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时代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2-04-23 14:10尚君
体育时空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模式

尚君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3-118-02

摘  要  如今,人们生活中现代媒体已经大范围出现,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微信与微博,在互联网技术整体普及程度持续提升的今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借助传统领域和现代化科技成果进行融合的方法对传统知识与行业展开创新。比如,在课堂中运用现代化设备对教学系统进行丰富,以使教学课堂变得更加多元。在移动网络持续涌现的背景下,传统教学体系出现了巨大变化,这有助于教学综合品质的提升,助力素质教育思想的落实,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时代发展相对接的速度水平。

关键词  微学习时代  高校体育  教学模式  创新

在微学习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微学习的思想组织开展创新性的体育教学工作,借助两者深度融合的形式对传统教学弊端予以弥补。微学习时代的传播媒介与学习模式出现了变化,信息的传播主要是将智能手机与电脑等作为媒介,学生借助移动设备进行学习,这也代表微学习时代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正在出现变化。这样创新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站在多重视角上对移动学习思想予以探究,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奠基。

一、微学习概述

为了更好地解读“微学习时代”这一名词,需要对其含义进行解析,了解其具有的典型特征,从而对其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

(一)含义与理论基础

纵观其本质,微学习指的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运用先进性的移动通信设备设施来进行知识的交互与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与创新性的教育服务,这是对教学综合品质进行提升的必要基础,是微学习思想广泛运用在教育教学板块的基石。在历经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大学生所使用的学习模式逐渐由集体学习变成个性化学习,到现在已经转变为以互联网为重要支撑的小组学习模式。在将来,虚拟学习与无缝学习模式将会转变为大学生运用的主要学习模式。所以,无缝学习和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此种学习模式自身的特征相对强大,相比于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更强的可访问性、交互性与主动性,有着巨大的优势,不仅对大学体育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也使得学生享受到了全新的教学体验。

(二)典型特征

微学习自身的特征相对鲜明,最为明显的便是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水平得以提高。与传统的信息传播媒介体系相比,微学习时代运用的设备整体体积更小,携带更加便捷,信息传播速度与品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数字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过程相对鲜明的特点,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展开学习活动,个性化特征得以彰显。与此同时,微学习时代多样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学生学习的空间与平台更加广阔,学生视野得以拓宽,便于学生可以随时运用网络展开学习活动,对知识进行巩固[1]。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感兴趣程度,促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自由地对学习时间进行安排,制定出和自身情况相适应的学习计划,针对性更强。

二、微学习时代下高校体移动学习实现方式

在微学习时代背景下,移动学习思想开始出现在高校教学体系中,而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将移动学习思想真正地在教学课堂上实现。总的来讲,其实现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在短信息基础之上建立的移动学习。在微学习的时代,将移动学习的思想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创建出基于短信息的创新移动学习模式。换言之,将无线通信设备作为基础与载体,对短信息予以发送和接收,达到移动学习的效果。在移动学习体系中,此种学习模式是最为基础与简单的,可以支持学生、教师、互联网体系间借助短信息进行通信活动。在短信息基础上形成的移动学习体系,可以对体育技能知识予以传递、对体育活动与赛事的通知予以发布、对学生学习的情况予以问答等[2]。

第二,在实时信息交互的基础之上建立的移动学习模式。在多数情况下,移动学习体现在个体自主学习的状态,个体在学习时可能会面对一些难以被有效和及时解决的问题,借助微信、微博等方式和同学、教师间展开实时的信息交互活动,从而有效地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惑进行解决,使得整体的学习品质得以全面提升。

三、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中的应用

(一)高校体育师资培训

移动学习的模式可以应用在高校体育师资培训过程中。为了全面推动高校体育工作的有效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学的品质与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水平,需要进行高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而移动学习模式的出现使得师资培训工作的进行有了基础条件,促使学生可以接受更高品质的体育教学,体育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教师可以对时间进行自由掌控,随时随地地借助移动学习的终端设备对学习内容与培训作业进行安排,有效解决了体育教师集体接受统一培训活动需要面对的各类问题。在培训工作结束之后展开相应的考核活动,技术动作考核需要在现场完成,理论考核可以借助移动学习终端进行在线考核,同时综合分析教师的培训效果。

(二)高校体育教学

在社會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在不断更新,移动学习思想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引入使得学生在运动技能获取板块具有了新的途径。传统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要求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在某一个教学场地内集中,展开规模性的体育教学训练活动。此时,学生往往会极大程度上受到时间的限制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学习,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移动学习条件更为灵活与便捷,学生可以有效利用时间展开学习活动[3]。比如学生在健身房中或者运动场地上参加体育锻炼,往往需要储备相关的训练技能,才可以参与相应的锻炼项目。若是在学习时遇到困难,学生可以花费一定时间到图书馆中翻阅相关书籍或者利用其他途径来对运动知识进行了解,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积极与有效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移动学习模式自身的优势相对突出。

四、微学习时代下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支撑

在微學习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综合品质的提升离不开移动设备设施的支持,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应该意识到移动学习机制的优势,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上积极落实移动学习思想,优化体育教学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

(一)科学地编排移动学习计划

在微学习时代,为了有效推动移动学习机制的落实,从根本上提升高校体育教学品质,有必要创建科学与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移动学习计划。在编排计划时,需要关注计划架构的合理与科学性、计划自身的缜密性,保障计划可以真正在高校体育课堂上落实,从而基于计划有效地推动移动学习体系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同时对移动学习创新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相应的支持。

(二)关注移动学习的效用

对传统体育教学思想予以打破,关注移动学习的效用。在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传统体育课堂往往将运动技能和技术视为核心,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运用动作示范和讲解的模式进行,教学相对单一。换言之,教师仅仅是单方向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无法体现出主体性,课堂上缺少了自我激励的机制,难以对学生主动学习与独立学习的思维予以塑造[4]。对此,需要对传统体育教学思维的限制予以突破,对移动学习思想予以引入,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充分彰显出引导的作用,可以积极地参与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借助移动终端和学生始终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

(三)对移动学习体育资源予以深挖

如今,大学生运用移动终端设备设施的频次相对较高,这使得移动学习模式的落地具有了设备设施的支撑。为了充分满足移动学习需求,需要深入挖掘移动学习资源与信息。基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高校体育资源库进行创建,为学生深入学习体育知识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与此同时,移动学习并不是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层面上运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而是综合性地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创建高效体育教学系统,促使学生运用移动终端对体育知识与资源进行检索,从而获取相应的内容[5]。对移动学习资源的有效开发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团队具有更高水平的综合素养。对此,需要持续助力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将长效培训机制视为基础,强化高校体育教师品质建设,将移动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方向,全面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与品质。

五、结语

在计算机和移动通信技术体系持续发展的今天,微时代成为了现实发展的典型特征。在微时代,高校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做出调整,对传统体育教学思想进行突破,引入移动学习思想,为大学体育教学品质的突破奠基。在对移动学习理论基础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同时,探索微学习时代高校体育移动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为了保障移动学习机制的落实,需要关注移动学习效用,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对体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为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韩新英,李广存.微学习时代下的大学体育移动学习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09):783-785.

[2]徐柏杨,杨小帆.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5,37(01):71-73+121.

[3]杨绍昌,胡俊.微课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促进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5(02):423-423+424.

[4]曾宇,谢海滨,曾驰等.新媒体技术下运动训练游泳专业微课教学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4,6(10):39-42.

[5]张泽承,韩政.“微教育模式”对于乒乓球教学的影响与实践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5):174-179.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