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

2022-04-23 15:39卢东良
青年文学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奥列格成人儿童

卢东良

儿童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大自然是人类社会的未来。保卫人类社会永续发展是每个人的责任。儿童是未来的主人,是教育下一代的接班人。儿童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他们将来的性格、价值观都取决于家长的教导和他们接触自然的程度。如果儿童不接触自然、不尊重自然,视生命如无物,那么他们将来怎么会爱他人,爱生活!他们又怎样去教育下一代!

俄罗斯作家阿里阿德娜·鲍里索夫娜·瓦莲金诺夫娜(Ариадна·Борисова·Валентиновна)意识到城市化迅速发展已经阻碍了儿童与自然的接触与交流,影响了儿童的精神生态环境、儿童固有的天性以及儿童未来的人生观。在《给我后代的笔记》中,作者以“儿童本位创作”为宗旨,人物典型和群体形象的塑造符合儿童价值取向。在吸引儿童读者的同时,作者又将人道主义、伦理道德、生态意识巧妙地融合到儿童文学创作当中,从而对读者进行了一次绿色的、进步的、非口号的生态启蒙教育。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三个话题: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以及自然与人性的建立。

一、溪头卧剥莲蓬—有孩子的地方就有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日常生活取材于自然,每时每刻都在接触自然,接受自然的教诲。儿童的心灵如自然一样纯洁,他们的行为天真烂漫。他们渴望自然,并且已经找到了人类社会通往自然的大门,在那里穿行自如。在人类社会中,在自然的陪伴下,他们已经寻得与大自然相处的最佳距离。正如词人辛弃疾所写:“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能独处溪头草坪,天真快乐地剥莲蓬,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独立、“自然”的世界。当然,这里的“自然”应该是广义的,它不仅指森林、草原、溪水等具体的大自然内的物质,还应包括诚实善良、活泼率真等大自然所具有的品质。在这个由“自然”构建而成的世界里没有学习、工作、仕途等概念,只有“自然而然”。

作者意识到儿童身上的“自然属性”,在《给我后代的笔记》中她深入挖掘这一点,强调了该属性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小主人公瓦莲金娜以及她朋友们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这种“自然属性”。小主人公瓦莲金娜出于对自然的渴望和强烈的好奇心,她与朋友们勇闯“蓝色森林”;出于本能的怜悯之心,她为奶奶家养的小狗“打抱不平”;把自己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施舍给了无助的老婆婆。由于恐惧,她和伙伴们把草丛里的奶牛想象成了野人,把河里的枯枝错看成了恐龙;由于天真烂漫,她和伙伴们挖土,想穿过地球到达非洲,她还把自己当作了与鱼同游的美人鱼,在餐桌上撒咸鱼干;由于活泼无忌,她和伙伴们把卧室当成了“滑冰场”。得益于孩子毫无心机、不记仇的天性,她与自己的“仇人”奥列格在打完架之后,马上成为了朋友;得益于诚恳善良,她与好友奥列格,以及谢尼亚叔叔给予了廖什卡家人般的关爱,帮助孤单自闭的廖什卡走出了生活的阴影……作者用一个个既生动感人,又不失教育意义的故事向读者证明儿童身上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渴望自然、天真烂漫、耽于幻想,具有本能的同情心、好奇心等,证明儿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们就是大自然的精灵。所以,儿童应该接触自然,在自然中加强自己的这一“自然属性”,这对他们的现在和将来都很重要。

《给我后代的笔记》诠释了儿童的心靈世界是“纯净”的艺术,不带有任何“杂质”,只有天真烂漫,没有“理性”的矫揉造作。同时,儿童文化具有明显的生物性,“儿童拥有生物的法则,儿童保持着与自然交感,因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这一真理,在成人是出现于理性认识之中,而在儿童是出现于他们自然、本真的生活之中”。因此,成人不要嘲笑孩童的“幼稚”,不要限制他们的想象,不要阻碍他们与大自然接触,不要剥夺他们的天性。他们与大自然密不可分,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是与大自然交流沟通的结果。

二、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这首黄庭坚七岁时所作的警示诗,饶有理趣,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成人社会和世界,以成人的世界衬托牧童的生活—在乡村田垄间骑牛吹笛,清闲恬适,“野”味十足。

儿童自带的“自然世界”只有在成人和社会的帮助下才能牢不可破,大人应该了解儿童,在自然之力的环境和精神引导下教育儿童,使其全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在作品中深刻地展示了大人以及城市生活带给儿童的某些影响。瓦莲金娜的父母要求她在外人面前要像大人一样吃饭喝茶,听大人聊天。客人在场时,她“细嚼慢咽”。她绞尽脑汁想话题,只为给客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但她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食物失去了原有的美味。作者通过瓦莲金娜的感受,揭示了儿童感知与成人理性的矛盾,并警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是因为他同别人的关系,而只能是自然对他的要求。这样一来,他所做的事情就全都是好事了”。

在告诫成人关注教育方法,不要破坏孩子与生俱来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作者又通过一个典型的儿童形象—帕夫利克,强调社会环境和成人价值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男孩帕夫利克就是作者批驳的典型人物。帕夫利克虽在农村生活,但他的父母在城里工作。他家过的是城市化的生活。他家里不养任何家畜和小动物,所以当他看到奶牛后,竟然吓得不知所措,抛下伙伴,溜之大吉。碍于面子,他说自己的行为是为了逗大家开心。他平时的玩伴只有书籍和玩具,所以他做事循规蹈矩,无论做什么事都依课本所示。得知瓦西卡在树上没办法下来时,帕夫利克竟然在地上做起了计算题,展示自己的才能,还妄想着通过计算把瓦西卡救下。经过他努力地计算,他轻松地告诉瓦西卡:“你就在松树上生活吧!你将是世界上首位在树上生活的人。你在树上再坚持一会儿,你的名字将来可能载入吉尼斯纪录。”危难关头,帕夫利克想到的竟然是吉尼斯纪录,想的是怎样成名。相比帕夫利克,其他孩子可能连吉尼斯纪录是什么都不知道,他真的“博学”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这恰好印证了卢梭的观点:“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我宁愿让一个孩子到十岁的时候长得身高五尺而不愿他有什么判断的能力。事实上,在这种年龄,理性对他有什么用处?它阻碍着体力的发展,儿童是不需要这种阻碍的。”

有一次,小主人公们同米沙爷爷一起去森林里采蘑菇。在野外午饭,他们所带的食物还算丰富。米沙爷爷看到帕夫利克不动碗筷,就劝他快点吃饭,否则饭菜会被其他的小朋友吃光的。而帕夫利克却说:“奶酪我不喜欢,香肠我现在不想吃,鲫鱼刺儿太多了,而茶水,里面有牛奶泡沫,没法喝。真该死!”他还说他喜欢吃饺子,但一定要是家里做的。在帕夫利克挑剔的同时,其他小伙伴吃得正香。帕夫利克的种种举动证明他是一个虚伪、爱面子、爱卖弄、爱挑剔、讲享受、追名利,只会纸上谈兵,不懂生活实践的孩子。他的行为与其他孩子們的天真单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见素抱朴—回归自然

老子眼中“见素抱朴”是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目的就是要教导世人现其本真,守其纯朴,不受外物所累。故而,我们在儿童的教育中不要让儿童变得过于成熟稳重,过于现实,有城府。我们需要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世界,去真正地与自己、与自然进行深刻的交流,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他们会成为大自然忠诚的聆听者,在探索发现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本真思维的指引下,他们纯洁善良,怡然自得,回归人性,回归自然。

《给我后代的笔记》的主题也是探索自然,发现自己,回归人性,回归自然。《课程指导7:环境教育》中指出:“环境教育的中心应放在学生的自己调查上,包括直接体验。实地学习在中小学具有重要作用,它提供机会,使环境成为学习的刺激因素,同时发展有关环境的意识与好奇心。”作品刻画了三位典型的珍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儿童形象,他们在自然的教育下保持着人性的本真,拥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主人公瓦莲金娜天真烂漫,渴望回归自然。瓦莲金娜虽在城里学习、生活,但她深深地热爱着她经常度假的地方—农村。那里有和蔼可亲的外婆、诚实勇敢的瓦西卡、淳朴善良的村民、调皮可爱的小狗;那里还有美丽宽广的大森林、散发着青草芳香的牛奶、长满蔬菜水果的菜园。回城后的瓦莲金娜总是思念农村的生活,似乎她很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城里有太多的“规矩”,城里的人没能给她信任感和温暖。班级里从农村来的新生奥列格以小狗的角度写了一篇精彩生动的作文,却成了老师和学生们的笑料。瓦莲金娜认为那位老师不懂得尊重学生,不懂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不懂小狗的习性。她对那位老师以及嘲笑奥列格的城里的同学们感到愤懑。

瓦西卡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他是自然本真的保卫者。当伙伴们在“蓝色森林”中迷路的时候,是他主动爬到最高的松树上为大家探路;受到伙伴们的埋怨时,他默默忍受;遇到危险时,他临危不惧,不逃不躲;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虚心求教。他与帕夫利克形成鲜明的对比。

奥列格生于农村,后转学到城里。他为人宽厚善良,懂得分享谦让,有一颗大自然般能包容一切的内心。奥列格是瓦莲金娜在城里唯一的好朋友,是大自然的化身,围绕在瓦莲金娜身旁,使她能够现其本真,守其纯朴。

小说《给我后代的笔记》充分体现了儿童文学作品的认知、教育、创造、娱乐、审美功能和价值。作者的教育思想与卢梭的“自然教育”异曲同工,即“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作者牢牢把握“儿童文学是注重情感与想象力的感性文学”这一儿童文学本质,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加强了该作品的可读性和美育功能,竭尽全力化解成人与儿童在思想以及思维方式上的矛盾。儿童应该在自然的环境里了解自然,掌握真理,领悟真、善、美,加固与生俱来的“自然世界”,以备将来不被物欲诱惑,不受不良思想侵扰,永葆大自然般的纯洁善良、宽容伟大,永远守朴守真。

猜你喜欢
奥列格成人儿童
当凶猛狮群遇见可爱“狮父”
成人不自在
一句玩笑 让州长下了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Un rite de passage
战火中的“ 成年浴”
Doppler Shift Estimation of Signals Modulated by Pseudorandom Sequences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