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背后的民生情怀

2022-04-28 01:31杨维立
江淮法治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据市场主体民生

文/杨维立

供图/视觉中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

过年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令人倍感振奋和自豪。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交出了亮丽答卷。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3700 多万学生受益;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额度增加4000 元,惠及500 多万在校生;把更多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每一组的数据背后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汇聚起来便是老百姓真切可触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 年工作的一些具体民生目标,同样注重以数据为引领,强调提质增效。“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 元和5 元”“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这些鲜活的数据和“硬核”举措,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民生温度,赢得了掌声一片,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共鸣。

“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的预期目标是1100 万人以上,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并提出了多种稳就业举措,其中包括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使用1000 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用数据“说话”,标注前进方向,使报告更有说服力,让公众如沐春风,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民生关怀,提振了创业就业的信心。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市场主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同时还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煤电和供热企业实施了阶段性缓缴税费;今年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 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 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相信随着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定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力,为就业增长提供广阔空间,培养更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形成令人期待的良性循环。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落细落实、积微成著,一步一个脚印地补齐民生建设的“短板”,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猜你喜欢
数据市场主体民生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一种借助数据处理构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