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纾解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

2022-04-25 11:07李少梅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育儿儿童家长

李少梅

近年来,“鸡娃”“内卷”等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面前,逐步呈现出全民化、低龄化趋势。层出不穷的教育理念、四处传播的育儿宝典、费用高昂的兴趣班等,使家长们患上了“教育集体焦虑症”。家长们在育儿上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虽收效甚微,但又不敢停下脚步,逐渐陷入“不明确—伪明确—更不明确”的怪圈,形成教育焦虑循环的“莫比乌斯环”。

教育焦虑是家长在教育活动中体验到的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紧张、不安、担忧等复杂的焦虑情绪。与中小学生家长的选拔焦虑、学业焦虑、分层焦虑等略有不同,学龄前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更为多样化,如婴儿期的养育焦虑、入园前的分离焦虑、教育过程中的认知焦虑、幼小衔接的升学焦虑等。

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究竟来自现实的生活压力还是家长的过高要求?由于教育自身的复杂化,很难从类型和程度等单一维度分析。综合看来,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深层原因主要如下:

一是科学理念的缺乏。普遍缺乏系统的育儿知识及科学的儿童观是幼儿家长产生教育焦虑的重要原因。部分新手家长盲目相信网络中各种“育儿宝典”“专家意见”,仅从教育方法和手段上变革,忽视了“因地制宜”的实践,致使锦囊妙计并非一定奏效,从而激化教育焦虑。

二是教育心理的矛盾。家长面对给孩子快乐童年还是让孩子未来可能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两个选择产生了矛盾的心理。许多家长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但更倾向于让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于是他们将孩子的求知过程变成了一场比赛,对儿童的发展要求远超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标准,从而进一步加剧教育焦虑。

三是信息茧房带来的认识局限。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每位幼儿家长都成了“学前教育信息大亨”,但也有不少媒体为博人眼球而夸大事实、以偏概全,塑造“虎妈”“狼爸”等形象,而家长一旦关注,大数据推送会给他们搭起一座信息茧房,在日复一日地接触片面信息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焦虑。部分家长因此误解学龄前儿童的平均水平,认为“牛娃”比比皆是,造成参考群体窄化效应,进一步加深了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

此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父亲缺位、社会压力的传递等,也是幼儿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原因。幼儿家长的教育焦虑不仅会在自身循环,还会在家庭内部、家庭间,甚至更大的社会层面循环传导。因此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正视教育焦虑,并从源头上减少父母教育焦虑对幼儿的危害,是必要且可行的。

首先,要认清焦虑本质,探索科学育儿体系。观念影响行为,家长应首先转变教育观念,破除“教育万能论”的迷信,尊重兒童的年龄特点,认识到儿童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差异性,从儿童的视角理解儿童。家长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等方式认识儿童,并结合家庭特点,将知识“本土化”,形成适合自身的育儿方法。

其次,直面焦虑问题,进行积极自我调适。面对育儿过程中要快乐还是要未来的心理矛盾,再加上背负的生活和工作等压力,幼儿家长极易催化教育焦虑,出现情绪失控的状况。因此,幼儿家长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直面引起焦虑的问题,合理地控制和发泄不当情绪,避免对幼儿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最后,应破解焦虑困境,推进父母协同教养。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的影响,子女教育的重任往往落在母亲肩上,造成“母职焦虑”。研究表明,父亲参与子女教育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状况。因此,父母应采用协同教养的方式,统一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方式,共同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另外,促进家园社的通力合作、优化社会治理、加快落实“双减”、深化教育公平等,也是破解幼儿家长教育焦虑、让家庭教育方式更科学、合理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育儿儿童家长
家长错了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犯错误找家长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