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海上婚俗

2022-04-23 15:39雷大毕
青年文学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船民媒人婚俗

雷大毕

研究各姓氏的婚俗是我的爱好。笔者曾探讨“霞浦畲族婚俗”形成的原因,究讨了“霞浦念氏婚俗”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但对连家船民婚俗的研究仍属空白。

有一天,我和朋友们喝茶聊天,很高兴地了解到连家船民古老的婚嫁习俗!因此,我想找个机会深入渔村,了解这种婚俗形成的具体过程。

一次偶然的机会,应朋友阿春的邀约,我有幸深入渔村,走访了三沙、沙江、盐田乡、长春、下浒、北壁、牙城等乡镇,以及连家船民比较集中的10多个行政村和30多个自然村,获得宝贵信息,现将之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在霞浦沿海一带,有一群世代在船上生活的渔民,他们被称为“疍民”或“连家船”,古时被称为“疍、蜓、白水郎、夷户、曲蹄”。

追溯连家船民的起源,早期多从福州、长乐、连江、福安等地迁入。1949年前,连家船民以船为家,以捕鱼、捡贝壳为生,可谓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生活环境恶劣,无法上岸,而“曲蹄上岸,打死不见官”的俗语,更是道尽当时社会环境对船民的歧视。因此,船民对山民(岸上的人)产生了抵触心理,不与陆地上的人家通婚。

他们渴望能生活在岸上,但由于“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的生活环境,被迫常年在海上漂泊,成为“水上吉普赛”的弱势群体。生、老、病、死、婚、嫁等习俗,只能在船上举行。

20世纪90年代初,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决心创造条件,帮助连家船民彻底上岸,启动“福利工程”。于是,霞浦的船民开始陆续上岸。现在,他们都全部登陆了,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

他们世世代代在海上生活了近20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最先采用了最原始的击打、箭射等古老的捕鱼方法。如今,他们采用了更先进的捕鱼方法和养殖方式,如“诱鱼”“醉鱼”等方法。虽然渔耕方式大大改进了,但也继承了“善于舟楫”的古老方式和“合船会婚”等传统婚嫁习俗。

从霞浦海域的连家船的婚嫁习俗来看,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婚船”的筹建

儿子即将要结婚了,这是每个船民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必須建造或购买一艘新的船,为孩子建立新家庭和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经济条件差,他们将与家人同舟共济,腾出一间更好的船舱作为婚房。

二、请人说媒

俗话说得好:“无媒就不成婚。”船民的婚姻也很重视媒人的作用,一般请男人承担这一任务。媒人接到请托时,就着手物色附近村庄的适龄对象。1949年后,男女间有了自由恋爱,但媒人还是不能缺少的关键人物。在结婚的时候,仍然需要媒人主持婚礼的整个过程。

三、小定

通过媒人的介绍,年轻男女建立了“知心朋友”关系。

(一)男女双方在媒人的撮合下,择日相见,也就是相亲,美其名曰“看船”或“看房子”。

(二)在小定的那天,男方去女方家时,向女方家送些礼物,也叫“纳吉礼”或称“小定”。礼物一般是:猪蹄(7~10公斤);四个“水果包”分别用红袋子贴上红纸,其中红枣2袋、冰糖2袋,意为“早谈”或“喜事成双”。

(三)如果女方对男方印象比较好的话,就将小定礼物各退一半给男方带回家,表示愿意确立进一步互相了解的朋友关系。

(四)双方互送“信物”(手信)。男人送一床被套、一套衣服和一枚银戒指给女方;而女方大多送给男方的是手巾和荷包,表示她的承诺和信任(现在,一些地方改成了其他的纪念品)。

如果一切顺利,女方要送“生辰八字”给媒婆,男人也要送“八字”给媒婆,即“庚贴”。媒人将双方的“庚贴”拿去合婚,然后通知双方父母择日举行订婚仪式,确定双方的“对象”关系。

从小定到大定,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或了解。如果男女之间的“对象”关系成熟,就可以建立“恋爱”关系。

四、大定

大定时间的确定,男方仍然要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通常被称为“下定”或“大定”。

礼物因地而异,但主要包括八种:

(一)三担茶饼

一般有小饼、中饼、中龙凤饼和大龙凤饼四种,具体的数量按女方家的需求而定。女方家将这些茶饼和请帖分发给不同的亲朋好友,邀请他们到时前来喝喜酒。

(二)三担猪蹄肉

数量多少由女方家需求而定,但女方家收到猪蹄后,必须将猪的“七寸蹄”还给男方。

(三)送服装

以18~26件布匹为准,具体多少,由女方而定(现在改为现金)。

(四)聘金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彩礼一般是360元。“360”意味着一年360天,每一天都是完美的。

(五)送首饰

一对银手镯、一只金戒指和一对金耳坠。

(六)送“四红”

四红均为四色的红绣花线,指红红火火。

(七)送日子(吉日)

指完婚的好吉日。吉日是用红色书写:“xx月xx日迎娶大吉。”

(八)定婚酒

无论是小定还是大定,女方家得请吃午饭,男方家请吃晚饭,俗称“订婚酒”。

五、结婚仪式

结婚宴会前一个月,双方的长辈都得向亲朋好友发请帖,告知参加婚宴的时间和地点。受邀的贵客,一般要在一天或两天前就驾着自家的船前去“合船会婚”。

“合船会婚”,可谓是别具一格,是整个婚礼过程的重头戏。当日,男女双方都用大彩布把婚船装饰一新,船头高高地挂一对喜庆专用的红灯笼,给整个海湾增添浓浓的喜庆气氛。参加会婚的船,依序排成扇形,远远看去,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大荷花,预祝新人事业像花一样多彩艳丽。如果双方都在同一海湾的,那么道贺的渔船将排成两个船队,犹如百帆竞发的阵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某剧组在拍摄电视剧呢!

整个过程大致包含有如下几个环节:

(一)“花轿”的装扮

“花轿”是一艘刚建造的新船或租用的婚船,头、尾部的篷盖拆下,只留中间部分,在船舷上插上4根柱子,用红绸缎布搭盖遮阳篷,篷盖前挂2盏红灯笼,四周用彩带装饰,在甲板上铺红地毯,呈现一派喜庆的景象。

(二)“轿夫”(摆橹者或艄公)的选择

4位抬轿子的人,不仅要会摇橹桨,而且要能掌握婚俗的相关礼仪,同时也要会喝一定量的酒,否则,将会影响整个婚庆场面的热闹。

(三)准备工作

婚礼前一天,不仅要对轿船装饰,还要将轿船清洗干净。

迎亲的物品是:

1.吉利包:梳妆包、叠被包、封笼包、伞包、拦轿包、“洗漱包”(给妈妈),即感谢儿时洗衣等之恩,同时还得准备一些小红包,以防一些意外之事。

2.轿船肉:一般双方早就商定好了数量照办。

3.红被子一件,两张请帖(给小舅子第二天去喝探轿酒)。

4.一些鞭炮。

5.大锣大鼓。

(四)“祭海”

一切就绪后,将举行“祭海”感恩大海养育之情,祈祷婚后家庭和睦,事业发达,儿孙满堂。随后新郎与媒婆、轿夫,一同喝“出轿酒”。

当涨潮时,迎亲队伍就出发了。迎亲人员包括媒人、新郎、伴郎、轿夫和带新娘的人。带新娘的人必须是未婚的漂亮女孩。迎亲队伍人数去时必须单数,回来时连新娘要偶数,预示“成双成对,白头偕老”。在出轿子之前,锣鼓前后敲三下“启航鼓”,表明锣鼓开道。启航后,一切事情都由媒人安排,婚船得停在离女子家船队一定距离的地方等待。

(五)迎接新娘(迎亲)

轿夫要认真地观察女方家的船,一旦漂离海滩后,马上鸣锣鼓三次,示意男方轿船到了,请女子准备出发,然后放鞭炮。听到女方“放炮”迎接时,轿船方可开过去。

轿船靠近后,按“男左女右”的规则停下,媒公领着迎亲队员登上新娘的闺船,并将两张请帖递给前来探轿的小舅子,女方长辈也会拿两张回帖,请新女婿回门。然后,媒人和轿夫在船上吃早餐。接着,舅舅到男方船上“探轿”。

舅舅得带上几位好酒量的同伴前去,喝“轿子酒”。在喝酒期间,唱酒令、划拳等增添喜庆气氛,整个海面沉浸在欢乐的世界里。探轿酒结束后,轿船方可进门。当轿船靠近时,女方客人用竹竿将船推开,俗称拦轿。细心的媒公要向她们分红包,请她们让道,否则会受到女方客人的嘲笑。

新郎进彩船也不是那么顺利,当他跳上船,还没站稳,女客人就把他团团围住了,不让他看到新娘。此时,媒人又要分红包,把“红蛋”扔进水里,俗称“抛过海蛋”。

当轿船进门后,女人可以开始梳头、打扮、换衣服等。中午,迎亲队在女方彩船上喝“出嫁酒”。接着行“开脸”“梳妆”“分饭”和其他礼俗。

当新娘走出闺房时,戴一顶大红帽,身着红礼服,一双红布鞋和一件红裙子。当新娘登上轿船时,嫁妆陪伴着她,一起同行,在退潮前赶到男方的家。

舊时陪嫁比较简单,被子一床、皮箱一只、布一匹,出嫁时有啼哭、闹洞房等,在迎亲时,有相关的仪式,得唱好话的诗歌。

例如,新娘出厅时,媒人得唱:

牵出新娘出船舱,两边灯笼响叮当。千里有缘来相会,养子添孙当大官。(牵新娘出厅)

初做媒人真简单,媒人撑伞万古长。亲家亲母会平直,前世缘分今世攀。(为新娘撑伞)

红包收好分家计,致富财源滚滚来。男耕女织多恩爱,勤俭持家代代传。(分家计)

新装轿船吉花红,恭请新娘上轿船。媳妇搭轿开心笑,养子富贵状元郎。(新娘上轿船)

迎亲热闹玩笑开,好坏切莫记在心。好话大小通过县,坏话齐人自包涵。(玩笑莫当真)

初做媒人真简单,天下宰相新郎官。拳猜酒诗坐大位,四邻相传好名声。(拜堂)

当新娘离开娘家时,应在布置好的阳棚下行礼仪。仪式结束后,由舅舅牵她出来,新娘的姨妈跟着一个过轿船,让轿船上的人数成双。

轿船出发前,轿夫应打“归航鼓”,击鼓三次,以示道谢。舅舅将轿船拉回三次“退轿拉轿”,以示难舍难分。随后,鸣炮欢送,男方接礼,一路鸣炮,敲锣打鼓,直到舅舅们听不见为止。

(六)轿回门

轿船快到目的地时,轿船上的锣鼓又要鸣锣敲鼓,提醒迎接新娘仪式。

(七)拜堂

当轿子到达男子家门口时,男孩和女孩向新娘打招呼,并与一位既幸运又长寿的老太太一起把新娘牵下轿,俗称“阿婆接孙”。新郎和新娘在船厅里祭拜天地、祖先以及彼此互拜,俗称“拜堂”。拜堂后,新郎手持“斗灯”,新娘踩上布袋进入新房。布袋不断地传递,寓意“世代相传”。邻里的孩子和妇女在他们的新房子里抢果子豆,这意味着“有得子”。拜堂仪式结束后,举行酒宴,每艘船都有一桌宴席,客人坐在船板上喝酒。

在海滩上,空气中弥漫着食物和葡萄酒的味道,人们在炉子前后穿梭。宾主欢聚一堂,吃喝玩乐,满心欢喜。宴会结束后,亲友们便开船离开。

宴会结束后,新郎和新娘相互敬酒并举行联合仪式,俗称“交杯酒”。第二天,新娘做饭,俗称“下灶厨”,向亲戚和长辈致敬,俗称“会亲”。婚礼的第一天晚上,这对新婚夫妇同舟不同房。新娘和伴娘睡觉,新郎和伴郎睡觉。客观上也受到船舶小型化和条件限制。

(八)回门

结婚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新郎陪新娘回到她的娘家,通常被称为回门。一般是小舅子来请姐夫回门,当新娘回到娘家,她被称为“回头客”,而新郎被称为“做新女婿”。新郎准备些蛋糕、水果等见面礼,并与一位兄弟同行,俗称“做亲家伯”。岳父家为女婿举行了一场酒宴,称为“回门酒”或“宴婿酒”。宴会由同辈兄弟姐妹陪同。宴会结束后,回到男方家,远道的可在娘家过夜。

猜你喜欢
船民媒人婚俗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媒人
连家船民的幸福生活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专职媒人的变化
明清小说婚俗描写的特征及功能初探
新媒体崛起下报媒人的应对和变革
一眼就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