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2-04-28 02:53詹平明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2年2期
关键词:机械化全县水稻

詹平明

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广元

青川县地处川、甘、陕三省交接处,县域面积3 216 km2,地形兼有低中山、低山、丘陵、台地、谷地、小平坝,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88.3%以上。土壤类型多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7 ℃,年均降雨量1 027 mm,立体气候明显。2020年,全县户籍总人口为224 001 人,其中,城镇人口63 283 人,乡村人口160 718 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8.3%和71.7%。2020 年,青川县GDP 520 730 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6%、24.5%、29.9%。2020 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1.73 万hm2,占全县粮食种植总面积的58.4%,总产8.71 万t,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67.2%。

1 数据来源与处理分析

文中数据来源于青川县统计年鉴、青川县农业农村局公布的统计数据,及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的调研数据。本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制图。

2 青川县玉米生产现状

2.1 种植规模

对比分析2010~2020 年青川县玉米、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如图1。2020 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3.03 万h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达1.73 万hm2,占57.1%,为第一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分别为0.06 万hm2、0.30 万hm2,占比分别为1.9%和17.2%。从2010~2020 的变化趋势看,全县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均呈减少的趋势,玉米种植面积呈增加的趋势。与2010年相比,2020年全县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减少了0.02万hm2,减幅0.81%;水稻和小麦分别减少了0.08 万hm2和0.37 万hm2,减幅分别为58.3% 和55.7%。玉米增加了0.49 万hm2,增幅为39.1%。玉米在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中作用日益重要。

图1 2010~2020年青川县玉米、水稻、小麦等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2.2 玉米产量变化

比较分析2010~2020 年青川县玉米、水稻、小麦的总产变化情况,如图2。结果表明玉米总产与全县粮食作物总产的变化趋势一致,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与2010 年相比,2020 年全县粮食总产增加了3.51 万t,增幅为37.1%;玉米总产增加了3.16 万t,增幅为56.9%,玉米总产增加量占全县粮食总产增加量的90.0%。水稻、小麦的总产表现为减产,分别减少了0.46 万t、0.45 万t,减幅分别为53.2%、36.1%。由此看来,玉米在保障青川县粮食安全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2 2010~2020年青川县玉米、水稻、小麦等总产变化情况

统计分析2010~2020 年玉米平均产量与最高单产,如图3。结果表明,青川县玉米平均产量和最高单产均呈增长趋势。与2010年相比,2020年全县平均产量和最高单产分别增加了37.9 kg 和146.0 kg,增幅分别为12.7%和46.9%。但是,2017 年之后,玉米平均产量增幅放缓,甚至还略有下降。结合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表现,说明全县玉米总产的增加主要源于种植面积的增加,而全县平均产量对总产增加的贡献较少。

图3 2010~2020年青川县玉米平均产量、最高单产变化情况

2.3 青川县玉米生产所面临的问题

2.3.1 玉米种植整体水平偏低

比较2010~2019 年全国、四川省和青川县的玉米单产水平,如图4。结果表明,青川县玉米单产较四川省低27.6~50.3 kg,较全国低56.3~85.8 kg,说明青川县玉米种植整体水平偏低。

从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看(见表1),玉米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低于总体平均水平,2020 年青川县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37.43%,远低于水稻和小麦。2010~2020 年,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增幅为122.74%,远超水稻、小麦等作物的增幅。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机械化发展无法满足生产发展需求,制约着青川县玉米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升。

表1 2010~2020年青川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单位:%)

2.3.2 种植比较效益低

与马铃薯、大豆、水稻等竞争性作物相比(见表2),玉米的投入成本偏高、产值偏低,纯收益远低于竞争性作物。调研结果显示,水稻平均公顷纯收益可达8 100.0元,马铃薯可达25 245.0 元,大豆可达7 716.0 元,玉米仅2 518.5 元,甚至部分玉米种植户的纯收益为负值。玉米生产经营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比不足5%的群体,占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群的85%以上。玉米种植比较效益低,导致种植规模较小的群体对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制约了整体生产水平的提升。

表2 玉米与主要竞争性作物的成本收益比较(单位:元/hm2)

2.3.3 从事农业生产的新生力量

2010~2020年,青川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增幅分别为93.3%和138.1%。2020 年,青川县家庭农场经营面积达0.24 万hm2,较十年前增加了188.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达0.57 万hm2,较十年前增加了138.2%,见表3。随着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玉米生产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受限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山地玉米农机适配性差等因素,玉米机械化水平提升缓慢,2020 年全县玉米机收面积0.01 万hm2,仅占全县玉米种植总面积0.6%。加之收储烘干设施设备成本高、配套性差,玉米收获仍需大量人工。调研结果显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分布在55~75 岁,占总劳动力的85%以上,老龄化、种粮成本高、机械化难度大、种植管理粗放等问题突出,导致种植结构偏向调整、土地撂荒退耕等趋势明显。2020 年虽然全县农村劳动力逐步回流,但仍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劳动力不足,严重制约着玉米生产发展。

表3 2010~2020年青川县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土地流转与玉米机收情况统计

2.3.4 产业化、商品化程度低

青川县种植玉米一般为收取籽粒,产业类型较为单一,鲜食、青贮、酿酒等特用玉米种植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低,关联产业发展缓慢。收获的玉米籽粒多以饲用为主,部分用于食用或酿酒,加工利用率低,加上玉米生产以小规模种植经营为主,受产量、品质、价格、家庭畜禽养殖等影响,商品化程度低,产品开发利用和产业链延伸难度大。

3 青川县玉米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据调研结果,当前玉米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见表4。气候生态为首要限制因素,其他依次为病虫草鼠害、市场、品种与种子、土壤、社会、种植技术问题。在气候生态因素中,强降雨大风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最大;在病虫草鼠害因素中,野猪等兽害危害最大;在市场因素中,生产成本高、效益不明显,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在品种与种子因素中,品种多杂乱、缺乏主导品种依然是当前玉米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在土壤因素中,耕层浅、活土层少、土壤瘠薄、地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在社会因素中,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农忙时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在种植技术问题中,良种良法不配套等问题尤为突出。

表4 当前玉米生产及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4 青川县玉米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技术需求

4.1 发展趋势

2020 年青川县玉米种植结构由传统间套作的春播玉米为主,逐步向春播、夏播并存转变,由传统的小麦玉米间套作向油菜接茬夏玉米等高值化种植模式,以及粮经、粮饲等用养结合种植模式的多元化种植模式转变。

随着种植结构转变,种植经营方式趋向多元化,多种种植经营方式共存,净作夏玉米种植模式优化升级,耐夏播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密植高产等配套栽培技术不断优化,以及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涌现,适度规模化经营呈扩大趋势,以及籽粒玉米、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的多样化需求,玉米产业发展也日益趋向多元化。绿色高产高效、多元化用途成为新形势下区域玉米生产发展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随着“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出台,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等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推广应用,玉米品种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绿色品种应用将更加广泛,玉米生产也将日趋绿色生态、高产高效,这也是未来玉米发展的主基调。

4.2 技术需求

综合前文分析结果,未来青川县玉米发展对技术的需求集中在绿色优质玉米品种、适度规模化生产技术、用养结合种植模式、种养循环模式等方面。按技术需求优先序依次为绿色高产优质抗逆玉米品种、机械化生产技术、密植高产配套技术、轻简化施肥施药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现代农业配套设施设备等。绿色高产优质抗逆玉米品种方面,丰产性、抗病性、耐夏播、适于机械化、密度弹性大等关键因子最为重要;机械化生产技术方面,适宜丘陵山地机械化的新型高效益种植模式、适配品种、配套农机具选型等关键因子最为重要;轻简化施肥施药技术方面,水肥药一体化、缓控肥、一喷多防等关键因子最为重要;密植高产配套技术方面,高产稳产品种布局、密植稳氮、平衡施肥、化学调控等关键因子最为重要;土壤改良技术方面,水土保持、有机物料还田、绿色低碳耕作方式等关键因子最为重要;现代农业配套设施设备研发方面,土地流转、低耗高效耕种管收农机具、烘干配套设备等关键因子最为重要。

猜你喜欢
机械化全县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