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方法研究

2022-04-22 01:44高维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研究

摘要: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何提炼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程立德树人职能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让德育教育成为教育之首,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测量技术高级技术人才是教学改革目标。课程思政与互换性测量技术课程相融合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方法研究,希望为研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课程思政融合方法;研究

现在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立德树人是教学根本,立德树人渗透到高等教育各个环节,教育学生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是全校教职工的工作职责,德育教育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发挥重要作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发挥专业教育立德树人的职能,让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主战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何与课程思政融合,提炼思政元素,发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立德树人作用,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搭建教学平台,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引入教学情境,提炼思政元素,让《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起到立德树人作用。

1《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思政目标定位

课程思政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相融合,教师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提炼课程思政目标,让学生具备基本素养,通过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要求,尤其是机械行业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通过精度设计技术要求,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认真、执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让课程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学习,提炼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借助“互联网+”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广泛学习、批判性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扩大国际化交流与视野,实现“四个自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结合课程思政目标,与学生职业岗位相结合,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通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学习,让学生注重质量安全意识,质量是工程测量的根本,提升学生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实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测量技术人才。

2分析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内在逻辑

课程思政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相融合,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同时通过对《互換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内容的整合,分析因果关系,揭示事物内在逻辑。例如在讲解孔轴基本偏差换算规则时,同一字母孔轴基本偏差的相互关系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一个知识点,绝大多数教材都介绍了利用通用规则和特殊规则来进行两者的换算。所谓通用规则,就是孔的基本偏差 EI(或 ES)等于同一字母轴的基本偏差 es(或 ei)的相反数,即EI=-es (1)

而特殊规则指的是对于公称尺寸大于3mm,标准公差等级≤ IT8的 K、M、N 和标准公差等级≤ IT7的P 至 ZC,孔的基本偏差是在按通用规则换算结果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值,即

有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分析其因果关系,让学生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存在两种不同换算是存在一定的原因,其一在工程应用中,基孔制配合和基轴制配合是等效的,即同名配合具有相同的配合性质。其二国标规定优先采用 IT6、IT7、IT8的孔与 IT5、IT6、IT7的轴相配合,即高精度配合优先选用孔比轴低一个精度等级。根据这两个原因导致的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教师在讲解孔轴基本偏差换算规则时,通过因果关系讲解,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其规则,同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能更加灵活,同时能让学生理解因果关系转化思想意识,用辩证法去考虑问题,同时提升学生质量意识,精益求精的态度,有助于提升学生工匠精神在学生中的传播,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测量技术人才。

3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思政目标,教学内容如何挖掘思政元素,让其完美融合到专业知识中,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大工匠的精神意识,全面提升自我综合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级测量技术人才。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程需要观看“大国重器”“工匠精神”“中国装备”等视频。引入“大国工匠”和“大国重器”相关视频,启发职业精神和道德情怀。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工匠精神。互联网+时代,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等形式引入课程内容相关视频,让学生充分进行预习,测量是一项对技术、质量要求较高的职业岗位,引入“工匠精神”对提高学生质量意识起到重要作用,细节决定成败,通过视频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能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提升自己实践技能,同时通过“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质量安全意识,发挥专业教育中立德树人作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测量技术人才起到保障作用。

总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思政融合到《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中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出了新要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教育需要渗透到高校各个环节中,教育是一个整体、科学、各个部门统一完成育人职能。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者进行育人,教师负责教学的局面,课程思政融合到专业课程中,发挥专业教育育人职能,让立德树人渗透到学生在校期间各个领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测量技术人才。课程思政融合到专业课程中,就是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课程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在授课的过程中,发挥专业课程育人职能,让课堂成为立德树人的主战场。

参考文献:

[1]陈向阳.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初探 [J].科技视界. 2015(29)

[2]周丽,程玉兰,胡凤兰.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0(07)

[3]王金芳,李微微,戴晟.  基于典型装置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项目化教学 [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3(12)

[4]杜文辽,孟凡念,王良文. 在线开放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单元组织探讨 [J]. 河南教育(高教). 2020(12)

[5]侯艳君,张太萍,吴金妹.  后疫情时代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 [J].科技与创新. 2021(08)

[6]尤洪岭,王莉静.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与实践 [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23)

[7]李冬梅,张持重. 基于“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 [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1)

[8]管建峰. 浅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J]. 亚太教育. 2015(36)

课题名称:思政课程融入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

课题编号:YJ2020038;

审批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

高维艳,女,1978年8月25日,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工程,籍贯:山东即墨。

猜你喜欢
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极限的计算方法研究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公司研究
与圆相关的两类直线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