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高产技术分析

2022-04-25 02:47本刊通讯员周小杰
电脑迷 2022年4期
关键词:棚室西葫芦基质

本刊通讯员 周小杰

西葫芦作为大众蔬菜的一种,在我国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种植。西葫芦原产地是北美洲南部,在当地被称为美洲南瓜。西葫芦属于葫芦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如何种植西葫芦才能高产,笔者给大家介绍高产种植方式。

1 无土栽培西葫芦

就传统的土壤种植方式来讲,每种植一季就需要对土壤进行休整或轮作,这样会影响西葫芦的产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选择无土栽培中的基质栽培西葫芦。

1.1 设施选择

采用基质栽培西葫芦前,需要对西葫芦根系生长的情况进行调查,它的根系生长并不是很发达,这个对于选择栽培基质的设施来讲是非常好的,设施太小,不利于西葫芦根系的生长,会直接影响西葫芦对养分的吸收。了解了这一点,种植户一般选择30 厘米的正方体形状,顶部有专门的种植口和滴灌口。种植口是用来定植西葫芦苗的,滴灌口是方便滴灌管进入种植设施内部。

1.2 优势

基质种植西葫芦可以实现连续生产作业,采用基质不会出现重茬和歇地的问题。另外如果采用椰糠基质,由于椰糠的营养成分非常少,基本只能满足幼苗的定植生长。西葫芦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全部来自外界的供应,外界对西葫芦不同的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可以做到精确供应。使用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可以同时供应多种不同的肥料,可以在不同的生长期设置不同比例的肥料供应,可以做到精准施肥。液体肥料本身更有利于作物的吸收,选择精准施肥,可以提高60%以上的肥料使用率。

2 如何增产

就提高基质栽培西葫芦的产量来讲,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是不可少的。良好生长环境可以保证西葫芦的生长、生产,可以提高产量。基质栽培需要的第一要素就是要保证生长条件,另外,可以满足生长条件的只有连栋温室,它有配套的温度控制设施,无论夏季还是冬季,温室内基本处于恒温的状态。

2.1 种植环境

连栋温室有顶部遮阳系统,可以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过滤掉75%以上的紫外线,可以有效降低温室内的热量。另外温室内还配有降温效果非常好的风机湿帘降温系统,它的降温效果堪比空调,但比空调的运行费用要低很多。采用风机湿帘降温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降低5℃左右,基本可以达到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在冬季使用连栋温室种植西葫芦,由于其本身有着良好的保温系统,在白天不需要任何采暖设施,就足以达到西葫芦生长需要的温度。在夜间也有良好内部保温系统,在温室内还有优良的散热器,保证夜间温室内的温度。所以不管在白天还是夜晚都有适合西葫芦生长的基本条件,这也是高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2.2 辅助性生长因素

西葫芦的生长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光照。在温室种植过程中,都会遇到阴天、下雨、降雪等。尤其是北方地区,阴天、降雪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这样就会减少作物光合作用的有效时间,对于西葫芦品质来讲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为了弥补西葫芦生长过程中光照的不足,在连栋温室中会安装植物补光灯。在天气发生变化的同时,就需要开启补光灯,进行有效的光照弥补,提高西葫芦的生长品质和产量。这只是采用连栋温室作为增产西葫芦的要素之一。

3 病虫害管理

采用基质种植西葫芦发生的虫害会非常少,甚至可以说没有。因为适用于种植的基质已经过高温消毒几乎已消灭虫卵。另外一些病害还是有的,比如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等发生的概率非常高。它们的防治措施也是采用传统的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并没有其他有效的方法。建议采用有机农药,减少作物的农药残留,这样的种植也属于有机种植。

3.1 白粉病

白粉病为西葫芦主要病害,春秋两季发生最普遍,发病率30%~100%,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3.1.1 危害症状 西葫芦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病毒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危害次之,果实较少发病。叶片发病初期,产生白色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的白粉状霉斑(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病斑可连接成片,受害部分叶片逐渐发黄,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黄褐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囊壳)。发生严重时,病叶呈褐色而枯死,白粉状霉斑转呈灰白色。

3.1.2 发病规律 西葫芦白粉病的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在保护地内为害越冬。南方菜区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为害越冬和越夏,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10~25℃均可发病,高温干燥和潮湿交替,病害发展迅速。生长后期,植株生长衰弱、病害严重。种植过密、生长期缺肥亦发病较重。

3.1.3 防治方法 苗期预防:用百菌清、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7~10 天轮换喷施一次,多种病害均防,效果佳。

通风透光:适时将植株下部的老叶、黄叶、病叶摘除,增加其通风透光性,可大大降低白粉病的发生概率,同时提高开花坐果率。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四氟醚唑+展透+百肥配方均匀喷施,或兴农50%硫黄悬浮剂250倍+展透+海绿素配方,若长势过旺可用冠信+世高+展透+百肥配方防治。

3.2 菌核病

西葫芦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发生在西葫芦的病害,主要危害西葫芦的果实和茎蔓。茎蔓染病后呈褐色水浸状斑块,斑块逐渐长出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病部以上的茎叶受其影响而萎蔫枯死;果实染病,多从残花开始侵染,在花蒂部位呈现水浸状腐烂,并长出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

西葫芦菌核病分布较广,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生。低温、高湿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西葫芦菌核病发生和流行。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棚室或露地西葫芦均可发病,棚室受害较重。

西葫芦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有条件者最好与水生作物轮作,加强栽培管理,每次整枝摘叶后,都要对植株伤口处及时进行药剂处理。发病初期,可用药剂喷雾防治,一般隔7~10 天防治一次。棚室地面上出现子囊盘时,还可采用烟雾或喷粉法防治。

3.2.1 农业防治 种子消毒:种子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病原菌。

加强栽培管理:有条件者最好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在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15 天,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 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植株抗病力。西葫芦定植断根后,随时检查接穗不定根的发生情况,及时剪除不定根。阴雨天或者气温高、湿度大的时候不要进行整枝掐叶等农事活动,以免植株伤口感染病菌。每年定期对棚室土壤进行处理,尤其是老棚,以减少土壤中的致病菌。

棚室管理:棚室栽培时,上午以闭棚升温为主,温度不超过30℃,不通风,下午及时通风排湿,空气相对湿度要低于65%。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减轻病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3.2.2 化学防治 伤口消毒:每次整枝摘叶后,都要对植株伤口处及时进行药剂处理,药剂可选用50%嗯霉·申嗪·苦参碱乳油500 倍液,或30%嗯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 500倍液。

喷雾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 ~ 1 000 倍液,或25%菌核净悬浮剂700 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800 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或70%代森联干悬浮剂800 倍液喷雾,隔7 ~ 10 天防治一次。保护地用45%百菌清烟剂熏治,每亩用量250 克。

熏烟与喷粉防治:棚室地面上出现子囊盘时,可采用烟雾或喷粉法防治,每亩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50 克,拌锯末分堆点燃熏1夜,隔8 ~ 10 天1 次,连续或与其他方法交替防治3~4 次。也可每亩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每隔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3.3 病毒病

西葫芦病毒病又称花叶病,主要是由黄瓜花叶病毒、甜瓜花叶病毒、西葫芦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烟草环斑病毒等单独或复合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西葫芦上的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病状有花叶型、黄化皱缩型两种,有时同一病株上两种类型同时出现。

西葫芦病毒病是日光温室西葫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危害程度呈加重趋势,重病田减产30%以上。

在西葫芦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危害最大的就是西葫芦病毒病,该病一般在9—10 月发生,会造成50%左右的减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绝产绝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西葫芦病毒病的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首先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最后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3.3.1 农业防治 播种前种子处理:西葫芦的种子在播种前要经过消毒和催芽处理,以防种子自身带毒成为初侵染源。具体操作过程:首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4 小时后加入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30 分钟,然后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并晾干,放置在灭过菌的湿布中,一段时间后种子便可冒出小芽。

选用抗(耐)病品种:种植抗(耐)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西葫芦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只有提高植株本身抗(耐)性,西葫芦病毒病造成的损失才会较轻。市场上流通的抗(耐)病性较强的品种主要有早玉、金珊瑚、雪葫一号、碧玉、冬玉等,这些品种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耐)病性,且产量高,综合效益好,可大面积推广种植栽培。

加强田间管理:西葫芦种植田块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轮作制度,切忌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西葫芦,以防西葫芦病毒病的交叉感染以及土壤养分的耗尽。播种前要整地,土壤要深耕,耕深一般在10厘米左右。施足基肥,可培育壮苗,加强植株的抗(耐)病性。要定期对种植田块进行杂物清理,减少病毒的其他寄主数量以及蚜虫、白粉虱等虫媒生存的空间。西葫芦定植后要加强温度管理,温度过高时,可适当喷水来降低田块温度。土壤水分含量较大时,要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西葫芦结果以后,要适当提高温度,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夜间要适当降温,一般温度保持15~18℃。发现病株时,要及时将其拔除并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以防病原体传染到其他健康植株上,造成病害的蔓延。

3.3.2 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最常见,喷施化学药剂主要有3 种作用:一是杀灭蚜虫和白粉虱等虫害传播的媒介,防止病害蔓延;二是杀灭西葫芦病毒病的病原,减轻病害发病症状;三是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杀灭蚜虫和白粉虱的药剂要尽早喷施,可于西葫芦定植后,在地表及田块四周喷洒杀虫剂,一般选用阿克泰水分散粒剂,使用时要兑水稀释。此外,50%吡蚜酮杀虫效果也很好。杀灭西葫芦病毒病病原的药剂要及时喷施,否则效果不佳,要在发病初期病害还没大面积蔓延之前使用20%病毒A 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800 倍液对患病植株进行喷施,每周用药1 次,连续喷药3 ~ 4 周能有效杀灭病毒,缓解病害症状。提高西葫芦植株的抗(耐)病性可用植保素7 500 倍液或爱多收6 000 倍液,在发病初期对所有西葫芦植株进行喷施,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K

猜你喜欢
棚室西葫芦基质
阳台变成小农田
原地翻建大棚三注意
蓝莓基质栽培幼苗根系处理不当引发苗木死亡
蚯蚓粪配比的泥炭基质特性及其栽培的小型西瓜幼苗生长状况
稀土在棚室蔬菜种植中的妙用
初春大棚安全防范莫放松
西葫芦的别样吃法
手持一朵西葫芦花
蔬菜育苗基质混配注意事项
高维寒带棚室食用菌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