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损失脱钩分析

2022-04-21 01:59□文/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经济损失防灾损失

□文/尤 娟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西安)

[提要] 本文运用Tapio 脱钩弹性模型对2010~2019 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损失之间关系进行脱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上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损失之间总体实现脱钩;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中部、西部和东北的自然灾害和经济增长总体上实现强脱钩状态,而东部地区大多数年份都处于连结或增长负脱钩状态,间接反映出环境保护和相关防灾减灾工作的成绩。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21 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自然灾害风险呈现出新情况、新特点的背景下,采用独特的理论工具研究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协调关系或许能更清晰认识到环保政策与防灾、救灾工作的实施绩效,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面对复杂多变的灾情形势,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灾害对宏观经济效率的影响,如郭静等(2021)基于制度、政府救灾支出的视角进行研究,发现政府救灾支出和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都存在倒U 型非线性关系;二是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如李宏等(2018)的研究表明灾害在短期和长期中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实现“经济增长向上,自然灾害损失向下”的异步变化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脱钩理论为研究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损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框架。脱钩理论用于测度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物质消耗是否与经济增长之间保持同步的关系。近年来,相关学者运用脱钩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多维评估,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水资源利用、绿色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脱钩关系。通过对脱钩理论的深层次认识,可以认为脱钩理论用于测度任意两个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一致且同方向的运动关系。近年来,关于经济增长和自然灾害损失脱钩关系的研究较少,且主要以特定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如部分学者以区域或单个城市为尺度对经济增长与地质灾害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

从相关研究来看,脱钩理论已经较成熟,对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损失关系的研究亦较丰富,但利用脱钩理论研究自然灾害损失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还值得进一步深入。一方面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成果主要依据OECD 脱钩模型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另一方面从研究视角来看,现有成果主要围绕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特定地区自然灾害与经济增长脱钩问题进行分析,鲜少从宏观视角上利用最新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之间的脱钩关系。基于此,本文运用Tapio 脱钩模型对中国2010~2019 年GDP 与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之间脱钩状态进行分析,试图发现是否中国经济增长或多或少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期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Tapio 脱钩模型构建。Tapio 脱钩模型是对OECD 脱钩模型的完善和发展,其以时间期为尺度采用弹性分析法,一定程度上能克服OECD 模型在基期选择上的困境,更加客观和准确。因此,本文运用Tapio 脱钩模型进行研究,选取GDP 值和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值作为衡量经济发展和自然灾害损失的指标,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损失之间的脱钩关系。Tapio 脱钩弹性指数表达式见公式(1)。

其中,e 表示脱钩弹性指数;△DEL 和△GDP 分别表示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GDP 的变化量;DELn和DELn-1分别表示第n 年和第n-1 年的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值,GDPn和GDPn-1分别表示第n 年和第n-1 年的GDP 值。

根据Tapio 弹性脱钩模型,脱钩状态划分如下:(1)负脱钩状态:当e>1.2 且直接经济损失增长与经济增长都为正时为增长负脱钩状态;当e<0 且直接经济损失增长为正经济增长为负时为强负脱钩状态;当0<e<0.8 且直接经济损失增长和经济增长都为负时为弱负脱钩状态。(2)脱钩状态:当0<e<0.8 且直接经济损失增长和经济增长都为正时为弱脱钩状态;当e<0 且直接经济损失增长为负、经济增长为正时为强脱钩状态;当e>1.2 且直接经济损失增长和经济增长都为负时为衰退脱钩状态。(3)连结状态:当0.8<e<1.2 且直接经济损失增长和经济增长都为正时为增长连结状态;反之,当0.8<e<1.2 且直接经济损失增长和经济增长都为负时为衰退连结状态。

(二)数据来源。本研究中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额和GDP 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标准,中国各区域划分如下: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与经济增长概况。本文对《中国统计年鉴》进行整理发现,2010~2019 年中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呈波动变化趋势,受灾人口在2010~2013 年有所波动,但在2013 年后持续稳定下降,到2019 年,受灾人口只有13,759 万人。说明我国经过一系列防灾减灾措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总量从2010 年的412,119.3 亿元增加到2019 年的990,865.1 亿元,表明近年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减少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基于区域视角横向对比中国各区域GDP 与自然灾害损失情况,发现年均GDP 最高的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年均GDP 相当。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在2016 年和2019 年的GDP 出现了负增长。而自然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西部、东部、中部和东北。除此之外,东部地区受灾人口总体上少于西部和中部,这可能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等因素有关。

(二)全国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损失脱钩分析。本文运用Tapio 脱钩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自然灾害损失额进行脱钩分析发现,GDP 与直接经济损失额之间的脱钩因子总体上变动幅度较大,脱钩状态整体呈增长负脱钩向强脱钩转变趋势。具体来讲,2010~2013 年中仅有2011 年实现了强脱钩(脱钩因子为-2.28),其余年份均为增长负脱钩状态,表明2010 年、2012 年、2013 年这三年GDP 在强劲增长的同时自然灾害损失额也在增长,同时自然灾害损失额增长幅度大于经济增长幅度,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地理环境的改善。2014~2019 年,除2016 年(脱钩因子为10.31)和2019 年(脱钩因子为3.04)脱钩因子为正处于增长负脱钩状态外,其余年份脱钩因子均为负,处于强脱钩状态,表明这些年自然灾害损失额度较小,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有限。上述分析总体上说明2010~2019 年环境保护与防灾救灾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区域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损失脱钩分析。我国主要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个经济区域,各区域灾害类型、经济发展水平等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分区域研究经济增长与自然灾害损失之间的脱钩状态具有一定必要性。基于Tapio 脱钩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自然灾害损失额进行脱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 年东部地区仅在2011 年(脱钩因子为-1.67)、2014 年(脱钩因子为-5.26)、2017 年(脱钩因子为-7.53)实现强脱钩,其余年份均处于增长负脱钩状态,这说明东部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灾害损失额也在增长,且自然灾害损失额增长幅度大于GDP 增速。中部地区脱钩因子波动较大,在增长负脱钩和强脱钩状态来回反复,值得关注的是该地区2016年脱钩因子为28.79,相对于前一年增幅巨大,其原因可能是2016 年我国暴雨洪涝灾害和极端强对流天气频发,中部地区的河北、湖北、安徽等地灾情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较大,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脱钩状态较为稳定,总体上由增长负脱钩转为强脱钩,表明这些年西部和东北地区环境保护和防灾救灾工作取得了好的绩效。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脱钩理论,运用Tapio 脱钩模型对全国及各经济区域2010~2019 年GDP 和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之间的脱钩状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综合来看,2010~2019 年中国GDP 逐年增长的同时受灾人口稳步下降。分区域来看,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灾害损失差异性明显,如西部地区年均GDP 只有东部地区的40%左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到),但大多数年份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受灾人口却大于东部。基于Tapio 脱钩模型,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GDP 与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在2010~2013 年只有一年呈强脱钩状态,在2014~2019 年只有两年呈增长负脱钩状态,表明中国自然灾害损失和GDP 增长脱钩关系逐渐由增长负脱钩向强脱钩状态转变。分经济区域来看,只有中部、西部和东北总体上实现脱钩状态,东部地区大多数年份都处于增长负脱钩状态。这说明一方面我国相关部门的环保和防灾减灾工作在大部分区域取得一定成效;另一方面可能由于东部各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经济容量亦随之扩大,导致自然灾害损害额度增大。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各区域自然灾害损失和GDP 存在较强的地区差异性,自然灾害的发生可以多方面反映很多问题,如果一味追求GDP 而忽视脆弱的地理环境,必然会导致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上升,扩大灾害损失。

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我国环保和相关防灾、减灾工作仍需加倍努力、提升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影响,应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气候系统综合站网建设,增强对自然灾害变化规律和机理的认识,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警、响应以及恢复能力建设,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其次,现阶段经济增长和自然灾害损失之间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这对于指导当前以及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同经济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可能会影响地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设,因此需要国家针对不同地区采取差别化政策,如对某些地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等。此外,也需要各地区能够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差距及其原因,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同自然灾害损失下降的绝对脱钩状态。

猜你喜欢
经济损失防灾损失
交通运输部关于海上交通事故等级划分的直接经济损失标准的公告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胖胖损失了多少元
“防火防灾”大作战
玉米抽穗前倒伏怎么办?怎么减少损失?
烧伤创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
一般自由碰撞的最大动能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