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探析

2022-04-23 15:39李颖
青年文学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

李颖

莫泊桑作为世界文学史巨匠,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凝结了其浓郁的个性风格。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兼具文学艺术性与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在层层织构的叙事结构中缜密地传递着对社会的映射,以无功利性的讽刺为小说画上了点睛之笔。与此同时,莫泊桑短篇小说中叙事结构的织构方式、叙事节奏的自如把握与摒除个人情感的冷峻讽刺风格等,对近代的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其精悍的篇幅中,莫泊桑以种种叙事策略把控着叙事的节奏缓急,为读者奉献了乐章般动人的小说艺术,其独到的叙事风格也对近代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即从具体的文本出发,深入探析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

一、叙事结构的精心织构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在叙事结构的织构上呈现出多变的特质,他时而使用层层嵌套的叙事结构为读者制造悬念,时而将数个不同的场景并置形成串联的叙事结构,为读者奉献目不暇接的连环故事。尽管不同的叙事结构蕴藏着不同的叙事策略,但不难看出莫泊桑借由精心设置的复杂的叙事结构增加中短篇小说深度的目的。

热奈特在阐释叙事学理论时曾指出:“复杂嵌套的叙事结构比单层的叙事结构更具有承载性,能够延迟读者的审美时延,吸引并保持读者的审美注意。”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显示出了对嵌套式叙事结构的娴熟运用,他在一个简单的故事中套用了多个其他的小故事,使读者在层层深入中追索着故事的谜底。如《劈柴》中主人公们聚集在熊熊燃烧的火堆前,一块柴火突然迸溅出来引起两人的警觉,其中一位主人公掐灭了突如其来的火苗后,突然就自己为什么迟迟不婚的原因展开了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突然就自己的秘密展开了揭秘,这出“戏中戏”无疑引起了读者探秘的兴趣。而在主人公自述的故事之外,莫泊桑也在不断地讲述两位主人公的状态,令小说时刻与读者保持着一定的时空间距,也让读者无时无刻不保持着对“叙事”本身的自觉。这种层层嵌套的叙事结构形成了复调的小说叙事效果,使文本在有限的篇幅中承载了两套叙述话语,加深了文本内容的深度。有时两种矛盾的话语同时出现在文本中,如《疯子》的表层结构中,日记的主人是法院中最有权威、审理了最多案情的庭长,他主持正义、锄强扶弱的形象已经深深根植在同事和群众的心中。但是作为深层结构的日记内容,却颠覆了表层结构的叙事内容,庭长在自己的日记中详尽地展露了自己玩弄评审团、凭自己的喜好进行裁决的事实。冲突的话语对应着嵌套的叙事结构,正如主人公庭长套着高尚外衣的污秽内里,达成了叙事结构与故事主题的完美呼应。

同时,莫泊桑也格外重视故事结构之间的衔接,不同的情节结构之间的过渡是环环相扣的,结构紧密而平滑。如《比埃洛》中乐斐佛太太因友人的话语想要养一只小狗,但吝啬的生性使她始终无法在品类繁多的狗之间做出抉择。此时面包店老板的手中正好有一形貌奇特的黄毛小狗,怪异的外形使小狗难以被正常收养,只得赠送。而这正合乐斐佛太太的心意,于是收养很快便达成协议。而后乐斐佛太太不断地因养狗带来的税金,丢狗产生的费用做出选择,最终吝啬的女主人公因为想要花费更少的钱,反而破费了更多。在乐斐佛太太不断做出选择的情节结构中,前一个选择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后一个选择产生的前提,并置的叙事结构之间的过渡就这样被自然地连结在一起,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我们可以注意到,莫泊桑之所以被称为“中短篇叙事艺术的大师”,正是因为他从不平铺直叙地叙述某些故事的情节,而是精心设计叙事的结构,使每个故事都有言外之意、话外之音。不同情节结构之间相互勾连,如同一张精心编制的蛛网,牢牢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同时,莫泊桑在中短篇小说中也辅以细致的人物心理描写,使读者不至于迷失在复杂的叙事结构所制造的迷宫中,同时能够体察作家隐藏在复杂叙事结构中的创作本意,在领会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深深为其小说的结构艺术而获得审美体验。

二、冷峭客观的讽刺艺术

莫泊桑的写作立场受福楼拜“冷静而客观的旁觀”原则影响,其构筑于对现实深切观照的基础上的讽刺艺术也显示出深刻的理性思维,尽力地撇除了主观的情感色彩。他对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看法是冷峻、客观的,通过自己的观察刻画出旧贵族的没落与传统道德观念在利益面前的崩塌。莫泊桑尤为注意描摹人性的复杂,尤其擅于描写一个家族、家庭中人物之间的纠结关系,在有限的空间中展览尽可能多的人性渊薮。

莫泊桑对19世纪法国社会的阶层变动与民众精神结构的变化深有体会,现实世界的变化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引起了反响,使他始终坚守着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他的讽刺是客观性的,然而他并不在意谑嘲某些具体的人物,或者卖弄一些小说创作的技巧,他的讽刺是力图还原当时社会的原貌,意在通过讽刺传递劝善世人的道理。如《项链》中因一时贪慕虚荣而赔上了余生的玛蒂尔德,作家在平白冷静的叙述中并未流露出任何带有褒贬义的情绪。这种冷静、客观、讽刺的风格带有道德劝喻的性质,以冷静的讽刺向读者传递着处世为人的道理,劝导世人理解一味地追求虚假的光荣只会带来不幸的哲理。《奥尔唐斯女王》中终身未婚的老姑娘因生冷的性格而难寻美满的归宿,她的亲人们也对这个顽固的女人避之不及,但当她因病即将辞世时,她的亲人们却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热络,贪婪地等待着瓜分遗产。当床上的病者发出痛苦的低吟时,她的亲人们脑海中却想着野餐会的热闹和红葡萄酒醇厚的口感,两种场景的比对令人哭笑不得,深谙其中的讽刺性。而莫泊桑对此场景的描绘却不带任何批判的立场,不着意在文本的言语中对人物的言行进行讥讽,而是以素描的笔法尽可能地进行还原式的描写,将浓厚的讽刺意味留给读者去发掘体会。《羊脂球》中的羊脂球面对无礼的要求时,车厢里的众人噤若寒蝉,其中不乏标榜自己高尚品性与万贯家财的绅士们,唯有遭人嫌弃的羊脂球敢于拒叱,最终出于善良而牺牲了自己的尊严。悬殊的身份与人格的对比中沉淀着浓郁的讽味,绅士太太们表演的一出滑稽的“变脸戏法”被平实的话语描述,如同上演在读者的眼前。莫泊桑没有对此加以批判,也没有借用隐含作者的叙事立场对读者施以引导,只是单纯地描述了这样一番景象:伤心的羊脂球饿着肚子哭泣,被她的善良拯救了的人们却在旁侧举杯痛饮、大吃大嚼,甚至没有向羊脂球表达任何感谢。这个场景具有强烈的反差,无言的讽刺和批判便在冷静的叙述中浮出纸面,留给读者更深的反思与余味。

然而,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语言却并不因其叙述立场的冷静而失味,反而体现出了他对语言原始美感的还原。如:“他觉得身子疲软了下去,如同一栋千年的古建筑终于因为风雪的摧残倾颓一样。”“四周突然变得漆黑一片,像是上帝打翻了桌案上的墨水瓶,于是太阳也给浓黑的墨汁弄脏了,无法向人间照耀辉光。”朴素而精确的比喻使读者在文学接受中咀嚼词句,体会着文学言语本来的美感,也使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在现实批判意义之外具有了高度的文学价值。同时,我们也能从冷峻客观的讽刺中看出作家隐含的些许善意,以及对人性温暖的宽厚心态。尽管《项链》的玛蒂尔德因虚荣而将自己推至悲剧的处境,但是其丈夫却并未因此对其弃之不顾,反而倾其所有帮助自己的妻子去偿还那本不存在的债务。夫妻二人的坚贞情感与辛勤劳动令读者为之动容,也向受众传达了“有债必偿”的训导。《菲菲小姐》中的乐石儿虽然在与市井之徒的厮混中沾染了许多不好的风习,但她始终保有自己的善良本质。当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强权与掠夺时,乐石儿表现出的勇敢和尊严令众多贵族老爷太太为之汗颜,也证明了高尚的节操与人的出身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米隆老爹》中的农民米隆尽管受阶级及教育环境的影响而思想贫乏,不明白各种政体之间的区别,出于本能地投身于战斗。但他对家园淳朴的爱意与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却战胜了一切,凭借自己朴质的智慧与斗争的经验消灭了许多普鲁士兵力,在他愚昧与保守的表象下闪烁着一颗勇敢、爱国的美好心灵。在讽刺之外,莫泊桑始终致力于挖掘人性中的美与善,这使他对丑恶的讽刺也带着讽喻劝导的意味,在冷峻的批判与抨击中始终能够寻到一丝暖意。

三、起伏跌宕的叙事节奏

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指出,可量化的叙事时间与叙事情节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作家隐含的叙事意图,作家有意地“加速”或“延缓”叙事的时间长短与叙事情节所占的篇幅都会引发不同的叙事效果。这种对时间及情节的“加速”或“延缓”便是叙事学意义上的叙述节奏,它影响着读者对文本的接受与体验,成了文本叙事策略的有机组成。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叙事节奏充满了跌宕起伏,在有限的篇幅中囊括了丰厚的阅读趣味,不同文本的叙事节奏中隐含着作者不同的叙述目的,产生了迥异的叙述效果。

莫泊桑在写作中重视对叙事节奏的把握,对无关情节的“加速”与对有意味情节的“延宕”使小说的整体叙事显得格外精练,同时也放大了主要情节的叙事作用,有“缓”有“急”且收放自如的叙事节奏使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充满趣味。如《项链》中玛蒂尔德因璀璨的珠宝在舞会上尽享追捧,遗失项链后苦苦偿还,欢乐与悲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读者早已在玛蒂尔德归还项链时朋友随意的态度中悉知项链为假的事实,而莫泊桑却故意没有立即揭破,在高潮后又制造了小小的悬念,将叙事的节奏变得更加波澜起伏。小说在福莱斯太太的一句“那串项链不是真的呀,最多也就值五百法郎”中戛然而止,但读者对玛蒂尔德的反应却愈加浮想联翩。《羊脂球》的叙事节奏更是一波三折,充满情绪上的跌宕。旅途中车上的绅士和小姐们对羊脂球的态度随着知悉其身份、险情的突发与解除而不断变化、忽冷忽热,读者的情绪也随着情节丝丝入扣的发展而变动不居,对羊脂球由嫌恶到怜悯,最后在同情中流露出些许的敬重。《珠宝》的叙事节奏则显示出一种“有节制的压抑”,温柔端庄的朗丹太太在做姑娘时便颇负“为人正派”的美名,婚后更是将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富裕而温馨。那么朗丹太太是何以維持住“完美”的表象的呢?读者的好奇持续到朗丹太太故去才得到解答,原来贤惠的朗丹太太一直以看戏之名游走在富人间,而与她朝夕相伴的丈夫却始终被蒙在鼓里!莫泊桑对叙事节奏的把控使其中短篇小说在有限的篇幅中不断反转,充满戏剧性的张力与情绪的跌宕,前文丝丝入扣的精细铺垫层层递进,将叙事送上高潮后又毫不留恋地截断后续情节的发展,只留下情绪的“余波”不断在读者脑海中激荡。

同时,莫泊桑擅于在极短的篇幅中制造密集的矛盾,这种情节、人物及场景的集中很容易使人联想起戏剧文学“三一律”的美学原则。该原则提出的“在高度凝练的场景中营构丰富的戏剧冲突”的手法在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以极为精练的语言为受众展示了大量的生活片段,在有限的场景中尝试着多样的组合。如《羊脂球》中狭小的车厢内挤着各阶层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群,这原是现实世界中绝不可能出现的场景,却在战乱的背景下显得合情合理。于是,狭小的空间内不同阶层的碰撞产生了戏剧性极强的叙事效果。《勋章到手了》出现的叙事场景集中在萨克勒门的家中,萨克勒门对荣誉勋章的狂热使其完全忽略妻子同罗士阑议员之间的私情。终于,偶然回家的萨克勒门在家中发现了一袭镶嵌着勋章的衣袍,情节积累的矛盾即将集中爆发之际,妻子却以切中其想要攀附命门愿望的谎言掩盖了真相,谎称是罗士阑议员为他颁发的勋章,得偿所愿的萨克勒门欣喜若狂,于是一桩即将爆发的冲突归于沉寂。狭小的空间与快节奏的叙事节奏使故事不断地刺激着读者的感官,掀起层次丰富的阅读感受,结合其现实主义批判色彩浓厚的题材与简洁利落的叙事语言,无怪乎勒梅特尔为其冠以“最优秀的短篇小说”的命名。

莫泊桑以中短篇小说的形式摄取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诸多侧面,庞大的创作数量使其小说成为全面影射当时社会的一幅全景画。他复杂的叙事结构与收放自如的叙事节奏广泛地影响了后来大批的创作者,尤其是其冷峻而理性的讽刺技法与写作立场,至今仍旧释放着浓厚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小说《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分析
莫泊桑眼里的“傲慢与偏见”
Guy de Maupassant居伊·德·莫泊桑
怎样写短篇小说
一块棉布造就莫泊桑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谈莫泊桑小说《羊脂球》的主旨表现
美与丑的对比:谈小说《羊脂球》中的人物角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