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研究

2022-04-27 01:00潘晔朱文涛
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潘晔 朱文涛

[关键词]高校统战工作 党外知識分子 思想政治引领

[中图分类号]D6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03(2022)01-0052-07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1]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坚持统一战线”是党百年奋斗最宝贵的历史经验之一。新时代要继续坚持统一战线,团结各方人士与党同向同行、和衷共济,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现实意义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与科技创新创造的“生力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能够为实现中国梦筑好共同的“精神长城”,汇聚共同奋进的伟力。

(一)有利于巩固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对于巩固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具有深刻价值意蕴。其一,从党外知识分子在统战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人数不断增长,其文化素质高、分布范围广,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影响力。只有从总体把握,统揽思想全局,才能构建好党与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桥梁,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其二,从高校在统战工作中的战略地位看,高校作为人才聚集高地,是培养、选拔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的重要基地。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有利于塑造一支对党认同、素质良好的党外知识分子队伍,选出一批信念坚定、积极参政的党外代表人士;有利于抢占高校这一统战阵地的思想制高点,将高校统战工作落到实处。其三,从思想政治引领在统战工作中的强大效力看,思想认同具有深远持久性,能将不同阶级阶层、不同群体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为实现共同目标同心同向、群策群力。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统一,有利于在高校层面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巩固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二)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既是理论创新、科技研发的“排头兵”,更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坚实保障。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其一,从立德树人的内涵看,立德树人就是通过教育,将立德的内容内化在知识教学中,使学生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优秀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政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一般都为一线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与青年大学生有着天然联系。加强其思想政治引领,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寓于具体教学实践之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觉悟,从而做出正确价值选择。其二,从立德树人的着力点看,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蓄水池、孵化器,其建设和管理要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特点。除教学外,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还担负科研、管理任务,与学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息息相关。做好其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可以凝聚高校整体力量,齐心协力朝着建设政治站位准确、育人成效显著、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前进。其三,从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看,我国高校已迈入“双一流”建设时期,要与国家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目标相契合。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意识,深化其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认识,引导其坚定不移跟党走,将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双一流”高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助推剂。

(三)有利于维护保障国家战略安全实施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指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2](P4)。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对于维护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意义重大。其一,从国家战略实施角度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以其较为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成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精准把握其思想动态以及情感变化,在沟通交流中讲清楚党和国家的人才政策,以诚动人,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强大人才支持。其二,从关键技术保护角度看,一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尖端科技攻关、国防技术研发的学术带头人或研究骨干,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重要力量。这就要求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必须坚守政治立场,认同党的领导,增强担当意识,发扬奉献精神,为推动新时代国防和科技建设发挥作用。其三,从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角度看,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推进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通过项目资助、物质奖励、合作研讨等形式,拉拢国内高校教师,妄图在“人才的摇篮”中培养自己的代理人。[3]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使其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提高政治敏锐性,是规避外来反动势力编织的“政治圈套”、筑牢意识形态思想防线的必要条件。

二、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特点

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呈现出新特征。深刻分析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的特点,因时而进,对症下药,方能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收到成效。

(一)时代变革中价值取向多元化态势凸显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普遍接受过良好教育,社交范围极其广泛,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看待问题更具国际视野,思维活跃度较高,价值取向多元。值得肯定的是,当西方国家恶意抹黑、无端指责我国时,当祖国主权、民族利益受到侵犯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往往表现出立场坚定、头脑清醒、爱国热情高涨的群体特征。但也有少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长期在国外接受教育,受西方所谓“民主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潮影响,对我国意识形态和中国共产党各种政策主张的接受需要一个逐步了解到深刻领会再到由衷认可的过程。加之新时代高校国际化战略不断推进,他们日益频繁地参与远距离、跨国界的学术交流活动,思想观念易受西方政治文化影响甚至同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必须加强价值认同、理念认同、道路认同。

(二)思想建设重视程度与专业能力发展不平衡

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具有较好教育背景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可以通过多途径、多手段及时掌握学科前沿资讯,着眼社会热点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开展科技攻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技术水平出众,成就卓著,在其学术研究领域赫赫有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基于科技人才在我国的重要战略地位,高校在培育、引进知识分子过程中往往以项目或论文等科研成果为主要导向,其工资绩效、晋级升职等评定也与科研能力挂钩。这类机制使得高校在具体工作中往往会忽视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引导,放松其在政治觉悟、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要求,给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营造了一种“业务举足轻重,思想无关痛痒”的错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更愿意花时间投入科研工作,对于思想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甚至表现出一些抵触、抗拒等消极情绪,即使其拥有较大社会影响力,也无法有效地发挥其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的示范作用。

(三)建言献策能力与参政议政热情不匹配

党中央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作为统一战线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抓实,调动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生活、投身政治实践的热情。大多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将个人发展进步置于国家兴旺发达、民族前途命运中考量,结合自身专业关心社会热点,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智慧。特别是其中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职务的代表人士,运用其政治影响力和专业优势,通过党派组织、统战团体等渠道发表意见、提出建议,积极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但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履历来看,大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毕业即在高校任职任教,身处“象牙塔”时间较长,社会经验不足,在政治参与中其观点见解往往显得“高大上”而不够“接地气”。个别留学归国人员具有强烈批判思维,但对党情、国情、社情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亲密合作的历史传统的认识还需要加强和深化,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待增强,扎根中国大地来思考和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待锤炼。[4]此外,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普遍注重自己的利益关切点,参政议政中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使得所提意見建议往往缺乏代表性,参政议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核心要义

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要以强化政治认同、增进使命引领、彰显价值导向等为核心要义,达到凝聚共识的目标。

(一)强化政治认同,引导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统一战线的“定海神针”,是统一战线发挥重要法宝作用的根本保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勇于自我革命的优秀品质赢得了最广泛的力量支持,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了党的领导的科学性和必要性。拥护党的领导是建设“双一流”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要求。党的科学创新理论、严密组织体系和群众动员方法是推进建设新时代“双一流”高校的独特优势。由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建设中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引导其衷心拥护党的领导,才能确保高校党建工作取得实效,助力建设立足国情、连接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对党的领导认同不足是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亟待突破的一个难点。由于受西方文化渗透、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等因素影响,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出现了“信仰危机”。这类现象既不利于高校总体建设,也为统战工作增添了难度。要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中阐释好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廓清思想迷雾,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二)增进使命引领,号召其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共同责任。首先,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共同梦想。中国梦精炼概括了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期盼,为新时代每一位中国人的不懈奋斗指明了方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要深化对中国梦的认识,担起应尽之责,主动作为,求真务实,善作善为。其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实现中国梦中具有突出作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既有科技创新领域的翘楚,也有文化艺术领域的先行者,既是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不断加强我国软实力的主力军。必须讲清、讲好中国梦,号召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发挥真才实学、拿出真知灼见推动实现中国梦。最后,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有利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深化对党情、国情、社情的认识。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时,但仍有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认识不清当前局势。通过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躬身实践,可以锤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品格,涵养其为国为民情怀。

(三)彰显价值导向,动员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首先,从定位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价值观层面的高度浓缩,是在中国具体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群体价值追求,是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普遍接受的价值规范。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是增进思想认同、凝聚价值共识的必由之路。其次,从作用看,价值取向多元化态势下主流价值观念面临影响力分流的风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有的引领作用可以帮助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正确辨别各类社会思潮,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使其形成思想上的“防护罩”。最后,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遵循者,也是宣传者和实践者。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所承担的立德树人重任要求其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身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

四、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实践路径

“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6]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必须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整合各方资源、优化工作方法。

(一)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以主旋律筑牢思想政治阵地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针对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态势,需要高校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守好“责任田”,用主旋律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巩固共同思想基础。一是明确主责,发挥高校党委领导协调作用。“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党委)负责本领域本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加强思想引导,支持发挥作用,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参加统一战线工作和活动。”[2](P13)党委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率先宣传贯彻党的统战政策法规,带头参加统一战线重大活动,带头开展联谊交友;要强化阵地管理,最大限度调动组织、宣传、人事等部门力量,与统战部门形成合力,打造统筹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二是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从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出发,加强沟通联系、排忧解难,用思想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牢记党的宗旨,发扬优良作风,讲好新时代统战故事,引导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深入理解党的主张和政策,提升思想政治引导实效。三是强化高校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统战干部工作素养。要通过各类专题教育培训,增强统战干部对统战工作规律性和科学性的把握,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党的统一战线政策,[4]在统战工作中有效地帮助党外知识分子厘清模糊认识,在服务中引领党外知识分子更加自觉地与党步调一致。

(二)加強社会组织建设,全方位构建“一盘棋”统战格局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紧扣高校统战工作覆盖面和着力点,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一是利用好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的凝聚功能,发挥知联会、欧美同学会、侨联、新联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通过开展联谊交友、结对互助等形式,丰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实践路径。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通过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增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对于一些在海外生活时间较长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以民族认同增强情感共鸣,使其坚定理想信念,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二是借助好社会组织民意反馈功能。同处于一个社会组织中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志趣相投,为掌握舆情、收集民意、表达诉求和参与协商民主提供了便利。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要从他们关切的问题入手,有重点有区分地进行回应和解决。有不理解的政策方针要予以解答,工作中出现的新的群体性难题要及时反馈给相应的统战部门。思想政治引领有问必答、呼之必应,才能得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真心肯定、由衷信任。三是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示范引领作用。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科技领域有较高建树,在参与政治生活中有极大热情,在知识分子中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各类社会组织要加强此类代表人士的思想建设,强化政治共识,使其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从而引领更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将科研与党情国情紧密结合,勇担时代使命。

(三)丰富统战工作方法,多措并举画好最大同心圆

基于新特点新变化,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需要丰富、创新统战工作方法。一是注重因类施策的工作方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分散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环节,不仅在职称等级上有所区别,同时在党派归属、宗教信仰、成长成才经历等多方面也存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新时代步入高校岗位的青年群体,思想观念较老一辈更为活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必须立足整体,着力个体,注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和思想理论水平的差异,根据不同个体的利益需求分类施策,设计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掌握思想政治引领的主动权。二是遵循求同存异的统战工作方法。要善于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中寻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找到最大公约数。如在政治上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搭建发表意见、表达诉求的平台,激发其参政议政热情;在学术上鼓励科研创新,让其踏实工作,潜心钻研,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同时要允许有不同声音存在,尤其是在学术领域,要发挥统一战线的包容性特点,悉心聆听他人意见。但“执经叩问”不是“百依百顺”,对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理解不清楚不明确的问题,要及时引导,久久为功,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成效;对于肆意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严重危害国家安定团结的不当言论,要坚守立场,勇于批判。三是以新载体拓展工作方法。要牢牢掌握网络统战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有效发挥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可以采取“互联网+高校统战”的新模式,依靠数字平台开设统战知识课堂,把理论讲生动;运用影音图像传播优秀统战人物故事,用先锋模范感染人;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体开展线上线下联动,在交流中准确把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互动性、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