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共青团:把故事和青春留下来

2022-04-21 14:17高振宁
中国共青团 2022年7期
关键词:沙坪坝区红岩共青团

高振宁

转过松林坡和红梅林,沿着歌乐山步道拾级而上,一段没有火车的铁轨,串联起各个红岩革命遗址,载着青春与信仰,延伸到葱茏的远方。

那一天是2021年12月13日,团沙坪坝区委书记李喆、沙坪坝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唐永庆一行正在歌乐山进行调研。碰撞总能使这片沃土火花四射,依托红岩文化景区的引流优势,打造一处吸引青年打卡的时尚地标,让本地与外地的年轻人了解到沙坪坝区的不同侧面,团沙坪坝区委正在上下求索。在沙坪坝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区委确立了全力打造创新驱动示范区、开放引领示范区、文化传承示范区、人民城市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在服务党政中心大局的框架下寻找切入点,沙坪坝共青团应为、能为、大有可为。

站在中梁山上眺望,东部老城的肌理正在进行着精细化更新,西部新城承载着沙坪坝产业之城的未来。如同两江交汇翻涌起记忆的波纹,许多年前,那时,唐永庆还是一名由学校团委推荐到沙坪坝区知识产权局实习的学生,温暖、爱才的“沙区印象”很快深深烙印在这名外区青年的心底,使他做出“留下来,就在这里发展”的决定。2018年9月,沙坪坝共青团建成了重庆市第一家青年人才驿站,外地来渝求职的学子最多可在大学城免费住宿14天。如今,沙坪坝区一如既往地传承着惜才、爱才、留才、用才的浓厚文化,致力成为万千青年学子向往的“青春之城”。2021年5月,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沙坪坝区成立了沙磁校友会,以此为契机,打造校友经济产业园,为青年校友回沙投资兴业、科研合作提供支持。

临近黄昏,调研团沿着“川外小铁路”走向山下。蓦然回首,这段原特钢厂专用轨道的旁边,一架架电力电杆样式的路灯亮了起来,熟悉的光晕仿佛从岁月的深处穿越而来。“沙沙——沙沙——”风中,漫山遍野的青松正在不住吟唱,像亲人呼唤着你,呼唤着你回到发展的家乡,来参与、来见证这片土地的蜕变与成长。

胡不归?

犹如台灯俯瞰着书里的文字,如果今已亭亭如盖的黄桷树会说话,能讲出多少这片原特钢厂职工家属区旧貌换新颜的故事。当晨雾渐渐散去,歌乐山下绿意盎然的石井坡·花弄里浮现出星星点点的砖红色屋顶。书页便是那晒台上晾着的隔夜衣衫,年复一年,晒出几代人记忆的温情;院坝的围墙上画着水粉的牡丹,石砖路两旁,昔日的厂区小房都变作彩色的风景,是谁悄悄为老书包上了书皮?

“这是沙坪坝共青团通过组织化动员,发动沙(坪坝)区16所高校青年学子,与社区群众一起参与到助力全区城市微更新行动,才有了花弄里墙壁上一面面洋溢着青春与时尚气息的画作。”石井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曾玲,转岗前曾担任团沙坪坝区委副书记。街道工作以来,曾玲从实践的角度对沙坪坝共青团的组织力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现在街道承办具体活动时,发现借助共青团的力量,往往可以用很少的经费做出相当不错的成绩。”

组织化的动员能力需要建立组织化的覆盖体系。截至2021年底,沙坪坝共青团已建立社会领域团组织822家,由共青团主导的、具有稳定功能的青年社团67家,学校领域应建尽建,实现了团组织、团校、学校少工委的全覆盖,193位团代表全部进入团代表联络站履职,随时可以调动起强大的青春合力。

和风轻拂过青石板的每一步台阶,一排排苏式楼浅榴红的墙壁上摇曳着忽明忽暗的黄桷树影。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翻修一新的苏式楼外,有一道靓丽的风景,那就是坡道上一盆盆正在茁壮成长的绿植。

“我们邀请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少先队校外辅导员,打通了少先队校外实践育人的新路径。2018年,街道完成对苏式樓片区的全面改造后,团区委立即联合街道党工委,组织附近的少先队员们以中队为单位,自带盆栽植物扮靓老旧小区。直到今天,依然会有‘红领巾’定期照看它们。”青青幼苗终有一天会成长为挺拔的大树,团沙坪坝区委副书记张德丽的眼前仿佛闪过一张张稚嫩坚定的面孔。2021年,沙坪坝共青团已开展各类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活动100余场次,覆盖少年儿童超过1.5万人。

如今,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沙坪坝区正在以“绣花功夫”推动着全区100万平方米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升级,精心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风景”。在沙坪坝共青团的组织下,青少年参与着城市微更新行动,亦传承着这座城区的记忆与历史。

“今年1月,团区委已通过征集‘青春之城’logo、口号、短视频等文创作品对启动‘青春之城’打造工作进行了造势预热。”在团沙坪坝区委副书记李力心里,“青春之城”汇集着每一个沙坪坝人的青春之力。所有留得下来的青春都源于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

于是,譬如在石井坡街道党群服务活动中心,你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街道党工委和高校团委的组织下,青年学子们走进社区,量体裁衣地根据自身专业特长为社区提供着志愿服务;每当街道举办红岩大讲堂时,附近的青年学子和少先队员们也会齐聚一堂,倾听社区中致力于公益服务的“老特钢厂人”讲一讲曾经的老城故事,讲一讲这片诞生红岩精神的土地上他们心中的那抹红——一缸永远正在燃烧的“炉火”。

热土难离,亦因在这里留下过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都说在细微处下“绣花”功夫,“绣”出了沙坪坝的颜值和温度。不信?你看大街上一座座原本凉冰冰的配电箱也换上了各式各样的彩衣。在区城市管理局完成对主干道配电箱、光缆交接箱的彩绘打造后,背街小巷的配电箱又该交给谁呢?

“交给共青团来做吧,我们组织专业志愿者和少先队员来画!”沙坪坝共青团向区委主动请缨时,已然胸有成竹。行动很快开始:区青年红岩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进行摸排后,确定了全区背街小巷里728处配电箱的具体位置。随即,团沙坪坝区委副书记、沙坪坝区少工委副主任余张铤向沙坪坝区各中小学校和建有团组织的美术培训机构发出邀请,不到一周时间,所有配电箱已被认领一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下,少先队员们自备颜料,将配电箱作为描绘城市精神与未来的画板,也以小手的力量聚拢起更多青年的心。在双碑街道,树人小学的少先队员们为黄桷树下的配电箱画上了一幅红梅图:“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老师说,我们的家乡沙坪坝是一片红色的沃土。”

如火如荼的彩绘配电箱活动正在进行当中,2022年1月29日,团沙坪坝区委又向全市高校发起了“沙坪坝区城市微更新青年设计改造大赛”,鼓励青年学子以团队的形式,为全区已收集的23处城市空间做一次“微创手术”。为鼓励青年学子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服务家乡,不少学校已将比赛作为实践课程纳入学分体系,特意安排相关专业课程提前半学期开展。

还没等到开学,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凌子淇已经在青春沙坪坝微信号和学校共青团的官网上看到了大赛通知。她说,自己正在组建团队:“提交作品之前,团区委还会组织选手们实地勘测点位并开展集中培训。很期待有一天路过街头巷尾的某处角落,可以骄傲地指着我们团队的名卡说,你看,可望可及的风景里也曾留下我的青春。”

潮涌嘉陵,风动歌乐。这片土地的风息中永远浮动着一样的青春与红色。不知多少个华灯初上的傍晚,山城里吹来沁润的晚凉,沙坪坝区青年红岩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汪凌蒙路过金沙天街,这座全国首个高铁商圈TOD城市综合体,总能想起自己一次次穿上红马甲,作为“红岩志愿者”的日子:

“很荣幸,能与这座车站见证彼此的成长。”她说,“记得大学期间第一次成为红岩志愿者时,就是在这里参加了沙坪坝共青团组织的助力春运行动。那时候,它还是有点老旧的沙坪坝火车站。2020年,我已是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沙坪坝站正在升级改造当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团区委第一时间发起志愿者招募令。收到消息的第二天,我们所有的西部计划志愿者都来了。大家在车站里协助测温,心里暗戳戳忐忑,却在嘴上嚷着‘我们天不怕地不怕’,一股劲地往前冲,现在想起来依旧历历在目。如今,沙坪坝高铁商圈TOD已经是重庆青年的打卡地标了,而我也从志愿服务的参与者成长为一名组织者。疫情期间,团区委、区青年红岩志愿者协会共组建397支青年突击队、10万余人次青年奔赴一线,服务群众730万余人次。”

脉动的青春热血为这座青春之城注入飞扬的活力,每一个旭日升起的日子,沙坪坝区都在发生着一点一滴的变化。2021年6月,为助力区委、区政府开展创卫复审工作,沙坪坝共青团将68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组建成6组红岩志愿者青年分队,作为城市品质监督员,走街巷、找问题、促整改,参与“安全生产”和城市品质提升专项整治工作,巡查180天,发现问题6300余个。起初每天巡查一次,现在每周巡查一次。作为红岩志愿者青年巡查分队小队长,鲁军霞笑道:“环境提升得太快了,再想找到问题,真的蛮困难。奇妙的是,我渐渐感到让这座城区变得更美已经成为了一种潜意识。即便不是在巡查,我也会随时留心周围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动的实践结出丰硕的成果。沙坪坝共青团成为重庆市唯一区县团委荣登团中央“志愿服务大讲堂”。冠红岩之名,不辞涓涓细流之力。为扩大共青团开展青年群众工作的伙伴队伍,沙坪坝共青团以公益价值凝聚行动共识,引领青年社会组织成为红岩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在团沙坪坝区委的对接下,沙坪坝区应急救援协会秘书长王涛带领17名队员驰援河南新乡抗洪救灾,搜救被困群众400余人、转移物资约3吨。

不斷扩大的“朋友圈”,使沙坪坝共青团探索出一条破解基层团组织力量薄弱的创新之路。2021年,沙坪坝共青团以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为契机,实施“百千万”青年优才计划,通过扩充100名基层治理青年优才、选派1000名基层服务青年优才、招募10000名基层公益青年优才,建立“一人一册”导师帮带、“一人一档”全程记实、“一人一岗”分类考核,将青年优才充实到全区各镇街、部门、行业、村社区、非公企业等领域的共青团工作当中,引领青年增强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大局贡献度,助力基层解决各类民生实事506件次。

“‘百千万’青年优才计划通过资源链接,畅通青年优才成长渠道的同时,形成了青年之间榜样引领的示范效应。”团沙坪坝区委书记李喆说,“截至目前,团区委已联合区民政局、各镇街设立基层公益岗,为83名青年优才提供了就业岗位。此外,还通过区级媒体平台选树青年优才典型28个,向高校团委推荐67名青年优才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其中4名被纳入沙坪坝区‘青马工程’。”

每一个流动的红色背影,都是一面坚守的火红旗帜。“红岩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党史宣讲团”12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8万余人的主题宣讲里,各级团(队)组织以“红岩精神代代传”等主题开展的6500余场、参与青少年24.7万人次的团(队)日活动中……沙坪坝共青团将红色种子深埋进红岩志愿者的内心,在引领理想信念中,锻铸着红岩之魂。

由团沙坪坝区委推荐到中央团校进修1个月后,沙坪坝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助理、重庆市大学城第一小学校大队辅导员文萍感到开展学校的少先队工作更有方法、也更有成效了:“我们开展校级宣讲比赛,鼓励少先队员们成为小小红岩讲解员,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有一天,我欣喜地看到值周的少先队员对忘记佩戴红领巾的同学非常耐心地讲述着佩戴红领巾的意义。现在,学校里很多少先队员都是区里的小小红岩志愿者。”

曾作为沙坪坝区西部计划志愿者,春暖社会服务中心专职社工贺景茂最不能忘记的是就读于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时青马工程班级的老师:“每周,团委老师都会与我们谈心谈话。上学时,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舒虹副院长一直帮助我留心就业政策,并推荐我去参加西部计划。”

贺景茂还记得,那时候,每逢清明、9·30、11·27,学校团委都会组织青马班学员集体去歌乐山烈士陵园扫墓。山风中,草丛和树枝微微颔首,仿佛招呼着远道而来的朋友。走在歌乐山上,贺景茂常常在想:长眠于此的先烈们是否也曾看到过自己目及之处的景色?空气中,似乎还能嗅到他们赤诚青春的气息。是的,英雄自有传人,无数个你就是无数个我。山道中,去岁的野草已化作春泥,默默地滋养着下一代的新生,是奉献,更是传承。

人杰地灵,根深叶茂。沙坪坝,这座平均年龄只有35周岁的重庆市科教文化大区是一个留得住根脉的地方,从灵山秀水中走出去的学子们,在天涯,更在沙坪坝共青团的心上。

为青年学子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不断线的精准服务,团沙坪坝区委的服务力细水长流,久久为功。2021年5月,沙坪坝区光谷·智创园里,一扇扇开启的写字楼大门正迎来“五月的花海”。在团沙坪坝区委举办的“青年感知行”活动中,来自全国众多知名高校的30余名沙籍青年学子实地触摸着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脉动。

“通过校地校企订单培养模式,我们已有60多个专业岗位与沙坪坝区高校签订了实习计划。同时,公司也鼓励高校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也是土生土长的沙坪坝人,重庆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健安为前来参观的青年学子介绍着公司的科研环境,并以红岩精神激励这些未来的工程师们:“现在有很多技术国外封锁我们。希望你们也能像这片土地的红色先辈们一样,面对敌人的重重圍困,心怀必胜的信仰!”

是平台传平台,是口碑传口碑。温暖、爱才的“沙区印象”如同一缕春的消息,吹绿了千树,渐渐晕染成一片盎然的葱茏。不知不觉,沙坪坝共青团持续推进的“返家乡”、扬帆计划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服务青年人才3万余人次,解决了5800余个就业需求。2021年,沙坪坝共青团组建起北京、成都等7座城市的学子联谊会,立即吸纳青年学子600余人。也曾在这片沃土上汲取营养,当青青幼苗已成长为栋梁之材,谁不想为自己发展的家乡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梧桐树花开正盛,引得凤凰八方来。在哈尔滨,一名手持专利的博士向王健安抱怨没钱融资,以至项目落不了地。当时,王健安便建议他技术成熟后,来沙坪坝发展。现在,这名博士已经在沙坪坝安了家,专利项目也实现了成果转化。

于是,你能看到,在这片发展的沃土上,“人才森林”正在生长。重庆中电光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臻看来,沙坪坝区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的优势,成为吸引企业入驻沙坪坝区青凤高科产业园的关键:“‘环大学创新生态圈’集中了全区9万名高校人才,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全市首屈一指。”重庆大学创新创业中心主任王鹏飞证实了陈臻的说法:如今已成为全国青联委员的李力,借助产业园孵化器的力量,还在重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实现了“云”技术收集发电机专利的成果转化,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云威商城”。值得一提的是,王鹏飞本人就是一名外地来沙的“佳木”。

沙坪坝,是科学家的“家”,也是创业者的“城”。一项项暖意融融的服务,如春雨浇灌在这片土地,应时而起、润物无声,团沙坪坝区委服务着青年的急难愁盼,新沙坪坝人,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与众多青年创客相同,创业初期,重庆原道窝克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始人张游瑀面临着人脉与资源上的困境。沙坪坝共青团看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张游瑀,推荐他加入沙坪坝区青年联合会。在一场场创业沙龙中,张游瑀和许多志同道合的青年人在思维碰撞中展望到未来的无限可能,突破了创业瓶颈,现在的身份还是一名青创导师。2021年,原道窝克公司组建起团支部,每周都会在团沙坪坝区委的指导下,开展‘E家厨房青创下午茶’活动,“烹调出”更多创业梦想的同时,亦成为了沙坪坝区非公企业团建的典型案例。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2021年,沙坪坝共青团已持续开展“青创桥·青年创新创业活动”、各类创业培训20余场,推报创业项目30余个,服务青年700余人次。与团成都市武侯区委结对共建,打造的成渝青年创新创业联络站中,已达成合作意向8个。服务走进心里,时光生出根须,缓缓撑开每一个硕果累累的数字,跃动在枝头的是一个个绿叶发华滋的故事。

聚焦青少年发展服务,重庆市煜昆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涵涵要找到能够双向助力的创业“partner”。作为成都人,来到重庆创业的李涵涵很快与沙坪坝共青团“一拍即合”:“我发现,在这里青少年发展服务可以开展得更好更快。2021年,团区委开办了14个‘青仔益起来’暑期托护班,推动着16700平方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加速建设。团区委借助我们延长了工作手臂,又像朋友似的,积极把我们推荐到更高的平台。现在的我也是一名沙坪坝区政协委员。沙坪坝共青团的助力下,公司和我都在这里扎根更深,成长得更高。”

十年嘉树蔚成林。在这片红色的土地种出绿色的食材,一直是七彩祥耘·开心农场、重庆雪鼎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伟的愿望。对于李伟来说,十年来,一步步见证自己成长为乡村振兴青年典型的沙坪坝共青团更像是雪中送炭的亲人。“那时候,在团区委分管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曾玲副书记常常会带着我们去外地考察先进经验。2014年8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几乎把农场逼入绝境。是团区委和各级部门给予我的荣誉和支持让我生出绝对不能放弃的想法,这才有了现在能带动130多人就业的开心农场和重庆市数字农业(沙坪坝区)创新基地。”回眸往事,李伟常常感慨,自己和沙坪坝的缘分仿佛冥冥之中早有注定:“许多年前,一次偶然间吃饭,和朋友说起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和其中的困难,朋友马上对我说,为什么不来我们沙坪坝发展!”就这样,异乡渐成故乡,又是熟悉的叙事。

宛若山城里的一棵棵黄桷树,林立的青年人才为发展的沙坪坝区注入着清新的氧气,亦构成了这座城市最蓬勃、寻常中蕴含着奇崛力量的风景。在沙坪坝住得久了,一天清晨,李伟独自沿着歌乐山上的“川外小铁路”慢慢走。一座座站台上的红色地标仿佛这片土地的精神书签,岁岁年年,提醒着后来人时时翻阅那些在烈火燃烧中亦散发着赤诚青春气息的红岩诗篇。

“或许有一天,翻开这座城区发展的大书,也能看到我们建功时代的青春文字。”他这样想着,望见一片绯红的东方,仿佛正孕育着新生的力量。就这样,不知不觉走到山下的石井坡街道,晨光透过浓密的黄桷树荫闪烁着微芒,就像未来人们期待的眼睛。

猜你喜欢
沙坪坝区红岩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沙坪坝区文化旅游康养行业发展情况
沙坪坝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碎》设计素描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