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辩论式教学的应用探讨

2022-04-27 22:47毛登娣
格言·校园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辩题辩论情境

毛登娣

基于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基本的知识,还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这一要求越发重要。面对这一全新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从传统“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束缚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辩论活动中,掌握和深化理论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辩论式教学内涵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辩论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且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征相契合。具体来说,辩论式教学模式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反向思维、发展性思維作为主要特征,指导学生围绕特定的辩论主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方、反方,运用一定的事实进行辩驳。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正反两方各抒己见、相互学习,不仅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促使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和能力的双向发展。

基于辩论式教学的内涵,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区分辩论式教学与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与辩论赛之间的区别。一方面,讨论式教学法是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而进行的学习方法,辩论式教学则强调了不同观点的碰撞、对话和融合,主要是将有争议的问题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或者是待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疑问时,指导学生经过思考,最终确定自身的观点、立场等,并随即寻求相关资料、理论知识等,以便于学生进行辩论;另一方面,辩论式教学与传统的辩论赛也有所不同,辩论式教学侧重点并非输赢,而是运用自己的观点辩驳对方的观点,最终在越辩越明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知识,最终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

二、辩论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科学设计辩论题目

科学设计辩论题目是开展辩论式教学的基础和关键。结合辩论式教学的内涵,教师在设计辩论题目之前,必须要关注:首先,契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教师应明确辩论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因此,教师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刻地解读,对教材中的逻辑结构进行梳理,从宏观上把握政治知识体系,明确本章节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对重难点知识中蕴含的思辨性因素进行思考,结合政治教材中提供的情境、问题,科学设计辩题;其次,在设计政治辩题时,还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结合教学内容,广泛搜集近期国内外的热点材料,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辩论资源,将其作为辩论的主题:再次,还应坚持生活性的原则设计辩题。基于高中政治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辩题时,还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在敦悉的辩题中主动参与其中。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社会环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最终设计出最“接地气”的辩题;最后,还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生活阅历、理性思维、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等。教师设计的辩题必须要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区,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我国的个人收入的分配”辩论式教学中,教师依据上述原则,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辩题,即:“个人收入与个人分配有什么联系”,并结合辩题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自己有个人收入的话,自己应该怎么客观分配”,给辩论题目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的因素,以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辩论学习中。

(二)科学设计辩论情境

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深受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政治学习兴趣低下,学习积极性比较低,严重制约了辩论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在优化辩论式教学时,还应围绕辩题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辩论情境,不断增强辩论式学习的趣味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社会阅历等,灵活借助微课视频、抖音视频等内容,给学生创设出辩论情景,以便于学生在特定的情境吸引下,积极主动参与到政治辩论学习中。例如,在“法治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辩论式教学之前,就给学生设计了“没有法治,社会将会发生哪些改变?如果老人摔倒,你该怎么做”等辩题。接着,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辩论中,教师就运用了视频、图片等方式,给学生设计了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契合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参与到辩论题目辩论学习中。

(三)加强引导,保障辩论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高中政治辩论式教学开展之前,为了保障辩论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促使学生在辩论中促进思辨能力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充分地预设,还应及时关注学生的课堂辩论现状,适时调整和引导,帮助学生在辩论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等。首先,针对学生在辩论中常常出现的“跑题”现象,教师必须要在课前明确辩题中心议题时,要求学生提炼出简短的辩论提纲。同时,在辩论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仍然存在“跑题”现象,必须要给予提醒;其次,针对学生在辩论中存在的“参与度不均”的现象,可通过创新辩论赛形式的方式,将辩论赛的参与者和智囊团结合起来,指导其共同准备,在辩论结束之后,由双方的智囊团做进一步的补充。如此,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辩论参与程度,真正实现了所有学生的参与;最后,针对辩论过程中出现的“冷场”现象,教师可选择在课前将辩题告诉学生,并给其提供搜集资料的时间,以便于学生能够理清辩论的思路,并写好辩论词等。如果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就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以“激将法”进行引导。例如,在学习“人民当家做主”这一部分知识学习中,为了发展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就给学生设计了“权力是福,权力是祸”的辩题。但是在具体辩论的过程中,反方列举了大量的腐败官员实例,在辩论过程中情绪激昂,致使正方被质问得哑口无言,一度出现了“冷场”的现象。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就可借助“激将”法,说道“原来我国的公务员全部都是贪污腐败分子呀”。在这种情况下,正方学生就会立刻抓住“主流和支流”的关键词,由此继续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辩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契合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政治学科素养的关键途径。基于此,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科学设计辩题,围绕辩题设计辩论情境,加强辩论过程中的引导等,切实保障辩论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辩题辩论情境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同影子辩论
英国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