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嵌入式养老设施设计对我国社区养老的启示

2022-04-28 09:54戚露曦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2期
关键词:嵌入式设施养老

戚露曦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的称为“老龄化社会”,占比达到14%的称为“老龄社会”,占比达到20%的称为“超老龄社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5 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6%,我国总体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龄化将达到顶峰。我国养老基本符合“9073”原则[1],传统居家养老会造成子女负担过大,独居老人不能得到很好的陪伴、照料、医治;机构养老资源匮乏、成本较高,自由度难以保障,并且“离家”养老不符合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传统社区养老依托政府,服务专业度、服务空间、服务类型有限。因此,“9073”的养老格局已难以满足现阶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被确定为发展重点[2]。养老设施的嵌入多是依托于社区内既有建筑,或在社区内新建小型建筑[3]。相比于新建居住社区,我国城市既有社区养老设施更为欠缺,普遍缺乏专门的养老设施,这些社区养老设施的建设普遍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类型[4]。

1 嵌入式养老的概念及现状

嵌入式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社区养老,与传统“9073”养老格局相互融合与补充,是连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桥梁。嵌入式养老设施是为居住在社区内的自理、介助、介护老人提供生活起居、膳食供应、医疗保健、康复娱乐、文化教育等服务的多功能、小型化、网络化的新型社区养老设施[5]。嵌入式养老可以使老年人在不离开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情况下养老,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的需求。

养老服务设施指为老年人提供居住服务、照顾服务等综合性、专业化服务的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大规模服务设施和社区级的托老所、老年公寓、老年活动站、老年服务中心等小规模复合型服务设施。本文所探讨的养老服务设施是“嵌入”社区内部的(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长者照护之家、养老服务驿站等)老年福利机构,是提供日间照料、住养服务、居家照料和培训咨询的小型化、专业化、复合化的养老服务设施[6]。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重庆、西安等发达城市开始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针对嵌入式养老模式的探索处于起步阶段,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比我国早,在嵌入式养老设施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对我国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日本和中国作为邻国,具有相似的传统文化背景,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观念影响养老事业的发展,中日两国在人口老龄化指标和养老文化传统上具有相似之处。日本大城市适老化更新已经走过探索期、融合期、发展期3个阶段,更新模式逐渐完善,其实践成果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以日本养老设施设计案例为研究对象,期待提出我国既有社区养老设施改建的设计建议。

2 日本嵌入式养老特征调查

2.1 调查内容及对象确立

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我国的老年人更依赖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选择家庭养老的老年人占据多数。但由于城市多年来高密度地开发,大部分已建成的社区难以支撑家庭养老,尤其在面对既有社区养老设施不足、建筑规模不适宜、居室空间形态单一、结构类型限制空间的改造等问题[7]而无法满足社区内老年人养老需求时,人们对于既有社区养老设施适老化改建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本文针对养老设施建筑选址、建筑规模、设施定位、服务对象、功能布局、改造设计方法等方面对日本既有社区养老设施改造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并得出启示,见表1。

表1 日本嵌入式养老设施对我国的启示

2.1.1 日本多摩平之森互助之家

1)建筑选址/项目区位。该养老服务设施位于日本东京都日野市多摩平3丁目1-6,靠近车站,交通便利,紧邻公园,自然环境优美。此外,该项目靠近日野市立病院,医疗资源丰富。

2)建筑规模、养老设施服务类型(设施定位、服务对象)。多摩平之森互助之家加建建筑设施信息见表2。

表2 多摩平之森互助之家加建建筑设施信息

3)整体功能布局。该养老服务设施由两栋老旧住宅楼改造成老年公寓,并在两栋楼的东侧加建了400 m2左右的服务用房,一部分加建房作为“小规模多功能居家介护设施”,用来照料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人,占地面积约238 m2;另一部分加建房作为社区公共“集会室”,成为公共图书馆、食堂及多功能厅的公共空间。增建的南北向公共建筑既能将两侧的老年公寓联系起来,又能为周边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充分地利用了建筑底层空间,使得老年公寓具有生活辅助设施、医疗保健功能及社会交往空间等。

4)改造设计方法。一是充分利用空间的规模布局,在仅有的空间中嵌入多种功能,使空间功能灵活多变。在养老服务设施中,餐厅也可以当作公共活动区的多功能厅使用,成为老年人看书、休闲的共享空间,使公共空间达到复合利用的效果,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二是注重对外开放共融。设计中将“集会室”走廊一侧的墙面改造成玻璃幕墙材质,另一侧则全部为书架。这一设计手法不仅改变了原有社区的建筑风貌,还能在视觉上形成向室外的自然延伸,增强老年人与外界的交流互动,使之成为社区的开放场所。三是注重家庭氛围的营造。养老设施中的家具及其材质、颜色的选择考虑到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使居室环境能够延续其家庭生活的风格。四是社区混合居住模式。社区内除了有两栋老年公寓外,还有两个片区——大学生公寓和青年人住宅。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入老年公寓片区,社区居民也可以到“集会室”进行休闲交流,环绕基地的小道也被当作周边幼儿园小朋友的散步路线。五是增加老年人参与性活动。在社区户外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增加户外苗圃区并分包给社区居民及老人,既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又为老年人提供了与外界交流的渠道。

2.1.2 日本北海道的厚泽部老年设施

1)建筑选址/项目区位。厚泽部老年设施位于日本北海道桧山郡厚泽部町的中心区域,农业和林业为该区域的主要产业,周边自然环境优美。町内共有居民4 000余人,老年人占40%左右,老龄化问题严重。开发方在前期调研时发现该地块不仅缺少老年设施,还缺少联系周边学校、游泳馆、高尔夫球场的枢纽中心,于是在老年设施中设置有可供周边居民进行文化交流的社区活动中心。

2)建筑规模、养老设施服务类型(设施定位、服务对象)。北海道厚泽部老年设施信息见第22页表3。

表3 北海道厚泽部老年设施信息

3)整体功能布局。厚泽部老年设施主体建筑为1层,局部加设2层。首层主要按照不同老年人的健康程度分区设置居室空间进行照料。中间部分的公共活动空间设有食堂、会议室、展廊,展廊空间也可以当作图书馆使用。3种类型老人居室空间围绕着社区公共活动室分布(见图1,图片来源于《北京城中心既有社区小规模多功能养老照料设施改造设计》),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体能在同一公共空间进行交流互动。

图1 日本北海道厚泽部老年设施平面布局

4)改造设计方法。一是设施入口空间设有面向社区开放的公共活动室,内有食堂、展廊与图书馆,为社区居民及老年人交往使用,使养老设施内的老年人离开居室空间便可到达中央的公共交往空间,方便老年群体与其他年龄群体进行交流互动。二是为老年人提供轻松、丰富的社交环境。设施内的展廊和食堂空间为社区的主要活动据点,将周边的学校、游泳馆、高尔夫球场联系到一起,各类人群均可以在此举办活动,例如音乐会、读书会、讲座等,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社交生活。三是建筑空间设计意欲营造一种家的氛围。设施内的家具、铺装大面积使用原木材质,使老年人感到温馨、放松。居室内的布置陈设也由入住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设计,使老年人对新的环境熟悉亲切,有很强的家庭归属感。四是空间设计中注重光线的运用,消除空间的闭塞感。面向社区开放的展廊与食堂为半开放式空间,在炎热的夏天,大面积的落地玻璃能够完全打开,成为半室外空间。餐厅区域也在挑高的屋顶上做了天窗的处理,既能突出空间的延伸,又能使人有一种开放、延续的心理感受。

2.2 调查分析

通过对上述两个案例进行调查,得出了日本嵌入式养老设施的特征。

1)建筑选址方面,优先选择周边自然环境好、配套设施完整、社区养老需求较大的地方;对社区内空间结构灵活性高的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并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扩建外部空间。

2)建筑规模方面,侧重于营造小规模多机能养老设施。

3)服务类型方面,根据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入住时间长短对养老设施进行分类,从而选择合适的养老设施服务类型,明确服务对象。

4)功能布局方面,注重空间的开放性,使养老设施融入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尽可能做到复合利用,充分考虑空间的功能布局和灵活性,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

5)改造设计方法方面,注意建筑空间环境的适老化改造以及家庭氛围的营造,设施的功能设计注重老年人的参与,为老年人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交往空间。

3 日本嵌入式养老设施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借鉴日本嵌入式养老设施经验,我国建立嵌入式养老设施前应对当地社区老年人口进行走访和调查,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和健康程度划分等级,从而选择合适的嵌入式养老设施类型及规模,因地制宜配建养老设施,提高设施的功能利用和运营效率。在规划设施功能布局时,应根据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按需进行功能空间配置,例如在室内规划餐厅、多功能活动厅、棋牌室、阅览室等功能空间;在室外规划苗圃,提供跳舞、唱戏、健身的场所,以及可供社区居民纳凉、闲聊的场地。充分发挥周边公共资源的作用,使老年群体充分融入其他年龄群体。在建筑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营造出家庭环境风格的氛围,因为熟悉的生活环境更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新建社区也应注意预留出养老设施空间,以及进行社区环境的适老化设计,以便于后期嵌入式养老设施的建立。

4 结束语

由于我国嵌入式养老设施模式发展时间较短,关于社会养老的政策和规范尚未完善,因此在面对老龄化问题时,应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嵌入式养老设施发展经验。社区内部的养老设施改建以及周边环境的适老化营造可以更好地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所需服务,这将直接改善辐射范围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嵌入式设施养老
民生设施非“摆设”
Focal&Naim同框发布1000系列嵌入式扬声器及全新Uniti Atmos流媒体一体机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养生不是养老
搭建基于Qt的嵌入式开发平台
养老更无忧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