免歌词和课文内容重叠。在配乐的时候要有重点,针对重点内容进行配乐,避免让学生厌烦。

结束语

在将音律和语文课堂融合在一起后可以为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提供诸多有力支撑。让字词句的学习不再乏味,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诗歌美,进而更好的传承和学习经典文化。

参考文献:

[1] 姚欢.浅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5(32):142-143.

[2]吕小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与思考[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4):285-286.

[3] 杜伟.简论诗歌与音乐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4(13):86-87.

猜你喜欢
音律阅读素养朗读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炎词学思想研究述评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
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