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鲜族方言亲戚称谓

2022-04-20 10:37金善姬通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名作欣赏 2022年11期

⊙金善姬[通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活跃。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语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朝鲜语不仅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语言,而且作为一门外语在语言学方面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领域。

一、亲戚称谓的重要性

亲戚称谓语在朝鲜民族日常语言生活中占重要的比重,据韩国著名语言学家黄炳淳(2002)教授的观点,很久以前朝鲜民族以男性为中心,在特定地域构成了集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可以说明亲戚文化的特征就是朝鲜民族的文化特征。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对亲属及亲族的称谓进行了研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语言学家伍铁平(1980)把有标志范畴和无标志范畴看作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认为血亲的名称为无标志范畴,姻亲的名称为有标志范畴。石秀珍等(2010)主要对比了汉英日常生活中对亲属(长辈、平辈和晚辈)的称呼语的差异,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促进对英汉称呼语的了解和跨文化的顺利交流。堂子恒(2008)对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进行了研究,对汉韩亲属称谓语构词、简化和泛化、异同表现的语言和文化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王登云(2008)从言语行为、情感表达、话题发展和交际情境四个方面考察了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张春芳(2005)对中韩相似的称呼语进行了比较。

亲戚称谓语跟一般词汇不同,是与文化状态最密切相关的词汇领域。亲戚称谓语系统地反映了亲属组织的语言现象。朝鲜民族的亲戚称谓语以多样而复杂的形态出现,中国朝鲜族的一部分是韩国移民的后代,还有一部分是朝鲜移民的后代,他们大部分受到父母及祖父母的影响,使用韩国或朝鲜的语言和文字,还受到了中国的影响,所以他们使用的语言与韩国或朝鲜有不同之处,这也反映在亲戚称谓语中。

二、方言

语言会随着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文化发生接触,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的不同的社会变体。

朝鲜族主要以移民构成,大部分定居在中国的东北,其中吉林省朝鲜族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60%。部分朝鲜族是朝鲜迁入的,部分朝鲜族是韩国迁入的,三至四代生活在中国,慢慢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可以说吉林省的亲戚称谓方言既是社会方言也是地域方言。

三、亲戚称谓体系

亲戚称谓可分为亲族亲戚称谓和戚族亲戚称谓。亲族是由血缘关系发展出血亲,姻缘关系发展出姻亲,也称为父系亲族称谓。戚族分为内戚(母系亲族称谓)、外戚(夫系亲族称谓)和妻戚(妻系亲族称谓)。

母系亲戚称谓是指嫁到亲族的祖母或母亲的亲族,也可称为外家系亲戚词汇。

女人结婚以后,成为婆家的一员。夫系亲戚称谓是指丈夫亲族的词汇。

妻系戚族称谓是男人结婚以后形成的关系称谓。

四、朝鲜族方言亲戚称谓

吉林省的亲戚称谓源于朝鲜和韩国,但因各种原因,形成了独特的亲戚称谓体系。本论文着重研究亲戚称谓中的方言体系,范围为曾祖代,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能见面称呼的上限就是曾祖代。亲戚称谓分为指称语和称呼语。指称语一般用汉子来标记,称呼语一般用固有词来标记,方言亲戚称谓都出现在称呼语。下面具体分析主要方言亲戚称谓:

五、结语

对本论文进行一下总结:

(1)朝鲜族方言亲戚称谓大部分使用咸镜道方言。这是因为中国的朝鲜语先接受了同一个社会体制的朝鲜的语言与文字。

(2)对父系“姑妈”的称呼语与母系“姨妈”的称呼是一致的。这可能是因为生活在中国,对父系与母系没有准确的远近关系理念,都当作同样近的亲戚。

(3)对丈夫的弟弟妹妹,或对妻子的弟弟妹妹,称呼为名字,这可能是受了中国称谓的影响。

(4)古代的时候,朝鲜和韩国的文字和语言是相同的,所以从古代开始使用的称呼是两国共同使用的形式。

本论文具有以下意义:

(1)中国朝鲜族的亲戚称谓语维持着保守性,研究中国朝鲜族的亲戚称谓语有助于了解与韩国、朝鲜亲戚语的差异,将来可以成为世界朝鲜民族亲戚称谓语的参考资料。

(2)研究差异以寻找探索合理的、规范化的亲戚称谓语的体系,这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对朝鲜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对亲戚称谓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它对世界朝鲜族亲戚称谓语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4)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的朝鲜族人口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在亲戚称谓使用上也有明显的减少,过了一代两代以后,朝鲜族的亲戚称谓语会逐渐消失。本论文可提供撰写专著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