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的探照灯部队

2022-04-21 14:14李健翔李贵洲
党史文苑 2022年3期
关键词:探照灯安州高炮

李健翔 李贵洲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除陆军、空军、高射炮兵、装甲兵等军兵种与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奋勇作战外,还有一个兵种也为打击入侵和来袭敌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它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探照灯部队。

1951年9月,在朝鲜战场上,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空軍歼击机部队的打击下,特别是投入反“绞杀战”的战斗后,志愿军空军空战能力逐步加强,活动空域逐渐向南拓展,取得平壤以北、鸭绿江以南局部制空权,构成对昼间轰炸大宁江、清川江桥B-29轰炸机的威胁。对此,美国空军不得不改变轰炸策略,从11月开始,从白天的狂轰滥炸转为夜间的侵袭破坏。美军战法的改变,使志愿军高射炮部队和志愿军空军因夜间没有制空权而陷入被动。1951年12月中旬,为配合地面部队、高射炮兵和歼击机部队夜间有效打击敌人,中央军委防空兵司令部命令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的探照灯团赴朝参战,就此拉开了探照灯兵入朝作战的序幕。

首战安州

当时,探照灯部队是一个新型技术兵种,组建时间普遍不长,人员全部来自陆军部队,营连指挥员大都文化程度不高,后来官兵经过几个月的突击训练,虽然掌握了兵器的使用方法,但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再者,部队装备多为二战时期的老式灯具,首次走出国门的第一战便是血雨腥风的朝鲜战场,这对毫无作战经验的探照灯部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951年12月27日下午4点,探照灯第一〇一团(后改为第四〇一团)二营的四连一站、五连一站、六连一站和一营的二连一站,在团长吴永安率领下开赴朝鲜安州,这是入朝参战的第一支志愿军探照灯部队。到达安州后,吴永安便立即带领各级指挥员侦察阵地,根据敌机袭击我保卫目标的两个主要方向45度和225度,把雷达灯阵地都选在山顶上,以清川江桥为中心组织面积为140多平方公里的照射区,保障高炮部队夜间作战。1952年1月9日,部队安全进入阵地,开始执行保障高炮部队保卫清川江桥、大宁江桥的夜间作战任务。

探照灯部队刚就绪,敌B-29轰炸机即来轰炸清川江桥。从未见过探照灯与高射炮配合协同作战的高炮团团长们,都在各自的山头临空指挥所里,兴致勃勃地观察探照灯刺破夜空照中敌机、协助高射炮对其射击的壮观场面;各炮连阵地上,夜幕下的战士们都聚精会神坐在炮位上,把炮口指向敌机来袭方向,等待与探照灯密切配合打击敌机。

然而,高射炮和探照灯部队协同并非很顺利。从1952年1月9日后的一段时间里,探照灯部队虽夜夜开灯,但一直未照中敌机,指战员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此,志愿军前线指挥所向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发电报,询问照不中敌机的原因。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副参谋长徐遒斌亲自到前线视察。团里也组织各级干部深入灯站调查。原来,由于探照灯部队缺乏实战经验,把多数灯站配置在高炮火力范围之内,因而不能保障高炮部队有足够的准备射击时间;把雷达探照灯配置在山顶或高山上,地物回波太强,很难发现目标;干部战士技术水平低,不能熟练使用探照灯;探照灯雷达未经精确校正,加上指挥和操作协同上存在问题等等。

在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派到前线工作组的帮助下,该团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发现的有关问题,一一破解。从思想教育入手,对部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战斗精神教育,帮助指战员牢固树立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重新调整雷达探照灯阵地,将山头上的雷达灯移到了山脚下小丘陵上;请示上级调来两个罗盘校正仪,请苏联顾问帮助校正雷达天线和培训技工;明确带光跟踪的战术,在阵地前沿设置监视哨,叫响了“照中第一架敌机,为人民立功”的口号。这些举措,大大激发各级指战员敢打必胜的信心。

1952年2月3日20时48分,一架美军B-26型轰炸机企图轰炸清川江大桥,一营二连一站雷达首先发现目标,但开灯未照中。二营四连一站搜索敌机发现目标,8公里处开灯未能照中,带光跟踪时,照中敌机,其他跟踪灯纷纷开灯接光,跟踪两分钟。这是志愿军探照灯部队首次照中敌机。2月18日夜,清川江上空出现美军6个批次的混合轰炸机群,机型有B-29、B-50、B-26,第一批次美军轰炸机临空后,四连一站首先发现目标,开灯照中一架B-50飞机,并连续跟踪,为志愿军高炮部队争取充分的准备时间,集中火力将敌机击落。这次战斗,6批敌机全部照中。这是探照灯部队入朝以来,取得首次保障高射炮兵击落敌机的胜利。

连续照中

自探照灯部队协同高炮部队首次击落敌机后,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增强了部队的战斗信心。他们不断总结经验,又接连击落夜间轰炸清川江桥、大宁江桥的美机,迫使美军将轰炸重点逐渐转向郭山、定州、熙川地区以及鸭绿江沿岸。为有效应对美军的夜间轰炸,5月,志愿军铁道高射炮兵指挥所与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专门研究探照灯、高炮和歼击机部队夜间协同作战问题,并与驻朝鲜博川的友军夜航指挥所取得联系,开始探照灯部队协同高炮、歼击机部队的夜间作战。至此,探照灯部队越打越好、越战越强,取得连续照中的辉煌战绩。

1952年6月10日21时50分,美军11架B-29型轰炸机从安州西南方向采取单机跟进队形临近郭山,探照灯第四二一团六连于24公里发现目标,9公里处开灯照中,保障高炮部队和歼击机部队对美机作战。战斗至22时30分结束,11架美机全部照中,其中两架被击落,1架被击伤。探照灯部队与高炮和歼击机部队夜间协同首战告捷。

探照灯第四一一团一营十连还创造“九照九中”的好成绩。1952年9月的一个夜晚,十连一站严阵以待。22点多钟,接到敌情通报,操作手迅速向敌机来袭方向搜索,只一会儿即锁定目标,果断开灯,灯光像把利剑,一下“刺中”B-29轰炸机的“胸膛”,敌机像熊瞎子般挨了“一棒”,到处乱窜。敌机是沿着固定的航线鱼贯进入防区的,因此对第二架也照得很顺利,当照到第三架时,刚发现的目标突然不见了。“干扰”!雷达长迅速实施反干扰,于是,第三架、第四架,依次到第九架,都在探照灯兵的光网照射之中。这次战斗,9架敌机中,其中3架在被照得晕头转向的时候,被赶来的歼击机部队一阵猛打击落,1架掉在探照灯阵地不远处。战士们高兴地说:雄鹰给我们放“礼花”了!

最让探照灯兵们高兴的是,探照灯以准确、集中的照射,使美飞行员发生错觉或暂时“失明”,开创了用探照灯直接照落美军飞机的范例。

1953年3月15日22时22分,美军1架F-80C型战斗轰炸机,以高度4000米入侵朝鲜安州,企图袭击清川江桥。严阵以待的志愿军探照灯第四二一团七连采取近战的战法,在敌机逼近6公里时,突然开灯照中,各跟踪灯站迅速开灯交叉照射和迎头照射,数支光柱紧紧跟着高度急剧下降的敌机不放。在强烈光柱照射下,美军飞行员乱了方寸,飞机失去操纵,坠毁于安州西南地区。七连灯站积极主动,密切协同,照得准,跟得稳,创造了探照灯部队照落敌机的战绩。4月12日19时35分,美军1架F-94型战斗轰炸机,以3000米高度自安州西南方向迂回至西北方向入侵,第四二一团七连二排在敌机距离4公里时突然开灯,刺眼的光柱即刻把敌机锁住。美军飞行员做蛇形飞行并俯冲投弹,企图摆脱。七连各灯站紧紧跟踪,连续照射,使美军飞机像无头的苍蝇撞山坠毁。

其间,志愿军司令部推广七连总结的快速跟踪、连续照射战法,战果再次扩大。5月3日20时04分,美军3架F-84型战斗轰炸机,侵入郭山地区,攻击志愿军高炮阵地,前两架分别被探照灯第四〇一团七连和八连照中而仓皇逃窜,第三架被八连一排用散光照射照中,其他灯站开灯支援,美机飞行员在强烈光照下惊慌失措,飞机坠地爆炸。6月10日20时55分,一架美军F-84E型战斗轰炸机入侵郭山地区,企图袭击志愿军运输部队。探照灯第四〇一团八连立即投入战斗,并根据高空敌机的轰鸣声,用散光捕捉到目标后,各灯站立即接光,5支银剑般的光柱紧跟敌机,使美军飞机失去操纵,连人带机坠地爆炸。战后,八连受到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通令嘉奖和安东防空司令部通报表扬。

以变应变

1952年8月起,美轰炸机由于夜间空袭多次受到志愿军探照灯部队和高射炮兵以及歼击机部队密切协同打击,逐渐改变战术:用护航机掩护,护航机俯冲扫射探照灯阵地,吸引志愿军炮火,掩护B-29实施轰炸;活动规律多变,有时几天不来,有时连续侵入;入侵高度由三四千米,上升到六七千米;变化批次间隔,有时隔1分钟,有时隔39分钟;声东击西,飞机来自不同方向,主要方向投弹,次要方向不投弹;施放锡箔片、电磁波进行干扰;出动B-26型轰炸机攻击高炮和探照灯阵地;利用复杂气象条件进行空袭;在B-29型轰炸机机身上喷上黑漆等。

针对美军战术战法变化,探照灯部队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只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摸索,改进战术技术。志愿军探照灯第四〇一团采取相应对策:在战术动作上采取搜索快、照射快、接光快、关灯快的“四快”战法。在照射原则上,先照主要方向之敌,后照次要方向之敌;先照大型机,后照小型机。重新划分雷达灯的警戒方向与搜索范围。用散光照射敌俯冲机,安排高射机枪连在探照灯阵地设伏。关灯后变换方位角,加盖帆布,避免暴露余光。

美机轰炸朝鲜水丰发电站时,屡遭志愿军探照灯第四一一团照射,于是把空袭目标转向探照灯阵地。敌变我变。该团白天把探照灯隐蔽起来,晚上再拉出来,与美机玩捉迷藏。夜间空战时,该团先开一部分灯照射,待敌机发现目标,对探照灯阵地攻击时,隐蔽的探照灯开始照射,受敌攻击的探照灯立即关灯。敌机被隱蔽的灯照中后,有的被志愿军高炮部队击落,有的被志愿军空军击落,有的被友空军击落,有的怕撞山坠毁不得不爬高逃跑。这样不仅保护了重点目标的安全,也确保自己免受损失。

为解决在干扰情况下的照射问题,探照灯部队展开反干扰研究工作,号召人人动脑筋、想办法、寻对策。1952年3月底,探照灯第四二一团三营雷达技师继良发现了利用“中放开关”反干扰的办法,在4月6日、7日、11日三天战斗中,该营将33架施放电磁波干扰的B-29轰炸机照中22架(另11架因气象不良未照中)。以后各部队先后采用此种办法,解决在敌施放干扰情况下的照射问题,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11月18日23时50分,美军B-29轰炸机3批3架轰炸宣川后返航途中,被防卫郭山的探照灯第四一一团十连发现,敌机施放电磁波干扰,雷达长立即上下扳动“中放开关”,定位后开灯,捕捉到敌机,全连跟踪灯一起打开接光,敌机被夜航的友空军击落。另外,由于部队明确大小机型一律照射的积极作战思想,在照射小型飞机的技术上,也有了显著提高;在应对敌机多批、多路、多方向和大机群的战术上也积累不少经验,有效打击了敌人。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探照灯部队先后有第四〇一团、第四一一团、第四二一团的5个营、两个连参战,共照中敌机1100多架次,配合空军和高炮部队击落、击伤敌机50多架,直接照落4架,立下赫赫战功。★

责任编辑 / 马永义

猜你喜欢
探照灯安州高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光棱坦克”——“运河防御探照灯”特种坦克
“成兰铁路在安州”文学采风创作活动在安州举行
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所用37mm高炮秋冬季保养技术
探照灯
德国猎豹35毫米双管自行高炮
Observations of near-inertial waves induced by parametric subharmonic instability*
Seasonal variation and modal content ofinternal tid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去安州
SA2型76毫米车载高炮多视图
潜艇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