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体中痕量新兴污染物的协同印迹识别与多元即时分析

2022-04-20 02:38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甜印迹

项目主持人:甘甜 教授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甘甜教授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环境水体中痕量新兴污染物的协同印迹识别与多元即时分析。项目编号:22176162。

水环境中新兴污染物的广泛存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构成重大风险。然而,其浓度极低且种类繁多,常规方法无法进行有效识别和快速现场检测。该项目拟以单原子过渡金属-氮-碳(M-N-C)催化剂为新型传感基元,设计高通量纸基微流控芯片,结合核酸适配体-分子印迹协同识别效应,构建低成本、微型化、集成化的便携式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复杂水样中新兴污染物的特异性捕获和高灵敏即时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构筑与电化学传感模式相匹配的三维折叠微流控纸芯片,以M-N-C材料对纸纤维进行功能化,探索电信号增强机制;(2)制备兼具结构匹配和适配体亲和协同效应的表面分子印迹膜,发展靶分子的双重识别技术并组装电化学传感平台;(3)建立新兴污染物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测定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水环境中目标物的多元检测。该项目将为新兴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提供新技术和新方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甘甜,博士,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1年6月于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7月至今在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工作。在仿生催化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的表征以及微纳器件的应用等领域开展了系统深入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学术成绩包括:(1)明确了电极材料形貌、微结构和物相调控电荷转移、物质运输与电化学催化性能的规律。(2)开展了识别与催化一体化的双亲性分子自组装,构筑系列多层次、多维度的具有高催化效率的仿生体系。(3)基于新原理构筑仿生微纳传感器,提高特异性识别性能和检测灵敏度,为实现食品安全快速现场检测提供了新思路。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及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项。发表SCI源刊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河南省教育厅2021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猜你喜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甜印迹
马 浩
多面的绘画者——我心目中的鲁迅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脆弱一分钟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成长印迹
事茶十五年 甘甜自知
2017 年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