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RFLP 1-4-4 lineage1C 变异株同一分支PRRSV 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2022-04-25 00:57相丽润汤艳东龚帮俊李宛生彭金美周国辉冷超粮安同庆蔡雪辉张洪亮田志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毒株变异基因组

许 浒,李 超,相丽润,汤艳东,赵 静,龚帮俊,李宛生,付 军,彭金美,王 倩,周国辉,冷超粮,安同庆,蔡雪辉*,张洪亮*,田志军*

(1.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2.南阳师范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是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主要病原,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该病毒分为欧洲型和美洲型两个基因型[1]。2006 年以前中国大陆的主要流行株是以CH-1a 为代表的经典PRRSV,2006 年高致病性PRRSV(HP-PRRSV)在我国出现并迅速成为了我国的主要流行株,该类病毒Nsp2 蛋白中存在30(1+29)个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2]。2012 年我国报道了类NADC30 PRRSV,该类病毒Nsp2蛋白中存在131(111+19+1)氨基酸的不连续缺失[3],该类病毒具有同源性低、重组频繁和致病性差异较大的特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流行株[4]。

2014 年ORF5 RFLP 1-7-4 谱系PRRSV 毒株在美国出现并流行,至少在美国5 个生猪生产洲检测到该类病毒,其在母猪群中引起严重的流产,并导致了仔猪的高死亡率[5]。2017 年本实验室从辽宁省两个发病猪场首次检测到1-7-4 分支PRRSV[6-7]。中国1-7-4 分支病毒株在Nsp2 区均存在100 个氨基酸连续缺失,这与美国1-7-4 分支病毒株相同[8]。由于中国的1-7-4 分支病毒株与美国的IA/2014/NADC34 株较为相似,因此也称为类NADC34 PRRSV[9]。2020 年美国报道了一种高致病性的美洲型PRRSV,并命名为ORF5 1-4-4 Lineage 1C 变异株,其对猪的致死率可达17.50%[10]。然而该类病毒株与1-7-4 谱系PRRSV(即类NADC34 PRRSV)同源性最高,那么当下我国类NADC34 PRRSV 的流行情况是怎样的,美国1-4-4 Lineage 1C 变异株与我国类NADC34 PRRSV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本实验将就此展开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样品来源及主要试剂722 份疑似PRRSV感染的病料组织或血清样品为本实验室2020 年~2021 年6 月采自13 个省、市和自治区(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江西省、新疆自治区、天津市)的规模化养猪场。RNeasy plus Mini Kit 购自Qiagen 公司;M-MLV 反转录酶、dNTPs、LATaqDNA 聚合酶和pMD18-T 载体等均购自TaKaRa 公司;Gel Extraction Kit 购自OMEGA 公司;TG1 感受态细胞由本实验室制备。

1.2 引物设计根据GenBank中的NADC30(JN654459)和IA/2014/NADC34 株(MF326985)全基因组序列,参照文献[6]由库美生物有限公司合成2 对检测引物和8 对全长扩增引物。

1.3 PRRSV 部分基因及全基因序列扩增按常规方法处理收集的组织或血清样品,利用RNeasy plus Mini Kit 提取总RNA,反转录制备cDNA 为模板,利用2 对检测引物对病料样品检测并扩增Nsp2 和ORF5 基因。阳性样品扩增产物由库美生物有限公司测序分析后,选取类NADC34 PRRSV 阳性样品的cDNA 为模板,利用8 对全长引物扩增全基因组序列。PCR 反应程序为,94 ℃2 min;94 ℃30 s、55 ℃30 s、72 ℃45 s~2 min 30 s,共30 个循环;72 ℃10 min。采用Gel Extraction Kit 对目的片段纯化,并将纯化的PCR 产物克隆至pMD18-T 载体,PCR 鉴定阳性重组质粒由库美生物有限公司进行测序。全基因组序列采用MegAlign和Seqman拼接。

1.4 PRRSV 的同源性分析及推导氨基酸序列分析利用MegAlign(ClusterW)对类NADC34 PRRSV 及美国RFLP 1-4-4 lineage1C 变异株的全基因组进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及Nsp2 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分析。

1.5 PRRSV 的遗传演化分析利用MEGA6.0(Neighbor-Joining method,bootstrap 值为1000)对类NADC34 PRRSV、美国RFLP 1-4-4 lineage1C 变异株及Gen-Bank 中的PRRSV 参考序列进行全基因组、Nsp2 部分基因序列和ORF5 基因的遗传演化分析。

1.6 PRRSV 的全基因组重组分析根据GenBank 中登录的PRRSV 参考序列,利用RDP4 和Simplot 软件对分离株进行重组分析,筛选出主要亲本毒株和次要亲本株,利用Simplot 软件绘制重组图。着重对PRRSV ORF5 基因进行RFLP 模式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2020 年~2021 年类NADC34 PRRSV 检测结果对722 份猪组织或血清样品进行PCR 检测,结果显示PRRSV阳性样品359份,扩增产物经测序分析后发现其中类NADC34 PRRSV 样品32 份。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类病毒株的流行特点及基因组序列变化,本实验选取了5 份(HLJTZJ829、HLJTZJ864、HLJTZJ921、LNT ZJ1341、SDHSW135)样品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本实验室在早期研究中对2020 年以前报道的类NADC34 PRRSV 株进行综合分析,推测其是我国潜在的流行株[9]。自2017 年本实验室首次报道该类毒株[7]至2019 年底中国共报道了14 株类NADC34 PRRSV[9,11-12],远低于2020 年以来的检出数量。尽管本研究检测的样品数量和区域相对有限,但分析可见近年来类NADC34 PRRSV 检出数量在PRRSV 阳性检出数量中占比有所增加,加大对该类病毒株的重视已迫在眉睫。

2.2 遗传演化分析本研究对类NADC34 PRRSV 和美国新发1-4-4 变异株的全基因组、Nsp2 和ORF5基因进行遗传进化树的构建。基于全基因组和Nsp2部分基因序列的遗传演化结果显示,美国RFLP 1-4-4 lineage 1C变异株与所有类NADC34 PRRSV均属于Sublineage 1.5 亚型,因此美国新发RFLP 1-4-4 lineage 1C 变异株与类NADC34 PRRSV 属于同一亚型(图1)。基于ORF5基因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类NADC34 PRRSV HLJZD22-1812、LNWK96 与RFLP 1-4-4 lineage 1C 均为Sublineage 1.8 亚型(NADC30-like),均是由病毒基因组序列发生重组导致(图1)。

2.3 Nsp2 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分析结果Nsp2 是PRRSV 全基因组中变异最大的区域之一,Nsp2 区域的基因缺失、插入或突变常被作为区分不同类型毒株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MegAlign 对中国和美国的类NADC34 PRRSV 及美国新发RFLP 1-4-4 lineage1C 变异株的Nsp2 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24 株类NADC34 PRRSV、RFLP 1-4-4 lineage 1C 变异株与参考株ATCC VR2332 相比,均具有100 个按基酸(aa328~aa427)的连续缺失(图1D)。我国的类NADC34 PRRSV 与美国RFLP 1-4-4 lineage 1C PRRSV 变异株具有一致的缺失特征。

图1 类NADC34 PRRSV及RFLP 1-4-4 lineage 1C变异株分别基于全基因组(A)、Nsp2(B)、ORF5(C)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类NADC34 PRRSV及美国RFLP 1-4-4 lineage1C PRRSV变异株Nsp2推导氨基酸序列比对(D)Fig.1 A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the whole genome(A),ORF5(B),and Nsp2(C)genes of NADC34-like PRRSV and 1-4-4 lineage 1C variants.Alignments of NADC34-like PRRSVs and RFLP 1-4-4 lineage 1C variants based on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Nsp2(D)

2.4 病毒全基因组重组分析结果近年来,有关PRRSV 重组病毒株的报道层出不穷,尤其类NADC30株进入我国后迅速与我国本土病毒株重组,逐渐成为主要流行株[4],其已展现出极其复杂的致病性。本研究利用RDP4 和Simplot 生物学软件对我国新发类NADC34 PRRSV(HLJTZJ829、HLJTZJ864、HLJTZ J921、LNTZJ1341、SDHSW135)及美国RFLP 1-4-4 lineage 1C 变异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美国RFLP 1-4-4 lineage 1C 变异株病毒的基因重组区域位于1 nt~11 681 nt(IA14737-2016)、11 682 nt~13 921 nt(IA/2014/NADC34)和13 922 nt~15 058 nt(NADC30)(图2),以上结果表明美国RFLP 1-4-4 lineage1C PRRSV 变异株是以IA14737-2016(类NADC34 PRRSV)为母本毒株,IA/2014/NADC34 和NADC30 株提供重组片段的重组病毒。进一步对比分析可见美国RFLP 1-4-4 lineage1C PRRSV变异株与中国病毒株HLJZD22-1812(MN648450)重组模式非常相近,二者均由类NADC34 病毒株提供骨架,并在ORF5 区域与NADC30 毒株重组(图2)。

图2 RFLP 1-4-4 lineage 1C variant重组分析Fig.2 Recombination analysis of RFLP 1-4-4 lineage 1C variant

与早期报道的类NADC34 株不同,本团队近期检测到的类NADC34 株均未发生重组,并且早期报道的类NADC34 株的重组片段也均由美国株提供,类NADC34 PRRSV 在我国尚未与本土毒株发生重组。推测类NADC34 PRRSV 未与本土毒株重组可能是其在我国致病性整体较弱[8,13],且未爆发性流行的原因之一。

2.5 PRRSV ORF5 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主要是依据MluI、Hind II 和SacII 在ORF5 基因上的酶切模式进行划分[14]。RFLP模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类NADC34株的RFLP模式较为复杂,主要为1-7-4模式[1(MluI=0)、7(HindII=nt88、 219、360)和4(SacII=nt24、555)]。其中HLJZD22-1812 和美国RFLP 1-4-4 lineage1C PRRSV 变异株均为以类NADC34 株为骨架,以NADC30提供重组片段的重组病毒,二者ORF5 RFLP 模式均为1-4-4 模式[1(MluI=0)、4(HindII=nt88、219)和4(SacII=nt24、555)](表1),基于ORF5的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HLJZD22-1812 也属于lineage1C PRRSV 分支。然而RFLP 1-4-4 模式和lineage1C 仅能展现PRRSV 的ORF5 基因特征,无法反映PRRSV 的全基因组信息,而且RFLP 1-4-4 模式的PRRSV 在lineage8、sublineage1.5 和sublineage1.8 分支中均存在[15]。

表1 类NADC34 PRRSV重组分析及RFLP模式分析Table 1 Recombination and RFLP analysis of NADC34-like PRRSV strains

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综合分析发现,RFLP 1-4-4 lineage1C PRRSV 变异株与中国的类NADC34株均具有100 个氨基酸的连续缺失特征,基于全基因组的遗传演化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均属于类NADC34 PRRSV。

综上所述,美国RFLP 1-4-4 lineage1C PRRSV 变异株与我国类NADC34 PRRSV 属于同一亚型分支(Sublineage 1.5),其分子特征是Nsp2 基因区域存在相同的100 个氨基酸连续缺失。由于类NADC34 PRRSV 已成为美国主要流行株。因此,类NADC34 PRRSV 有可能成为我国PRRSV 的潜在流行株,其流行病学及生物学特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毒株变异基因组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变异危机
变异
变异的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