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教育诗篇》看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2022-04-28 21:44高鹏宇李雅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2年4期

高鹏宇 李雅君

[摘 要]《教育诗篇》是根据马卡连柯的著作改编的同名电影,讲述了在苏联建国初期马卡连柯将问题青少年改造为社会主义新人的事迹。马卡连柯在集体中进行的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以及实际行动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使他们成长为对祖国发展和社会建设有用之才。集体主义思想同样也是我国新时代爱国奋斗的强大力量,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诗篇;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4-0010-04

《教育诗篇》(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ая поэма)是由苏联导演马斯留科夫(Маслюков)和马耶夫斯卡娅(Майевская)合作拍摄,并于1955年上映的一部电影,该影片荣获第九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影片是根据马卡连柯的同名作品《教育诗篇》改编的,讲述了他在1920年被苏维埃政府委派建立一所“少年违法者工学团”的真实故事。马卡连柯经过艰苦的工作,进行了大胆的教育改革,使数百名流浪儿童和青年走上健康成长之路并融入正常人的生活中。1922年,“少年违法者工学团”改名为“高尔基工学团”。1927年,马卡连柯离开了“高尔基工学团”,组织并领导了同一性质的“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在那里继续发展工学团的教育理念,创造了在集体中把教学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他在工学团和公社的教育实践中,把三千多名无知、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人改造成具有共产主义觉悟、拥有一定知识技能和社会主义建设能力的苏维埃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集体是我们每个人无法逾越的生存地平线。集体主义其实就是人类社会的群体认同。没有个体当然就不存在群体,但是人类如果没有群体的观念,没有互相的合作和共同的认识,个体的人就无法生存下去。[1]集体主义教育在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根据自己毕生的经验总结了一套教育理论,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在当代教育实践中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马卡连柯不止一次说过,他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的。他根据自己在办学中的经验提出集体主义的教育宗旨——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在集体中”是以集体为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教育应该在集体中进行。“通过集体”是以集体为教育的手段,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集体这一手段去影响教育学生。“为了集体”指集体不仅是教育的手段,而且还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2]

一、从学生的情感变化看集体主义教育的意义

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本质,而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原则和价值理念也是集体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集体教育。[3]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内心情感,希望学生都能成为有责任心、敢担当的社会人。

(一)从消极到积极的生活态度

集体教育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一种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马卡连柯认为在集体主义教育的过程中,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教育者在给予集体中的个人影响时,同时集体也会受到这种影响。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教育技巧,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集体的力量去影响个人,在教育集体的同时也在教育个人。在影片中,当工学团迎来第一批“学生”的时候,教师为这些人准备吃喝,且不询问他们的过去,怕提起来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因他们的过去而贬低他们。但这些“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消极的思想,他们自由散漫、坐等吃喝,这些恶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与马卡连柯的“培育对社会有用的苏维埃建设者”的初衷背道而驰。马卡连柯和其他教师试图改变这些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对他们提出要求——在集体中为了集体的生活而进行劳动。这些学生由一开始“不愿意劳动,对未来没有希望”到后来“主动地承担劳动任务,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集体主义教育的力量是积极的,是充满希望的。这些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由消极转向积极的一面,他们在高尔基工学团以及捷尔任斯基公社的建设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二)从无法无天到渴望尊重信任

在教育中只有真正尊重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自尊感,点燃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这是每一个教育人都能切实感受到的教育规律。[4]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信任學生,保护学生的隐私,保障学生的权力,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充满关爱。当高尔基工学团的学生布隆偷了马卡连柯的钱以及仓库中的糖果和猪油时,马卡连柯并没有采取直接惩罚的手段去对待这位以前无法无天现在渴望改邪归正、渴望被信任的人。而是通过集体的力量,让学生集体讨论他的问题,帮助他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马卡连柯又单独把布隆叫到办公室和他谈话,并对他做出了处罚。体现了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中既尊重学生,又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了使学生接受教训,并做出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次集体主义教育唤醒了布隆已消逝的热情,抚平了他易受伤的心灵,同时也是给集体中的其他学生以警示。马卡连柯认为,在单独教育个人的时候,也应该想到整个集体的教育,要做到让集体以及集体中的每个人信服,这样既能达到教育个人的目的,又能起到影响集体中每个人的效果。

在高尔基工学团成立的时候,马卡连柯以前批评过的一个学生卡拉巴诺夫回来了,当时他和那个偷盗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学生一起离开了工学团。学生接纳了卡拉巴诺夫的回归,马卡连柯为了表达自己对他的信任,特意让他去财务局领集体的经费,并且还让他带上自己的手枪。“您相信我吗?”“相信,我知道你这个人和我一样诚实。”……马卡连柯与卡拉巴诺夫的这段对话充满了爱与信任,让昔日的浪子深受感动。卡拉巴诺夫领完钱以后,他说了好几次让马卡连柯清点钱的数目,马卡连柯并没有清点钱数,而是把钱直接放进了抽屉里。马卡连柯就是这样,以尊重信任的态度医治了学生受伤的心灵,把他们从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中解救出来,燃起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三)从自我封闭到打开心门

自我封闭主要是指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适、自闭、逃避以及难以协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心理和行为表现。“一个人一生所受的种种困扰大多源于幼年的创伤留下的阴影——他总是带着一个有所创伤的内在小孩生活。这个内在小孩会以各种形象出现,例如自卑的、哭泣的、无助的、无力的、无望的,或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不信任、怀疑、不安全感的,对别人怀着厌恶和憎恨的,等等。”[5]在影片中,以儿童托斯卡跳窗户为开端,讲述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大多数的学生都像托斯卡一样,被认为是“儿童精神病”患者,并强制这些人去疯人院。这些非理性、不人道的做法导致学生的内心开始自我封闭,不相信任何人。马卡连柯在集体教育的过程中和学生一块生活,投入自己真挚的情感,使学生开始明白什么是社会主义教育。他给同学们讲国家发展的前景,讲祖国的建设需要他们这些人,给予他们极大的信心,让他们备受鼓舞,学生在集体教育的过程中慢慢地被打开心门,融入集体。在和第一批工学团成员一块砍树、一起抽烟、一起说笑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关系融洽起来,并得到了一句“您放心,我们懂得好坏”的真实情感流露;当学生得知马卡连柯要被处罚,工学团将更换管理者时,他们奋起反抗驱赶新教育专员,并在驱赶教育专员的路上迎回了正在往回赶的马卡连柯。面对真诚关心他的同学们,马卡连柯非常感动,他通过集体主义教育真正地唤醒了少年们的爱心。

二、从学生的实际行动看集体主义教育的作用

马卡连柯认为,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是不劳动的教育,那是不能想象的。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幸福的基石。社会主义国家是劳动者的国家,“不劳动者不得食”,劳动者已经不是被剥削的对象,劳动成了光荣、豪迈和英勇的事情。[6]学生在接受集体主义教育的过程中,在行动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一)主动看护树木、维护工学团的治安

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马卡连柯看来,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分子,个人应该为集体服务。学生听邻居说有盗树贼,他们主动去抓,并组建巡逻队看护树林;在社会治安不好的情况下,学生自发组建了护卫队,保护工学团学生的人身安全;在学生人数增多后,柴禾的需求量增加了,学生又自发组建了砍柴队帮助工学团解决做饭无柴烧等一系列问题。学生积极地参与对集体发展有利的事情,他们体会到了事后被大家认可带来的喜悦,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有所改变,从以前的“无荣誉感和责任感”到现在的“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正所谓“近朱者赤”,学生在集体中的变化也影响了后进入集体中的学员。

(二)主动帮助弱势群体

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何况是一群人的思想。但是,如果大家参与到集体中,一起学习、生活和劳动,慢慢地认识到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就会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重新认识这个社会。在影片中,马卡连柯带领工学团中的一部分学生去组建捷尔任斯基公社,去帮助那里的学生除去恶习,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但是,到地方后,发现那些学生都不愿意被管理,并且他们认为马卡连柯也没有能力管理他们。由于小家伙万尼亚愿意接受学习和劳动,遭到了“无赖们”的殴打,工学团中的学生主动照顾万尼亚,并帮助这些弱势群体,使得他们不再被欺负。经过这一事件,那些“无赖们”发现工学团的学生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团体,不是来欺负他们的,而是来帮助他们的,他们想改变生活现状,也愿意加入工学团这个集体接受劳动教育。可见,工学团中的学生通过接受集体主义教育,改变了观念,不断地发展自我,为他人树立了榜样。

(三)主动参加生产劳动

劳动教育不仅是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劳动对个体以及对社会的意义和价值。马卡连柯认为,要使劳动成为教育的途径或手段,就必须同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劳动教育既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也是知识教育与熟练技术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体力劳动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带来一定好处,而脑力劳动会促进学生的智育发展。[7]在影片中,通过马卡连柯的引领,高尔基工学团的学生在集体中改变了从前的生活习惯,学会了学习和劳动。当工学团的这些学生到捷尔任斯基公社的时候,他们起到了带头作用:他们主动地维持集体的秩序,自觉地承担劳动工作,热情地帮助那些流浪儿童。马卡连柯将学生以队为单位进行分组,实行队长负责制,马卡连柯只需要管理各队的队长。这样不仅能使马卡连柯有时间去思考集体的未来发展,还能让学生为自己小集体的榮誉而努力。在收麦子的时候,队与队之间主动地进行劳动比赛,看哪个队收的麦子多,大家为了各自队伍的荣誉,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劳动。当然,集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家能够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

三、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他的集体主义教育思想,但他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理念在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学校教育中依然具有时代意义。“一个人会走得很快,一群人能走得更远。”这句话说明了集体(团队)的力量。对待突出个性化的年轻一代,如何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

(一)集体主义教育的目的: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

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是集体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共同努力,需要相互了解、理解和包容。在集体中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和分工都不相同,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来正视集体的各种问题,把问题当作教育的手段和工具,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直至解决问题。[8]只有集体中的每个人都从思想上正视集体,在人与人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好的氛围,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集体。在一个好的集体中,个人才会发展得更好。在一个和谐的集体中,每个人的意见和想法都会得到充分的表达,每个成员也会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融入集体。个体在良好的集体中相互尊重,能为集体带来个人的力量,同样,集体也会凝聚一股强大的力量来帮助个人发展,循环往复,集体的力量越来越大,集体发展得越来越好,集体中的个人也是受益者。

(二)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尊重与要求相结合

马卡连柯认为平等是集体组建的基础,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以前是做什么的都不重要,现在他们都是平等的。尊重与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不仅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还体现教学相长的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共同学习。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不因贫富贵贱与种族差异而对学生有所歧视,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平等,集体才会有很强的凝聚力,大家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才会越来越强大。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设立适当的前景目标

前景教育强调在集体主义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将理想与现实紧密结合,把个人前景当作集体前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体教育和劳动中改变学生中间存在的不良习气,帮助学生实现个人理想。[9]因此,在我们的教育中就需要遵循这样的教育原则:第一,需要注重理想和现实相结合。不仅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还要引导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做事,慢慢地积累,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第二,需要强调个人前景与集体前景的辩证统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与集体紧密相关,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当从学生个人入手,又必须紧紧围绕集体的目标。这种教育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成就和集体努力的共同志向,达到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也实现了在集体框架下个人成长和成才的目标。[10]如果学生对未来没有方向,不知所措,就会迷茫,没有学习的动力,当代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他们树立美好的前景目标。因为每一位学生都蕴藏着无数的智慧、无穷的力量,应该让它发挥出来,放出光彩,创造出更大的奇迹。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集体主义是新时代爱国奋斗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的每一个风险挑战、取得的每一项辉煌成就无不闪烁着集体主义的耀眼光辉。实现中国梦、扶贫攻坚战、载人航天、抗震救灾等都是中国人民集体主义精神的大发扬。[11]集体主义教育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中国具有非凡的意义。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教师集体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年学子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11]周远.集体主义[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2][6]吳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孟庆涛.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20(12):3-6.

[4]杨劲平.《教育诗篇》启示录[J].江苏教育,2012(Z1):46-47.

[5]李婷.用“过往”的钥匙打开当下的心门[J].心理与健康,2021(11):22-23.

[7]宋航,张良.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价值探析[J].品位·经典,2021(24):36-39.

[8]徐林.浅谈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5):97-98.

[9]李楠楠.前景教育对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30):71-74.

[10]汤力峰.马卡连柯前景教育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4(7):31-34.

(责任编辑: 刘洁)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高校统战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高校归国留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研究”(21TZYB04);2021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高校俄语课程思政研究”(WY2021015-A);2021-2022年度全省社会主义学院系统招标项目:“新发展阶段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政治引领研究”(K202225)。

   作者简介:高鹏宇(199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教学论;李雅君(1971—),女,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成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俄语教学论和俄罗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