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2022-04-22 05:21贺仲明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2年2期
关键词:札记粤港澳大湾

贺仲明

编好这一期稿子的时候,广州刚度过一场特别的春寒。窗外阳光和煦,感觉很温暖。

吴俊是当代著名批评家,也是鲁迅研究专家。本期“前沿观察”刊载的是他关于现当代文学的一些学术札记。虽然是札记,但内容并不零散,讨论的问题也很重要。札记谈论的是关于旧体文学、通俗文学、翻译文学与新文学史“重构”的关系,这里刊载的部分主要涉及旧体文学和通俗文学问题。

本期“思想圆桌”的主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学与文化发展。这一主题与本刊基本宗旨和任务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也是具有很强现实性的话题。参与讨论的四位作者,有三位分别来自粤港澳地区,还有一位来自粤港澳地区外。从粤港澳的不同地域,以及内外不同视角来进行讨论,既是互补,也是碰撞,相信肯定能够促进我们的思考。

“粤港澳文学瞻巡”的“经典重读”,本期推出的是郁茹。郁茹是一位年过期颐的著名女作家,她创作的《遥远的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她又有多部作品问世。陈希和周笛的文章以细读的方式解读《遥远的爱》,体现了对这部优秀作品思想和艺术价值的新认识。

本期开始,我们将连续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作家评论小辑”,集中评述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秀作家作品。这一期刊登了对杨克、耿立、冯娜三位作家的评论。杨克是知名度颇高的优秀诗人,耿立是潜心创作的散文家,冯娜则是锐不可当的青年诗人。三篇评论各有自己的角度和方法,但对作家创作的把握都很准确、细致。

“非虚构文学研究”栏目刊登的是刘艳对扶贫题材非虚构作品《在群山之间》的评论文章。作品富有时代气息,评论家也展示了自己对问题的真切思考,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感染力。

“文学现象扫描”刊发的是段崇轩对2021年短篇小说的年度述评文章。作者多年来一直关注短篇小说文体,作品的阅读量和理论储备都很充足,这篇年度述评的很多分析都很到位。

本期“青年作家专辑”推出的是李宏伟。两篇文章的作者行超和李振、乔梦桢与李宏伟一样都属于青年一代,也可以看出几篇文章在很多思想观念上的一致和共鸣处。这很符合我们开设这个栏目的初衷——我们希望在关注优秀青年作家的同时,也能够推出一些同样优秀的青年评论家。毕竟,青年代表着未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第十一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论专栏本期评论的作家是胡永红。胡永红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她的创作谈在回顾自己创作历程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评论者李国伟长期关注儿童文学,其评论视野和方法也非常切应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平安批》是广东作家陈继明的新作,书写的是潮汕地区很有特色的侨批历史故事。作品在2021年出版后获得很好的反响。在本期“作家语录”中,陈继明对自己的创作心迹做了细致展示,有助于我们对小说的阅读和鉴赏。

猜你喜欢
札记粤港澳大湾
卢托斯拉夫斯基的晚期作品札记(一)——《威尼斯游戏》
在场者为众生画像——王慧骐《青色马文存》《江南素描》阅读札记
边动笔墨边读书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融入大湾区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
新机遇,新飞越
大湾石的鉴赏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