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地发展中“公地悲剧”形成与治理研究*
——以五彩田园为例

2022-04-28 06:46李嬴铭
广西民族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五彩田园悲剧

李嬴铭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1]最早由Garrett Hardin 在1968 年提出,他认为个人在利用公共资源时都存在私心,并做了一个模型假设: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共牧场,每个牧民的收益直接由放牧数量的多少来决定,在缺乏约束条件下,牧民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明知道增加放牧数量会造成公地破坏,但仍不断地增加放牧数量,久而久之,牧场不断退化,最终导致废弃。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造成公地悲剧有两大要件,一是人的私心驱动,二是公共资源缺乏有效的约束与监管,从本质上说是人的行为失范和社会制度的失语。[2]本文认为公地悲剧是指在乡村旅游地中,由于个人利益的驱动,旅游利益相关者越过边界占用公共资源,从而导致该地乡村旅游发展受到制约甚至衰退的各种现象总和。公地悲剧被提出来以后,引起广泛的关注,被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用来作为分析现象和行为的框架。随着旅游的发展,学者也将其引入来解释旅游现象,主要聚焦在:一是“公地悲剧思想与范围界定”方面,“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要厘清其范围[3],不能夸大其适用范围,并划定了其边界[4];二是关于“公地悲剧”形成的原因,由于公共物品的属性,其产权不清,使用成本基本没有,导致滥用的出现[5]21,在乡村旅游地实践中,游客的需求变化、生产技术和平均工资水平会直接产生影响[6],不可忽略的是利益相关者如旅游企业、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也是产生的重要原因[7],然而环境的变化更容易产生“公地悲剧”[8];三是“公地悲剧”的治理,当下学者多是从个案研究出发,来探讨治理的措施,提出不同的治理模式,如政府主导型、外来投资者主导型和农村集体组织主导型模式[9]。倡议重视村民自主治理作用[10],加强政府强权干预[11],抑制村庄建设恶性竞争[12]。同时指出中国乡村旅游地有其特殊性,需要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其不同阶段的差异,确定其有效治理机制,以便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确保治理的有效性[13][14]。

综上所述,“公地悲剧”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在乡村旅游地发展中更难以避免,学者们分别从内涵、产生原因与治理措施三个维度展开了较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中“公地悲剧”的呈现特征、影响因素与治理手段,尤其是对治理失灵的思考并不多,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发展时间为轴线,探究有效治理“公地悲剧”的方式。

二、研究设计

(一)案例地选择

五彩田园位于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茂林镇,面积52 平方公里,包括鹿峰、鹿塘、鹿潘、沙井、山电、陂石、陂耀、新寨、车垌、湘汉10 个行政村(社区),以“百里生态画廊,我国希望田野”为主题,致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出彩、新型城镇化出彩、农村综合改革出彩、农村生态环境出彩、农民幸福生活出彩”等五个出彩,建设2个小镇、5个核心园、30个特色园。

2015年1月正式开园运营以来,初步发展成为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景区的快速发展,带来众多游客,村民也得以参与到旅游开发当中,获取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发展。然而受到土地问题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受到极大冲击,村民生计和游客旅游体验都发生了改变。纵观其发展的脉络,从贫穷落后的山村蜕变为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又跌入产品更新缓慢、公共空间被占用、公共环境被破坏、土地利用受阻,游客稀少,收入剧减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五彩田园发展周期比较完整,“公地悲剧”现象呈现比较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选择五彩田园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观察、访谈和问卷等相结合的方法,于2021 年5 月1 日-3 日,2022 年4 月16 日-17日,其中针对游客随机做问卷100 份,有效问卷93 份,有效率93%;针对村民、游客、社区管理者、管理公司人员、旅游企业人员,以及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访谈23人,内容主要涉及五彩田园旅游发展过程、公地悲剧的表现、公地悲剧出现之后的应对与治理方式、乡村旅游发展给村民带来的变化等,录音整理材料6 万余字。在访谈中,注意甄别选取实际旅游体验过的游客,访谈中分一般性访谈和深度访谈,注意做到根据接受访谈者的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以便获取到更多真实而有效的信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三、研究结果

(一)五彩田园旅游发展过程

五彩田园在开发建设之前,交通相对闭塞,与外界联系较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贫困人员较多,青壮劳动力要么去广东东莞市打工,要么就是种田为生,生产生活方式单一。2015年五彩田园正式对外开放后,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选择了回乡创业与就地就业。

“建成后的两大变化,环境变化了,然后有一些企业进驻了,例如服务型的农业企业。自己创业,更主要的是心态变化。这个心态变化就是说,原来自己家里变那么好,可以自豪一点。可以慢慢的去往美好生活,赚钱方式、工作种类、经商类型,慢慢的多起来。”①访谈对象:M1,社区管理者;访谈地点:鹿塘社区服务中心;访谈时间:2022年4月16日。

“环境就是最大的一个差别了,在2014年之前,我带谈婚论嫁的女朋友回家里,然后就分手了。为什么分手?因为当时这里是山卡拉的地方,我从广东坐车回到玉林,然后坐摩的回家。回到家白色衬衣变黄色的。两条路都是黄泥路,雨水天就泥泞,也没有路灯。”②访谈对象:V1,村民;访谈地点:鹿塘社区;访谈时间:2021年5月2日。

“建成后的整体收入变高,人均收入方面,从2014 年7400 多元增长到2021 年24900元,我们这边已经没有什么贫困户了。”①访谈对象:G2,政府人员;访谈地点:五彩田园管理处;访谈时间:2021年5月1日。

旅游接待人数上,以五一假期为例,2015、2016、2019、2020 年接待人数分别为13.6 万人次、25 万人次、34.53 万人次、14.82 万人次。经过多年发展,五彩田园先后获得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农业公园”“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电商旅游第一村”等殊荣,在区内外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二)公地悲剧的表现

1.公地悲剧表现类型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五彩田园绿水青山的底色优势明显,田园风光浓郁、乡村风情突出。随着乡村旅游人数的快速增长,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主要有:一是水质污染,如鹿潘江被两侧养猪场和养鸡场直接排入大量的废水,腥臭味日益严重,此外居民区仍然有排污管直排到水渠;二是废气污染,五彩田园目前只有19 路公共汽车进入(调研时发现已经暂停运营),大部分的游客都是自驾游,汽车尾气也成为重要的污染源;同时园区还存在焚烧的现象;三是植被破坏,游客贪图方便,直接踩踏草地,在草地上开展露营野餐、团建等活动,乱停乱放小车,压坏草坪;四是垃圾污染,部分游客环保意识较差,五彩田园垃圾桶布局不合理,在人流密集区域数量不够,在水田一带缺乏垃圾桶,河道塑料等垃圾堆积比较多。

“养殖这一块主要集中在鹿潘江,原来这条江水很干净,还可以下去抓鱼摸田螺,现在都把那些废水排放到里面去,我住在旁边的,臭死了。”②访谈对象:V3,村民;访谈地点:新寨社区;访谈时间:2021年5月3日。

“有保洁员呀,但是范围太大了,垃圾桶坏了也没有及时补充,一些来玩的人就随手一扔了,主干道平时还好,到节假日垃圾会多很多啊,河道里的垃圾,平时我看到也帮忙捡一下吧,毕竟我也住在这里。”③访谈对象:V4、V5,村民夫妻;访谈地点:鹿峰社区;访谈时间:2021年5月1日。

“你来调研应该可以看到,现在人员不够,在樱花大道往耕读山庄的道路两侧,一到周末,游客都随意停满了车,那些草都压死了不少。”④访谈对象:E2,旅游企业从业者;访谈地点:五彩顺林;访谈时间:2022年4月17日。

“一开始居民房排污统一处理的,后来游客越来越多,出租需求也旺盛,新建了一些,你看那些餐饮点的废水不少偷偷排放的。”⑤访谈对象:V6,村民;访谈地点:鹿塘社区;访谈时间:2021年5月2日。

(2)人文环境不突出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五彩田园地处桂东南,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民俗文化,都无不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岭南风情、客家风韵。然而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多以统一整齐的现代风格推进,外来文化明显处在更为强势的主导位置,对当地文化的挖掘还有待深入,文化表征的丰富度还不够,直接影响到了游客对五彩田园的文化感知与体验性。

“政府出钱建设这是很好的,根本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的生活是变好了,但是有些地方我老是感觉不太好,你看附近一些建筑,这个我们一直没有的啊,我觉得怪怪的。”⑥访谈对象:V8,村民;访谈地点:鹿塘社区;访谈时间:2021年5月3日。

“现在变了,很多楼房都是砖头建的,路边的房子政府也做了统一装修,也算美观吧。但我更希望能保留一些传统的建筑,采用更多传统的风格,用来做民宿,这样挺好的,这也能吸引游客来住。”⑦访谈对象:V2,村民;访谈地点:山电社区;访谈时间:2021年5月1日。

(3)挤压公共空间

乡村旅游地旅游公共空间是指游客进行旅游体验的公共使用的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主要指街道、广场、草地、餐饮娱乐场所、酒店民宿等。五彩田园乡村旅游发展中挤压公共空间主要有:一是房屋过度建设。村民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追求经济收益,开始建造更多的房子,如加大加高,占用空中空间,影响了视野体验。二是占用已租用土地,私自做停车场收费。村民私自圈地做停车场收费,定价也毫无章法,直接影响到了五彩田园的形象。

“这个现象是在大量游客涌进来,找不到停车位才出现的,因为五彩田园里面,地很多都是政府租赁的呀,但是你不投用的话,村民还是拿来收取停车费的。”①访谈对象:V7,村民;访谈地点:鹿峰社区;访谈时间:2021年5月1日。

“五彩田园在玉林来看整体环境还是不错,田园风景很漂亮,空间很大,对我们城里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建筑实在过于庞大了,对我来说是心理上有点不舒服,挡住了视线,你看拍照片也受到影响。”②访谈对象:T1、T2,结伴游客;访谈地点:鹿塘社区;访谈时间:2021年5月2日。

(4)旅游体验下降

旅游体验感知是乡村旅游地旅游质量发展的直接反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七年前,五彩田园从平地惊雷般吸引公众眼球,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到建设停滞,新业态不足,管理效率下降,吸引力持续减弱。调查显示旅游体验一般以下的接近八成,旅游体验质量急需提升。见表1。

表1 游客旅游体验评价表

2.公地悲剧的影响因素

(1)土地政策

土地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生产要素,也是乡村旅游项目的核心依托。五彩田园景区就是通过对附近一带的农村土地进行整合后而形成的。在第一期建设中,五彩田园开发者利用乡村土地建成樱花园、樱花广场、樱花大道、嘉年华广场、连理塔、游乐园、生态餐厅、荷塘农庄、鹿塘村饭堂、耕读山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然而在2015—2016年国家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执行,导致第二期中涉及基本农田的项目无法建设,农业公园、休闲旅游、房地产综合多元发展的目标搁浅;如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的实施,项目推进的希望更为渺茫。如今,五彩田园停滞在第一期内循环中,一方面低经济产出难以维持五彩田园的正常运转,地租交付出现延迟,村民开始通过增加摆摊等方式来维持生活;另一方面现有旅游项目设施维护不到位,难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游客开始在公共区域自行筹划项目,如草坪露营、野餐等。

“这个真是撑不下来了。现在还欠着我们的村民租金呢,几个社区的还欠着,现在我们压力山大,就是这样,村民天天骂。嗯,现在还欠着农民的租金没付了,整体上大概还欠60%多左右吧,逾期都1年了。”③访谈对象:M2,社区管理者;访谈地点:鹿塘社区服务中心;访谈时间:2022年4月16日。

(2)管理机制

五彩田园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开发型景区,行政由五彩田园管理中心负责,而运营则由玉林市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旅投)和中农富玉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目前耕读山庄业务由交旅投转给柳州柳钢集团运营管理。后受土地政策变化、管理机构设置变更、新冠疫情冲击、经济效益过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对人员进行了压缩,园区行政管理人员保留约1/3,保洁人员保留约2/3,对面积大且处于停滞衰退期的五彩田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可以看出,五彩田园乡村旅游多头管理,工作人员不足,运行效率比较低下,这些因素都加剧了五彩田园的恶性发展,也加速了“公地悲剧”的产生与变化。

(3)生计方式

生计是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发展能力、资金情况,为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所产生的社会行为,并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15]五彩田园在没有旅游开发之前主要的生计方式是外出打工和种田,在旅游开发之后,呈现出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是旅游公司刚介入时,乡村旅游推动了城乡之间的互动,为五彩田园带来了经济收入,本村部分能人最先参与到旅游当中来,主要方式是出租房屋、给旅游公司打工、卖农副产品等,参与方式简单,成本低,公地悲剧现象并没有发生。第二阶段是乡村旅游快速发展阶段,这时需求大于供给,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甜头,于是加大投入,主要是新建房屋、民宿、餐馆、游乐场等,不具备足够生产要素的村民也通过自身的能力极力参与,此时越来越多的公共资源也被占用,参与成本比较高,公地悲剧现象处在一个频发时期。第三个阶段是进入停滞期,因旅游返乡就业的村民,看到旅游发展无望,选择重新外出打工,而没有离开的村民则坚守流动摊点、在管理公司打工等,被占用的公共资源有所释放,参与成本下降,公地悲剧相对减弱,但并没有消失。

“那时周边环境好了,我就从广东回来了,我拿了点闲钱出来,把我家建好的房子改成民宿。那时刚刚开始嘛,游客多,外来的人也多,后来又开了农家乐啊,2015、2016、2017 这3 年是能赚到钱的,真正的转折是2018 年,2018 年就开始下滑。到了2019 年疫情来之后更加了。”①访谈对象:V9,村民;访谈地点:鹿塘社区服务中心;访谈时间:2022年4月16日。

(4)主官决策

五彩田园从2014年规划开发建设之时,很大程度上是受行政主观决策的影响,从一开始就配套有大量的资金和政策,并在行政管理上进行高配,设置了正处级管理机构,下设具体执行机构,保证了五彩田园的高效运转。主官升迁调离之后,出现了管理衔接的空隙,管理效率与水平下降,尤其是影响到公地悲剧的治理效果。

“按照最初的时候呢,整个五彩田园,设了一个正处级单位,是市委市政府派来的,成立了一个五彩田园管理中心,再挂海峡两岸农业研究院那个牌子。”②访谈对象:M2,社区管理者;访谈地点:鹿塘社区服务中心;访谈时间:2022年4月16日。

“刚开始两年,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大量的人力,数以10 亿来投入。随着政府的换届,领导高升,财政的困难,主要是领导高升,之后就再也没有配置后来连这个处级单位也取消了,现在只有有限的保洁员,还有就是一个城管。”③访谈对象:C1,管理公司人员;访谈地点:游客中心;访谈时间:2022年4月17日。

(5)利益相关者的自觉性

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涉及游客、村民、旅游开发公司和政府等,他们之间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共同享受这个公共资源,但由于使用公共资源基本不产生成本,在缺乏有限监督与约束的情景下,个人自觉性程度成为“公地悲剧”产生的直接因素。

“2014 年我就开始在这里摆摊了,平时节假日就是人最多的时候,3-4 月份樱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人多得车都开不动、每年元旦、中秋节草坪河边都有很多人来赏月,但是经常留下很多垃圾没有收拾。”④访谈对象:V8,村民;访谈地点:鹿塘社区;访谈时间:2021年5月3日。

可以看到,在众多的影响因素当中,土地政策是发展的基础,管理机制是运转的保障,生计方式直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获得感与方式选择,这三种因素产生的影响作用比主管决策、利益相关者的自觉性大,成为影响“公地悲剧”产生与变化的最大因素。

3.公地悲剧的变化特征

巴特勒在《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中认为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包含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六个阶段。[16]12结合五彩田园乡村旅游在2014-2022 年8 年的整个时间脉络,从出现的类型上看,符合从“公权悲剧”到“私权悲剧”阶段的规律[13],只不过五彩田园还多一个共存阶段。首先,可以看出实际在2014 年五彩田园进行规划开发时已经进入探索期,2015 年以闪亮的形象进入公共眼帘,引起市场轰动,迅速从参与期过渡到发展期。此时大致处在“公权悲剧”主导阶段,主要是针对五彩田园的污水、废气、植被、土地、公共建筑、人文环境等乡村旅游发展的公共资源,带有非排他性的特性,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村民,为了争取利益的最大化,跳出监督约束规则,过度地使用公共资源,造成“公地悲剧”。其次,2016-2018前半年,在政府推介力量的加持下,将五彩田园的乡村旅游推向了新高度,处在一个发展与巩固期,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持续失衡,买方市场占主导,旅游产品出现了同质化,低价化的恶性竞争,这是因为村民自主经营的餐馆、民宿等本质上属于村民的私人财产,他们可以自主决定价格,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此时进入了“私权悲剧”主导阶段,这样表面上是给村民个人创造了新的经济效益,但这种无序的恶性竞争却给游客带来不良的体验感知,也给五彩田园的旅游形象与品牌造成了影响。最后,现阶段,2018 年后半年至今,受土地政策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影响,五彩田园提前进入了停滞与衰退期,是“公、私权悲剧”共存阶段,两者相互影响,并退回以“公权悲剧”为主导。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一个阶段的“公地悲剧”都是由乡村旅游优质资源的稀缺性和公共资源错位造成的,也是相关利益者在特定阶段做出的选择与冒险,是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一种回应与互动,可以说本质上是利益所驱动。因此,五彩田园“公地悲剧”的形成与变化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规律基本吻合。

四、公地悲剧的治理

(一)五彩田园公地悲剧的治理实践

五彩田园作为政府主导力推的旅游项目,前期通过巨额投资和强力市场推广,加上旅游产品的新鲜度与差异性,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在2015-2018 年出现了“井喷式”发展,与此同时,与日俱增的污水、垃圾、噪音、楼房高度等,进一步影响着乡村旅游地公共环境空间的美度,并逐年出现恶化,也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和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五彩田园管理中心与管理公司联合通过调研,并进行了初步治理,主要有:

一是制定环境卫生治理方案,由社区统一收费管理,对污水、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指派专人加强对商家安防卫生的检查,发现不及格,将下达整改通知并监督整改。同时组织员工对五彩田园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二是建立指引劝导机制,在路口竖立禁止摆摊警告牌,同时加强巡逻人员,对违反规定的流动商贩、踩踏草地与随地扔垃圾的游客进行劝导与驱离,尤其是针对近年来乡村露营热,采取告示牌与障碍物隔离组合方式,力图阻止游客破坏公共草地。三是划定商品销售区域,统一集中管理,治理流动摊贩带来的“公地悲剧”。

(二)五彩田园公地悲剧治理的效果

面对“公地悲剧”带来的影响,政府与运营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治理,可以看到生态环境、卫生环境、公共空间等有了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是在制定的措施中以指引劝导驱离的柔性方式为主,尚未与严厉措施相结合,效果往往差强人意;除此之外,部分手段未能结合实际情况,相关人员并未全部配合,如划定摆摊区域客流量过少且收费,摊贩依然是以追随游客的脚步为导向,草地治理未能将“堵与疏”相结合等;同时治理技术应用较少,治理精准度与效率并不高。因此,治理是部分失灵的。失灵的原因,主要有管理机能较弱、人员与资金不足,生计可持续性较差、技术基础薄弱等。

(三)五彩田园公地悲剧的CMT+GCSS综合治理模型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土地政策和新冠疫情仍然会给五彩田园带来冲击,为了更好地解决“公地悲剧”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该乡村旅游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当下五彩田园“公地悲剧”治理的经验,结合当下其他乡村旅游地“公地悲剧”治理的成功经验,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CMT+GCSS 综合治理模型,见图1。在这个模型里,CMT的C是指理念(concept)、M 是指机制(mechanism)、T 是指技术(technology),这三个要素是治理实施主体GCSS 的基础和保障,其中理念是要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引领导向;机制是要理顺内在逻辑关系,整合资源力量,形成合力,根据实况灵活调整,共同促进治理的动态化和常态化[17],让乡村旅游地始终保持发展活力;技术是一方面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衔接智慧旅游和数字乡村的要求,保障治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要充分优化整合各治理力量,形成技术支撑优势。GCSS 的G是指政府(government)、C 是指公司(company)、S 是指学者(scholar)、S 是指其他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这是“公地悲剧”治理的力量。政府一是要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引的作用,理顺管理与运营的逻辑关系,尤其是要保障村民生计方式的可持续性;二是明晰五彩田园公共资源的产权,明确其权责,破除“公地悲剧”产生的根源;三是主管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担当,做好管理服务,量身制定治理制度,为五彩田园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调动全社会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在五彩田园的治理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五彩田园更好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公司首先要遵循市场规律,以高效运作为出发点,持续协调治理;其次要调动自身资源,配置充足的资金和人员;最后制定更为接地气且可操作性强的治理措施。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村民、旅游企业、管理者、政府、游客等,要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基本理念,树立生态环保意识,积极参与保护公共资源,加强各方的协作维护,实现共融共享;尤其是村民,一方面要提高主人翁的责任感,服从五彩田园的管理规定,自觉约束自我行为,积极维护好五彩田园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为治理贡献新力量;另一方面仍要结合五彩田园的实际,不断地探索社区参与、利益再均衡的机制与方法,保障村民的合理效益,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图1:公地悲剧“CMT+GCSS”综合治理模型(Multi-governance Mode of“Tragedy of the Commons”Base on“CMT+GCSS”)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乡村旅游优质资源的稀缺性和公共物品产权共同决定着乡村旅游地在旅游发展中“公地悲剧”的产生。在研究中发现五彩田园“公地悲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文环境不突出、公共空间被挤压等,其受到了土地政策、管理机制、生计变化、主管决策和利益相关者自觉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前三种因素影响最大;纵观其发展历程,五彩田园“公地悲剧”先后呈现出“公权悲剧”“私权悲剧”“公、私权悲剧”共存三个阶段与特征,这与旅游地生命周期规律的各个阶段相吻合;此外,面对“公地悲剧”带来的不良影响,相关部门也进行了初步的治理,其中有些措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总结与研究,提出了CMT+GCSS 综合治理模型,希望能推动五彩田园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讨论

本文通过五彩田园这一案例去窥探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公地悲剧”的形成与表现特征,力求探索出其规律。但每一个乡村旅游地都有其特殊性,不是一个案例研究就能述尽所有。因此,笔者仍需要持续关注“公地悲剧”现象,同时甄选其他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乡村旅游地进行深入研究,进行比对、提炼和总结。此外,在本文中提出的CMT+GCSS 综合治理模型是在现有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尚未进行实践研究,也许存在错误,还需要不断进行实践总结和完善。

猜你喜欢
五彩田园悲剧
伟大的悲剧
五彩的秋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快编五彩绳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田园乐趣多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田园美景