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作文的从“无”到“有”

2022-04-27 00:56赵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素养课文

赵杰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难点,也是很多学生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提升的一大难题。小学生年龄尚小,处在成长和学习的基础时刻。在这个时期,他们学说话,学写字,学很多内容都游刃有余,但是在小学写作方面往往像一张白纸,面对作文题目或者主题时往往会一筹莫展,无话可说。

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多方面,例如一些学生将作文当作一项艰难的任务,觉得写作与自己的距离十分遥远。部分学生觉得作文的篇幅要求较长,从一开始就心存恐惧。此外,还有一些学生不善于观察描写和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们在写作方面实现从“无”到“有”的转变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现教师自身的“一桶水”

要让学生有一碗水甚至一滴水,教师本身要有至少一桶水。当我们想向学生们展示一种修辞手法精彩绝伦的运用效果时,当我们需要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们讲解语文知识或人生道理时,如果自身没有一定的积淀,那么整个课堂就会失去活力,变成一潭死水。因此,要想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教师先要积累足够的文学底蕴。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语文教师要做到手不离书,进行大量的阅读,然后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言行和学识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为学生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从而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

二、利用好课本资源

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二者相辅相成。这个道理,许多语文教师都明白。但是部分语文教师往往更加强调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数量,而忽视了最基础、最有力的课文资源。诚然,课外阅读的积累对于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学生们接触到的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文本,首先是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后产生的佳作,只要认真阅读学习,学生们的基本语文素养就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比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印象和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描述蟋蟀的特征,然后在课上向学生们讲解作者是怎样将蟋蟀的住宅描述得惟妙惟肖的。在课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要求他们写一篇描写小动物的作文,使课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三、充分打造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单一的教学活动并不能满足学生的趣味性要求,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具备灵活性和多样性。例如,在教学提问的设置上,区别于传统的提问方式,教师可以在预习测试和复习巩固时采用竞争式提问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另外,将小组分析和展示发言结合起来,通过组内的合作协调,进行讨论交流,然后每组针对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演示和展示。比如,在看图说话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围绕图画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图中得出了怎样的收获。或者,在进行作文练习时,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作文片段,让学生们围绕其优缺点进行讨论,讨论有些地方怎样修改能够更加传神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析的点。当然,角色扮演、多媒体的利用等也是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方式。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许多学生因为没有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始终惧怕写作或者厌烦寫作。因此,教师要努力从自身出发,学习作文教学技能,提高专业素养;从教材出发,让学生从每一篇课文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学到写作的技巧;从实际课堂出发,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每一节写作课都生机盎然。这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教师肩负的重大使命,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克服写作难题,真正实现“作文自由”,在日后的语文学习和语言交际中展示自己的语文风采,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学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素养课文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