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2022-04-28 15:44唐明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4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劳动美术

唐明

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美术课程体系,是学校适应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不仅结合了新课改的教学特点,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从小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本文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教育实践者提供参考。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既能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又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1.提升学生个人素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适当劳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手工艺品,能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促进学生手眼的协调发展。如教师在进行民间传统艺术剪纸的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先设计图案,然后画图,最后剪出图形。剪纸艺术品那些美妙、奇特的纹样,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构思和创作,这一过程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同时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如何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艺术的美。

2.推动学生智力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智力。如学生在参与“变废为宝”手工艺品创作活动时,首先,他们需要清理垃圾,寻找适合制作手工艺品的废弃物,主动思考手工艺品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次,学生要明确手工艺品的制作步骤,通过这样的劳动训练可以明白合理安排事情先后顺序的重要性;最后,学生参与劳动可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在选择垃圾时,学生会思考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的功能、外观以及使用工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分集中注意力,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多角度思考。这样多次的劳动训练可有效推动学生智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收获的喜悦,进而激发其参与学习或者探索的动力,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满足感。如带领学生进行扎染艺术创作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手工劳动中获得感悟,引导学生耐心、仔细地在小方巾上运用简单的扎、绑、夹等方式制作图案,最后进行色彩搭配。在制作这样的民族扎染艺术品的过程中,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个性。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路径分析

1.赏作品,识劳动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国古建筑的视频,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美,同时告诉学生这些伟大作品都是中国劳动人民辛苦创造的智慧结晶,还可以通过欣赏农民画中的劳动场景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受到艺术熏陶,了解劳动人民的审美取向,又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萌发民族认同感、参与感和使命感。

2.画作品,悟劳动

教师可以国画课上需要用到的笔墨纸砚为切入点,给学生详细讲解这些绘画材料的生产过程,让学生感受绘画用具的来之不易,并以此激发学生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情感。笔墨纸砚这些劳动产物,不仅具有显著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且是劳动人民智慧凝结的体现。以美术课堂上常见的工具入手,可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细节处领悟劳动的魅力和精神。

3.制作品,品劳动

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集智慧思考和体力劳动为一体的劳动教学,如艺术节布置活动,让学生了解校园布置的地点、方位,共同制作艺术节宣传标语、导引牌,在宣传画栏上展示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在艺术节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结合自身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将废弃物变为布置学校的美丽装饰物,这样在增加学生成就感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已经萌芽,处于对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究精神的阶段。教师需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给予学生充分鼓励。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劳动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劳动美术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美术篇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卖手工艺品
12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