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元代青花瓷中美学与文化的融合

2022-04-20 11:02张丽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4期
关键词:元代丝绸之路青花瓷

张丽娟

摘 要: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是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通道,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的青花瓷就是中外文化不断交流、交融过程中产生的硕果,它融合了来自西域的伊斯兰艺术文化和中国的蒙古文化、汉文化等多民族文化,被視为中国瓷器的典型代表。元代青花瓷是艺匠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创造物,其特有的美学法则,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丝绸之路;元代;青花瓷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4.037

五千多年以来,中国通过自身文化的不断形成与发展以及包容、借鉴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东方文明古国。丝绸之路被认为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它的开辟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融、东西方的经济贸易发展和科学技术交流与传播等做出了伟大贡献。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本土物产被输送至沿线各国并受到当地人们的狂热喜爱。中国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和中华文化经丝绸之路被传播到了周边国家甚至更远的地方,加深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相应的,外国的物产、技术和精神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至中国,对中华文化和物质生活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一词的英文为China,而china则被翻译为陶瓷。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中国也因此被称为“瓷器之国”。瓷器的输出一方面掀起了外国模仿中国陶瓷之风,促进了外国陶瓷的生产,另一方面伊斯兰文化东渐,我国富有无穷智慧的制瓷工匠将其与我国原有艺术、技艺相结合烧制成了蓝白相间的青花瓷,因此青花瓷可视为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结晶。

青花瓷在唐宋时代已见其踪迹,元代成熟,明代成为主流,清康熙时发展至顶峰,在中外贸易中成为出口大宗,它融合了来自西域的伊斯兰艺术文化和中国的蒙古文化、汉文化等多民族文化,被视为中国瓷器的典型代表。

元代时期由于经济政策的鼓励刺激,技术条件的成熟、支持,再加上受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影响,元青花瓷在江西景德镇异军突起并不断发展走向了成熟,这一时期是我国青花瓷历史上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1 元代青花瓷中的艺术美

“陶瓷艺术美是通过自己的质地、造型和装饰的不同艺术形式的密切配合,来展现自己的风姿神韵。”①元代青花瓷是艺匠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创造物,其特有的美学法则,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美学价值。

1.1 元代青花瓷的蓝白之美

青花瓷首先留给世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它仿若天作之合的蓝色与白色两种颜色的完美搭配,使观赏的人无论处在多么纷繁复杂的环境下都能获得一份内心的平静与安逸。画工们运用钴蓝料在素坯上勾勒出的青花在窑内高温的作用下会产生无限的视觉可能性,以青花的自然天成为最高境界,具有一种变幻莫测的神秘气息。从文化因素来看,元青花瓷以蓝色搭配白色的突破性组合与蒙古族崇蓝尚白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蒙古人为何如此崇尚蓝色和白色,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与蒙古族早期的图腾崇拜有关。古代原始氏族社会蒙古人因社会生产力低下产生了万物皆有灵的有神论哲学观点,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作用下,为了与其他氏族相区别,每个氏族都选择自己特别崇拜的动物作为本氏族的标志。在其历史上曾出现过以苍狼和白鹿为图腾标志的部落,苍的意思就是青色,蒙古人因此崇尚蓝白两色,后来将二者反映在了瓷器上。

除此说法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元青花瓷之所以采用蓝白二色与蒙古人早期对天的自然崇拜有关。蒙古族最早时信奉原始的萨满教,萨满教持有“天命论”观点,认为长生天主宰世间一切,是慈悲的父亲,苍天可以决定一切、安排一切。由此蒙古族无比崇敬蓝天白云,并以白色为吉,青花瓷在蒙古族崇蓝尚白文化的影响下得以应运而生。

1.2 元代青花瓷的造型艺术特点

元朝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模制,既有大件的,亦有小件的,大件瓷器用进口青料制作,气势磅礴,小件瓷器用国产青料制作,玲珑雅致,但大体上以体型巨硕、气势宏大的青花瓷器居多。

元青花瓷在造型上大致可分为体型硕大的大型元青花、制作稍粗的中型元青花和轻巧精致的小型元青花。器型上种类繁多,以大瓶、大罐、大盘、玉壶春瓶、四系小口扁壶、高足杯(碗)等最为常见。

元代青花瓷造型普遍巨大与蒙古族人的审美特点有密切关系。蒙古族被人们公认为是我国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之一,他们性格粗犷豪爽、骁勇善战,崇尚武力,因而在审美方面具有喜大的特点,认为器物在造型上越大越美,所以青花瓷造型普遍较大,敦厚大气,体现着元代统治者的勃勃雄心。另外,正是因为蒙元时期领导人常年干戈不息,征战不断,瓷器具有易碎的特点不便携带,所以当时的青花瓷以外销瓷居多,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大宗。也正是因为这一时期生产出来的青花瓷大量外销,目前我国现存的元代青花瓷数量较少,仅有少数小件元青花器物传世,当时为了方便善于骑马的蒙古族人携带,这些小件青花瓷器多带系耳。

中亚、西亚地区的人们十分喜爱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瓷器,所以在对外贸易中青花瓷销路甚广。然而一种来自异域的瓷器要想在他国打开销路势必要迎合当地人的审美情趣、风俗习惯,所以元青花在制作的过程中融合进了西域的伊斯兰文化,别具一番风格。西域的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多人席地而坐围着盘子进食,故对大盘、大碗、大瓶需求旺盛,所以当时出口中亚、西亚的器物造型以大型青花瓷为主。青花瓷在制作的过程中甚至也有外来工匠的参与。1219—1260年间成吉思汗曾三次大规模挥师西征,虏获了大批西域人,对于没有任何技艺在身的人一律格杀,只有具有特殊技艺的人方能存活下来,这批能工巧匠被带到中国,促进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因此当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在造型上有些具有伊斯兰风格。

1.3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艺术特点

元青花瓷器纹饰有花卉、树木、人物、动物几种,它们或单独出现,或组合出现,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元代青花瓷。元青花瓷的花卉纹饰主要有牡丹、莲花、菊花、松竹梅、水草、葡萄、西瓜等。动物纹饰主要有龙、凤、鸳鸯、鱼、兔、象、麒麟、孔雀、马、昆虫等。人物纹饰的元代青花瓷数量极为稀少。

当我们观察元代青花瓷器时可以显而易见地发现其最大的装饰特点就是器身通体布满各种装饰图案,装饰精美,且装饰层次较多,但整个瓷器的层次很清楚,给人一种繁而不乱的美感,一改我国元代之前瓷器朴素、疏朗、飘逸的装饰风格,是我国陶瓷装饰形式的一大突破。

元青花瓷器中这种繁缛华丽的装饰与元代之前我国瓷器含蓄、内敛的装饰风格相去甚远,因此可以推测出这种装饰形式是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主要受西域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伊斯兰艺术在审美方面崇尚繁复、不喜空白,所以繁复图案装饰形式运用极广,从建筑的墙壁、清真寺的装饰、丝织品、地毯到器皿中各种物品的装饰都遍布繁复的装饰。伊斯兰教认为,空间是魔鬼出没的地方,因此为了阻止魔鬼活动应该以稠密的繁缛的纹饰将空间填满。另外,伊斯兰教还认为真正的空白是不存在的,因为真主无时无处不在。《古兰经》中曾说道:“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无论你们转向哪方,那里就是真主的方向。”伊斯兰艺术不喜空白出于三个原因:第一,城市生活熙来熙往,拥挤对文明而言自然而然。第二,沙漠和乡村的荒凉使人不悦。艺术作品中的空白,让人觉得艺术家缺乏思想和才能。第三,伊斯兰—阿拉伯喜好夸张,造成艺术审美的繁杂形式。②

中国青铜器、丝绸、绘画等传统艺术是元代青花瓷丰富多彩装饰纹饰的艺术源泉。尊、觚等身形较高的青铜器对元代青花瓷中的瓶类、罐类装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盘、镜子等较为平坦的青铜器又对元代青花瓷中的盘类、碗类装饰具有一定的启发。元代青花瓷装饰纹饰从元代的绘画和丝绸、金属工艺中也汲取了大量精华,如元青花上的人物画大多以元代戏曲为背景进行设计描绘,较为典型的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等。元代的丝绸纹样对元青花的装饰艺术影响是最为重大的一种,如元代青花瓷器上装饰的缠枝花纹、底纹浮纹结合和青地白花的装饰形式均与元代丝绸纹样有着直接的艺术关系。

2 元代青花瓷的生活美

中国陶瓷被创作之初的用意即是用于日常生活,然而这种因为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创作本身就蕴含了一定的艺术成分和审美要素。青花瓷的生活美是研究青花瓷与人们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美的观念。陶瓷产生之初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如蒙古族生性豪爽喜欢饮酒,所以元代青花瓷中酒器居多。另外,陶瓷还具有美化人们生活的目的,所以它既具有物质功能又具有精神功能,在设计上应主要迎合的是人民大众的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审美情趣,而不能像其他艺术作品一样仅供少数人欣赏或设计者自己孤芳自赏,这也是中国陶瓷具有浓厚民族艺术特色的原因所在。

元代青花瓷上的人物故事画吸收了大量元曲中的内容,充分反映出了青花瓷在设计方面与元代的文化生活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蒙古族进军中原和江南,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大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特别是江南士人)也蒙受了极大的屈辱和压迫,他们中的一部分抛弃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转而投向文学艺术用以打发时间、精力和寄托情感。所以元代青花瓷的画意有一部分不是一般工匠所为,而是一大批优秀的汉族士大夫中的画匠甚至是画家所作,这也是元代青花瓷能成为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的原因之一。

目前元代青花瓷在非洲、西亚、东南亚等地均有发现,器形均略有不同,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如现存于西亚、东南亚等地的巨型元代青花瓷中以大至57厘米的大盘最有特色,这与当地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元明,马来西亚人的习惯,凡遇宴会,例用可供四人至八人共食之大盘,用盘盛满其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入口中而食。”③在东南亚一带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当地人用以储存槟榔之用的小至5~6厘米高的青花小罐。

3 元代青花瓷的技术美

青花瓷的技术美是研究青花瓷在制作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设计预想而自然形成的美。7~9世纪我国青花装饰技术的发展为青花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前提,元青花的装饰艺术别具一格,兼具雄浑壮丽和妩媚典雅的艺术特色。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统治者乐于不断拓展我国的疆土,麾师西征最远达东欧地区。凭借强劲的军事实力,在不断侵略扩展过程中,元帝国侵占了波斯地区,同时借助方便快捷的驿站网络,为该地区使用原产于波斯地区的青花钴料烧成釉下蓝彩的技术传入中原提供了机会。元代青花瓷大约诞生于元朝中期(14世纪前半叶),在此之前唐代长沙铜官窑的釉下彩绘已十分突出,宋金时期北方磁州窑和南方吉州窑的白地黑彩和白地褐彩也已非常成熟,为元代青花瓷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元代时期富有智慧的制瓷工匠采用了优质瓷土高岭土和瓷石二元配方的方法制成瓷胎,使胎体看起来洁白、细腻、明亮,为在洁白瓷胎上进行彩绘提供了基础。另外,二元配方后的瓷胎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烧造过程中不易变形,适用于制作大型瓷器,为元青花瓷的产生提供了造型支持。

南宋之后,大批具有精湛制瓷技艺的磁州窯工匠南迁,给景德镇的制瓷绘画技巧带来了新鲜血液。箭鸣马嘶的元代由于长期征战的缘故虏获了大量战俘,这些战俘中有些本身就是工匠出身,有些是后来因各种原因被逼成为工匠的,他们成为元政府“匠户制度”中工匠的来源之一。匠户的另一来源则是政府在民间主动签发的手工业工匠和原本并非工匠的普通百姓。“匠户制度”是元代的户籍制度之一,即这些从事纺织、工艺品制作、军器制造等的手工业工匠必须为政府的手工业局、院服役,他们在户籍制度上自成一类,并且必须世代沿袭,承担指定的工作。元代的“匠户制度”为元时期青花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中国著名艺术人类学家方李莉指出:“本土手工艺者有很好的本土技术,熟悉本土的材料,但仅仅这一点是不够的,每一种本土文化的发展,都需要有外来文化的刺激。”④元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统治者一路西征占领了多个国家与地区,丝绸之路的发展东西交通大开,使多民族文化相互竞争、相互激荡,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生产出来的青花瓷器比中国任何一个朝代的青花瓷器都更大气、敦厚、生动、明艳、亮丽,它的制作灵感既来源于本土又源于中、西亚文化,它的生产青料既有本土的又有进口的,它的制作工匠既有本土艺匠也有“外来的和尚”。因此,可以说元代青花瓷是丝绸之路中外交流、民族文化互动的艺术瑰宝,是我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汉文化、蒙古族文化和来自西域的伊斯兰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艺术风格。■

注释

①熊廖.陶瓷美学与中国陶瓷审美的民族特征[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94.

②Oliver Leaman.Islamic Aesthetics[M].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4:40.

③朱裕平.元代青花瓷[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

④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_discard.方李莉:设计·手艺与中国文化复兴[EB/OL].(2020-06-09)[2021-11-14].https://www.sohu.com/a/401049142_120066051.

猜你喜欢
元代丝绸之路青花瓷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雪霁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